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盛则足下热也。

  帝曰: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起于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指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也。

  帝曰:寒厥何失而然也?

  岐伯曰:前阴者,宗筋之所聚,太阴阳明之所合也。春夏则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则阴气盛而阳气衰。此人者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下气上争不能复,精气溢下,邪气因从之而上也;气因于中,阳气衰,不能渗营其经络,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也。

  帝曰:热厥何如而然也?

  岐伯曰: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支也。此人必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气与谷气相薄,热盛于中,故热偏于身内热而溺赤也。夫酒气盛而慓悍,肾气有衰,阳气独盛,故手足为之热也。

  帝曰:厥或令人腹满,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

  岐伯曰: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胀满;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

  帝曰:善。愿闻六经脉之厥状病能也。

  岐伯曰:巨阳之厥,则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眴[xuàn] 仆;阳明之厥,则癫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则暴聋颊肿而热,胁痛,䯒[héng]不可以运;太阴之厥,则腹满䐜[chēn]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之厥,则口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则少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䯒[héng]内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太阴厥逆,䯒[héng]急挛,心痛引腹,治主病者;少阴厥逆,虚满呕变,下泄清,治主病者;厥阴厥逆,挛、腰痛,虚满前闭,谵言,治主病者;三阴俱逆,不得前后,使人手足寒,三日死。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手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手阳明、少阳厥逆,发喉痹、嗌肿,治主病者。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黄帝问道:厥证有寒有热,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答道:阳气衰竭于下,发为寒厥;阴气衰竭于下,发为热厥。

  黄帝问道:热厥证的发热,一般从足底开始,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道: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所以若阴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阳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足底发热。

  黄帝问道:寒厥证的厥冷,一般从足五趾渐至膝部,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道: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汇集于膝下后,上聚于膝部。所以若阳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阴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从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这种厥冷,不是由于外寒的侵入,而是由于内里的阳虚所致。

  黄帝问道:寒厥是损耗了何种精气而形成的?

  岐伯说:前阴是许多经脉聚汇之处,也是足太阴和足阳明经脉汇合之处。一般来说,人体在春夏季节是阳气偏多而阴气偏少,秋冬季节是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有些人自恃体质强壮,在秋冬阳气偏衰的季节纵欲、过劳,使肾中精气耗损,精气亏虚于下而与上焦之气相争,虽争亦不能迅速恢复,精气不断溢泄于下,元阳亦随之而虚,阳虚生内寒,阴寒之邪随从上争之气而上逆,便为寒厥。邪气停聚于中焦,是胃气虚衰,不能化生水谷营养经络,以致阳气日益亏损,阴寒之气肚胜于内,所以手足厥冷。

  黄帝问道:热厥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答道:酒入于胃,由于酒性剽悍径行皮肤络脉,所以使络脉中血液充满,而经脉反显得空虚。脾的功能是主管输送胃中的津液营养,若饮酒过度,脾无所输送则阴经亏虚;阴津亏虚则剽悍的酒热之气乘虚入扰于内,导致胃气不和;胃气不和则阴精化生无源而枯竭;阴精枯竭就不能营养四肢。这种人必然是经常酒醉或饱食太过之后行房纵欲,致使酒食之气郁居于脾中不得宣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结,酝酿成热,热盛于中焦,进而波及周身,因有内热而小便色赤。酒性是剽悍浓烈的,肾的精气必受其损伤而日益虚衰,阴虚阳胜,形成阳气独盛于内的局面,所以手足发热。

  黄帝问道:厥证有的使人腹部胀满,有的使人猝然不知人事,或者半天,甚至长达一天时间才能苏醒,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道:下部之气充盛于上,下部就空虚,下部气虚则水谷不化而引起腹部胀满;阳气偏盛于上,若下部之气又并聚于上,则气机失常而逆乱,气机逆乱则扰乱阳气,阳气逆乱就不省人事了。

  黄帝道:对!希望听听六经厥证的病态表现。

  岐伯说:太阳经厥证,上为头肿发重,下为足不能行走,发作时眼花跌倒。阳明经厥证状,可出现疯癫样表现,奔跑呼叫,腹部胀满不得安卧,面部赤热,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胡言乱语。少阳经厥证,可见到突然性耳聋,面颊肿而发热,两胁疼痛,小腿不能运动。太阴经厥证,可见到腹部胀满,大便不爽,不思饮食,食则呕吐,不能安卧。少阴经厥证,可出现口干,小便色赤,腹胀满,心痛。厥阴经厥证,可见到少腹肿痛,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喜欢采取屈膝的体位睡卧,前阴萎缩而肿,小腿内侧发热。厥证的治则是: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本经自生病,不是受他经虚实证影响的,从本经取穴治疗。

  足太阴经的经气厥逆,小腿拘集痉挛,心痛牵引腹部,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若足三阴经都发生厥逆,身体僵直跌倒,呕血,容易鼻出血,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足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关节活动不灵,关节不利则腰部不能活动,颈项不能回顾,如果伴发肠痈,就为不可治的危证,如若发惊,就会死亡。足扬名经的经气厥逆,喘促咳嗽,身发热,容易惊骇,鼻出血,呕血。手太阴经的经气厥逆,胸中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吐涎沫,当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手厥阴和手少阴经的经气厥逆,心痛连及咽喉,身体发热,是不可治的死症。手太阳经的经气厥逆,耳聋流泪,颈项不能回顾,腰不能前后俯仰,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发为喉部痹塞,咽部肿痛,颈项强直,当取主病的本经腧穴治疗。

(0)

相关推荐

  •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4: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问道<黄帝内经>启示录104:人伤于寒而传为热,何也? 大象无形玄又玄,负阴抱阳转方圆.有物混成鸿蒙开,道化阴阳二生三.一世一界一尘粒,麻雀虽小五脏全.星辰大海潮起落,形生形灭气聚散. 三 ...

  • 自我康疗45: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自我康疗45:解读<黄帝内经·素问·厥论> 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气血循环正常,才能提供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气血循环失常乃至消亡,追求个人私利最大化的发展梦想就会成为幻影.关心个 ...

  • 《黄帝内经》素问 ● 厥论篇第四十五(译文)

    [原文]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起于足下者,何也? 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 ...

  • 黄帝内经| 厥论篇(四十五)

    [原文]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 [翻译]黄帝问道:厥证有寒有热,是怎样形成的? [原文]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翻译]岐伯答道:阳气衰竭于下,发为寒厥:阴气衰竭于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75-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黄huánɡ帝dì内nèi经jīnɡ--素sù问wèn> 第dì45章zhānɡ厥jué论lùn 黄Huánɡ帝dì问wèn曰yuē: ...

  • 厥论篇第四十五

    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 帝曰:热厥之为热也,必数于足下者何也?岐伯曰: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也. ...

  • 《韩非子》诡使第四十五原文翻译

    诡使第四十五 圣人之所以为治道者三:一曰"利",二曰"威",三曰"名".夫利者,所以得民也:威者,所以行令也:名者,上下之所同道也.非此三 ...

  • 列传·卷一百九十五原文解释翻译

    ◎儒林六 ○陈亮 郑樵(林霆附) 李道传 陈亮,字同父,婺州永康人.生而目光有芒,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着<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相与论难 ...

  • 《诗经》第四十五篇     墙有茨

    ​<诗经>第四十五篇     墙有茨 这是一首在<诗经>的民歌中为数不多的.大胆揭露统治阶级生活淫乱的诗.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 墙有茨, ...

  • 精读系列第四十五篇:元朝-中华民族的“家庭大聚会”

    精读系列第四十五篇:元朝-中华民族的“家庭大聚会”

  • 『黄帝内经』全文翻译 25. 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 奇病论篇第二十五

    上卷 素问篇 奇病论篇第二十五 [本章要点] 一.论述了妊娠九月而喑.息积.伏梁.疹筋.厥逆.头痛.脾瘅.胆瘅.癃病.胎病.肾风等病的病因.病机.症状.治法及预后等. 二.提出了"无损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