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取穴定位方法及取穴要领与针刺特效处方和刺血心得体会
01
什么是穴位
穴位(acupoint),学名(腧读shù), 是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推拿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又称孔穴、穴、穴道等。
腧穴并不是孤立于体表的点,而是与深部组织器官有着密切联系、互相输通的特殊部位。
“输通”是双向的。从内通向外,反应病痛;从外通向内,接受刺激,防治疾病。从这个意义上说,腧穴又是疾病的反应点和治疗的刺激点。
02
人体穴位的定位方法
人体腧穴各有自己的位置。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可直接影响治疗效果。现代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与取穴法有骨度折量法、体表标志法和手指比量法。
■ 骨度折量法
是将人体的各个部位分成若干等分折量取穴的方法,每一等分作为一寸。
如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上巨虚在外膝眼下6寸,可根据屈膝时外膝眼至外踝中点连线分为16寸(16等分)来取定。
因其大都以骨骼来衡量,所以称骨度折量法。
■ 体表标志法
是以人体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脐窝、骨关节和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标志来确定腧穴部位的方法。
如两眉之间取印堂穴,两乳之间的中点取膻中穴等。
■ 手指比量法
是用手指或手指的某一部位作为比量腧穴部位的方法。
其中,用中指中节两端横纹头之间距离(屈指时)作1寸的,称中指同身寸法。用拇指指节横纹两端之间距离作1寸的,称拇指同身寸法。用食、中、环、小四指相并作为3寸的称一夫法。
注:“一指宽”是指大拇指最粗部分的宽度;“两指宽”则是指食指与中指并列,第二关节(指尖算起的第二个关节)部分所量的宽度。手指的大小、宽度,依年龄、体格、性别而有极大的不同。以此法确定人体穴位图解中所提及的穴道时,请以患者的指宽度来找。
03
找穴位的窍门
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
1.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2.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
3.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4.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5.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04
取穴要领
临床取穴常以骨度法为主,再结合其他取穴方法。同时还必须注意患者的体位、姿势,并且要上下左右互相参照。
取穴的原则要领大致可以归纳为:
1.按照分寸,做到心中有数
2.观察体表标志定穴
3.采取适当的姿势取穴
某些穴位应采取坐姿取穴,而某些穴位则以卧式取穴为宜;有些穴位应伸直肢体取之,而有些穴位则应屈曲肢体取之。临证时还须依具体情况而定。此外,还可结合一些简便的活动标志取穴
4.取五穴而用一穴,取三经而用一经
古人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必正'之说。意思是说,正确的取穴方法,是取某一个穴位时,必须要了解它上下左右的穴位;定某一经时,必须要参照其周围几条经脉的循行。这样全面参考才能正确地定位取穴。
全身的经穴,督脉和任脉位于正中线,它们的穴位较易确定,因此任督脉的穴位常可作为两旁经穴定位的参考依据。
而头部和肩部的腧穴比较复杂,取穴时须仔细分别。
取肢体外侧面的穴位时,主要观察筋骨的凹陷等骨性标志;而取肢体内侧面的穴位时,除注意体表标志外,还应注意动脉的搏动等。
05
人体穴位的作用
腧穴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在临床上,医生利用腧穴的功能特点,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疾病发生时,相应的腧穴往往可出现压痛、酸楚、麻木、结节、肿胀、变色、丘疹、脱屑、凹陷等各种反应。腧穴上所出现的不同病理反应是疾病过程中脏腑经络气血失调的结果。
因此,利用腧穴的病理反应特点可以帮助诊断疾病,现在常用的方法有:
1.扪穴诊断法
如同时压迫足三里,左穴敏感者属胃病,右穴敏感者属十二指肠病。
2.望穴诊断法
如望舌下静脉(金津、玉液)对人体内瘀血有意义。
3.耳穴望诊法
察看耳部皮肤的变色、变形、变性等。
4.仪器测定法
多利用穴位的导电特性诊断疾病。
通过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刺激相应的腧穴,可以疏通经络,激发经气,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刺激腧穴治疗疾病的作用不仅对局部脏腑、器官病症有效,而且对相应经脉循行路线上与该穴相距较远的脏腑、器官病症也有效果。
这是腧穴的近治和远治作用。腧穴的远治作用,在十四经穴上反映尤其突出。此外,某些腧穴还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专治某病,如至阴穴可矫正胎位,治疗胎位不正。
最有用的针刺处方:
1.急性腰扭伤:针刺人中向鼻根15度进针强刺激,同时嘱咐患者转动腰部。1次即愈!
2.失语:刺双侧涌泉,亦可电针。一般1-2次即可痊愈。
3.偏头痛:颔厌透悬颅、悬厘。针患侧或双侧,留针30分钟。一般1次愈。
4.急性心肌梗死:直刺双侧内关,强刺激2分钟再留针15分钟。1次即显效或痊愈。
5.落枕:后溪透劳宫。病程短者1次即愈。
6.舌伸不缩症:针内关,直刺或齐刺。1次显效或痊愈。
7.心悸:神门穴快速刺入0.3-0.5寸,得气后予中等强度刺激。留针30分钟,每10分钟行针1
次。日1次。3-5次即愈。配合针刺内关效果理佳。
8.鼻炎:深透印堂向鼻根透刺0.5-1寸,一般1次显效,3-10次痊愈。有效率96%。
9.急性扁桃体炎:刺血双侧少商,放血1ml左右。一般1-5次痊愈,有效率97%。亦可以用青霉素皮试液每穴刺入2mm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度,然后各穴注入0.1ml,日2次。4-6次愈。有效率100%。
10.自闭:舌针心穴、神根穴(舌底下系带根部凹陷中),日2次。6次为1疗程。3-20次愈。
11.流泪不止症:针承泣(患侧)、肝俞、太冲,日1次1-3次显效。配合内服中药可较快痊愈。
12.呃逆:艾灸中脘、胃俞,每穴7-49壮。一般1次愈。
13.鸡眼:火针烧红快速刺入鸡眼根部等患者感到疼痛时将针拔出,针后局部涂碘酒,贴上胶布,1-4周鸡眼会自行脱落,有效率96%。
14.闭经:针长强,进针1.5-2寸,留针30分钟。1-2次愈,若未愈为无效。
15.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针刺隐白。1-2次愈!
16.脱肛:百会进针2寸沿皮刺,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一般1次即痊愈。
17.强直性脊椎炎:针刺人中、长强、涌泉,配合舌针肝穴、心穴。1次显效,1-5次痊愈。
18.癫闲:舌针心穴、肝穴,日1次。轻者一般3-10次痊愈。重者加服中药。
19.喉风闭塞:针刺双侧合谷透劳宫,一般1次即愈。或刺内关穴亦效,也可以配合三棱针刺血双侧少商效果更佳!
20.胃痛:针刺血海,可以当即止痛。胃下垂痛者针刺升胃穴(脐侧2指寸的天枢穴上方2寸处即是)斜刺。
刺血心得体会
一、 对脑出血(中风)病人的救治:
凡出血者必昏迷,即刺印堂、太阳、太冲、十指出血1—5滴,可促使早日清醒,减轻偏瘫的程度。记住:凡病人昏迷超过24小时者,偏瘫率在90%以上。如超过72小时,则100%偏瘫后遗症。极难治疗。因此,早日促使病人清醒是万金不传的秘技,病人醒后即取:大椎,曲池,委中,刺血则病人有望康复。
二、 骨神经痛:如属胆经痛者,(大小腿外侧痛)应认真检查阳棱泉、丰隆穴带,有无恕张的血脉,如有往往血出病愈。
三、 凡容易生长疔、痈疽之人,应刺血后心穴。
四、 凡红眼病初起,麦粒肿末化脓者,刺血太阳穴,挤7—9滴血,双脚中趾尖挤3—5滴血则今天刺血,明天可愈。
五、 凡风湿病的腿为重者则在胸三、四、五椎旁开3寸点刺出血,即见大效,数年重症,1—2次即愈者不在少数。
六、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取脚内庭至解溪上的青筋点刺,外踝间附近点刺出血。胃溃疡则应在条口穴上0、5寸及条口穴下2、5寸范围内找血脉。
七、 慢性肾炎:(1)儒俞穴刺血有黄水者,黄水尽,人即愈。(2)肾脏周围。(3)脐周围刺血。(脐中间不能刺)
八、 肝炎刺血:阳交,足三里,曲泽,阳陵泉,三阴交。
九、 肝硬化腹水:用肝炎的穴位加:肾俞,腰俞,条口穴(上0、5外0、5寸),肝俞。
十、 痔疮特效穴:(1)龊交穴,(嘴里面)找到白粒点,1—3次即愈。(2)对肛门红肿溃烂者刺血委中,其痛即减。
十一、 失眠:(1)神门,行间,足三里。(2)大椎,神道,中脘,刺后拨罐。
十二、 颈椎病:压痛点,天宗,肩贞,尺泽穴。
十三、 凡胸部内伤必须要刺血:大椎,肩井,然后才是伤部。
十四、 肩周炎:肾关穴,(阳陵泉下1、5寸)尺泽穴,1次见效。
十五、 急慢性咽喉病:大椎,耳尖,耳背静脉,少商,曲池,太阳,血出痛减。
十六、 阳萎病:(1)肾俞,复溜刺出血,关元,膀胱俞拨罐15分钟。(2)刺血三阴交,命门,拨罐肾俞,血海。
十七、 高血压:太阳,大椎耳尖,耳背静脉曲池,刺血后血压即降,注意:刺血后一小时内不能喝水,否则效差。
十八、 哮喘病:(1)大椎,肺俞,风门,膏盲,列缺刺血。中府,大椎拨罐15分钟。
十九、 高血脂病:大椎,太阳,腰俞,委中,曲池。
二十、 风湿心脏病:阳交,尺泽,太阳。
二十一、 眼睛羽状一肉:少泽,至阴,耳尖,大椎,隔天一次,十天一疗程。
二十二、 中耳炎:外踝关节刺血。
二十三、 癫间:方1、太阳,曲泽,委中,阳交。方2、少商,人中刺血。肝俞,大椎拨罐15分钟。方3、后颈骨低部找出痛点及内关穴用梅花针弹刺出血。
二十四、 精神病:太阳,曲泽,委中,术冲,阳交,丰隆,心俞,刺血后拨罐。
二十五、 背诊要点:脊背不应有血管突出,如有则为病灶,久病的人背部必有黑痣。
刺血的不传之秘
久治不愈的疾病,当用什么方法都无效时,就应在双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漆关节,找那些恕张的血管刺血,可有意想不到之效。这是本人的经验。
刺血一般不要在晚上,应在上中午为好。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向后方或突至椎管内,致使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而出现以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和)麻木,跛行(不能行走),腰椎活动受限,咳嗽、打喷嚏和用力排便等腹压增高时,疼痛加重,患肢发凉,严重者引起受累神经支配肌的肌力减弱、肌肉萎缩等为一系列典型临床症状。常给患者工作、生活及身心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能引起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的疾病很多,比如脊柱肿瘤、腰椎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下肢动静脉血栓、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等。需要根据病因病史、临床症状、阳性体征以及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分析,才能明确诊断的一种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当属中医学“腰腿痛”“痹症”范畴。多因肝肾虚弱,气血不能正常温煦、滋养骨髓筋脉;或风寒湿邪侵袭,痹阻经脉,阻止气血运行;或跌仆损伤,致气滞血瘀、遏阻气血,出现“不通则痛”。失治误治,病延日久,则气血俱虚,瘀滞凝结而缠绵难愈,出现“不荣则痛”。
治疗时,取中脘、水分、神阙、关元、天枢为主穴:L3/4椎间盘突出,下肢疼痛主要表现为大腿前侧、小腿前内侧疼痛、麻木加解溪;L4/5椎间盘突出,下肢疼痛表现为大腿和小腿外侧疼痛、麻木,加阳辅;L5/S1椎间盘突出,下肢的疼痛、麻木加昆仑;患者解小便后取仰卧位,暴露所选穴位处,常规消毒,一次性针灸针直刺中脘、水分、关元各1.5寸,施以小幅度、快速捻转手法约1分钟;天枢2寸,施以缓慢提插捻转手法(以患者觉针刺深部有抽搐感为度)。解溪、阳辅、昆仑直刺1寸,施以缓慢提插手法各1分钟。将里面放有点燃的艾段的大艾灸盒,放于神阙处,施温和灸约40分钟(以患者自觉施灸局部肚腹内温热、舒服,医者视之泛红但不致烫伤为度)。灸毕起针、移去艾灸盒神阙处,外贴伤湿止痛膏之类的膏药,防止热着凉。每日1次。20天1个疗程。
中脘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中的腑会,有调理中州、健脾和胃、补中益气、安神镇静、温通腑气、升清降浊之功。水分内应泌别清浊、影响身体水液代谢的小肠下口位置,具有祛湿消肿、通调水道、理气止痛的功效。
关元乃足三阴与任脉之会,又为小肠募穴,为元气生发之所在,取之可培肾固本、补益精血、温补下元、调理下焦。中脘、水分、关元三穴合用,上可调脾胃,下能补肝肾,有补后天、实先天、补先天,以长后天之功。
天枢为大肠募穴,可调中州、和肠胃、行气血、理三焦、助升降。神阙乃人体生命之门,温和灸之能培元固本、健脾强肾、回阳救逆、和胃理肠、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神阙、天枢起承上启下、调和三焦的作用。“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无论是“不通”还是“不荣”,其实谈的都是血脉的问题,当血脉瘀滞,自然会出现疼痛。治疗“不通”或“不荣”的关键,就是要从心入手填血通脉。
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提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循经远取分别位居足阳明胃、足少阳胆、足太阳膀胱之内应于心、五行属火的经穴解溪、阳辅、昆仑,以达镇惊安神、清心泻火、舒筋利节、疏肝调气、通经活络的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