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写作表达激越呼号 以创造走在时代前列
作者:孔海珠
冯铿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她以写作表达激越的呼号、以创造走在时代的前列,展示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先驱女作家、女战士的心灵世界与成长历程。
保持清醒的态度和向上的特征
冯铿,原名冯岭梅,1907年10月10日生于广东潮州,家有三兄一姐。
冯铿的姐姐名素秋,长她十岁,因奋力反抗不自由的婚姻而闻名乡里。不过,姐姐虽然争取到了婚姻自由,但终在封建势力的摧残下悒悒而死。
临终时,姐姐对冯铿说:“要学武松的气概,将来替女人们向旧礼教复仇。”冯铿坚定地回答:“我不学武松,要学秋瑾!”姐姐的反抗精神和悲剧命运,激发了冯铿为谋求妇女解放而奋斗的决心。
1925年2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潮汕,冯铿组织慰劳队,热情慰劳千里出征的将士。同年10月,革命军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冯铿参加军民联欢大会,见到了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获得极大鼓励。
这一时期,她在学校的校刊、汕头的报纸上,发表具有激进思想的论文、小说和诗歌等,在文学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她的文章在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黑暗现实的认识上,保持了一种清醒的态度和向上的特征。
1929年春,冯铿来到上海,起初在上海持志大学读书,不久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在潮汕师友的帮助和引导下,她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唯物主义哲学,阅读俄国与苏联的文学作品,还学习英文和日文,以便掌握更多的工具和武器。1929年5月,冯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下半年,冯铿连续发表了几篇小说,在文坛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在上海《女作家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中篇小说《女学生的苦闷》前六章,在《北新》半月刊“新进作家特号”上发表短篇《遇合》。在次年的《拓荒者》上,发表了《乐园的幻灭》《突变》等文章。
作品的题材由描写小知识分子的革命逐渐转变到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上,表现出与当时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同步发展的态势。
1930年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冯铿是50余位发起人之一。后来,她在左联工农工作部服务,是左联机关刊物《拓荒者》负责稿件征集的主要联络员。
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第一声钟
1930年5月,左联召开会员大会,推举冯铿、柔石和胡也频三人作为代表出席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
在沪西一幢洋房里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上,各地苏维埃、红军和游击队、城市赤色工会的代表等约50人与会。
会上,听到苏区代表的报告、了解苏区斗争的情况,使冯铿进一步意识到什么是“中国革命斗争中最重要的武器”。她还采访和收集了不少新材料,深深地为苏区妇女的英雄事迹所感动。
日后,她创作了以苏区生活、红军斗争为题材的作品,如《小阿强》《华老伯》《女同志马英的日记》等。它们成为中国左翼文学中第一批歌颂苏区革命斗争的作品。
在左联第三次全体盟员大会上,冯铿、柔石和胡也频报告了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情况,认为这次大会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第一声钟,“光明的幸福的白昼世界”快要到了!
1931年1月17日,大批特务、军警等突然包围东方旅行社,直扑31号房间,逮捕了林育南、柔石、冯铿、殷夫、胡也频、彭砚耕等人。
2月7日晚,看守长拿着名单,指挥看守提人。林育南、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等被叫了出来;从女牢里押出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冯铿。23人排成一行走向刑场,哗哗的铁镣声打破了沉寂的暗夜。过了小桥,23人排成两行。
行刑者躲在屋子里,枪从窗口伸出。一阵枪响,第一排的同志还来不及喊口号就倒下了;第二排的同志勇敢走上前,高喊“中国革命成功万岁”“世界革命成功万岁”。
2月12日,《红旗日报》报道了这一事件,并发出“反对白色恐怖”的战斗号召。3月12日,《群众日报》发表《反对国民党残酷的白色恐怖》社论,预言烈士的热血将燃烧起更旺的革命火焰。
两年后,鲁迅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写下了他在得知五位青年作家遇害消息后的悲愤心情:在一个深夜里,我站在客栈的院子中,周围是堆着的破烂的什物;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