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梁光河先生“大陆漂移说”的反驳

一:不存在板块无根据的漂移现象

梁光河先生的大陆漂移说,可以在理论上完美地解释大陆岩石分布上出现异常情况。这其实是同质岩的分布问题,根本还是人们必须了解这同质岩的形成原因,然后观察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这是岩石同时期现象,在全球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大陆漂移说是将古岩石理解为整块的局部存在,然后再分散在地球各处。如果当初形成时本来是分散在各处的,因为这是一个时期的沉积层岩化现象而已。一次沧海桑田事件的沉积层是局部而且有限的。在地球上各处都普遍存在,只要岩化就是这一时期的特殊岩石了。

a-大西洋裂解前的状态;b-根据古地磁测量得到的印度大陆板块随时间纬度变化曲线[1];c-印度大陆板块漂移历史示意图。(梁光河)

但这只是佐证沧海桑田事件与造山运动,沉积层的时代特征,也就是一个地球“劫数”的结果。
他在研究界能掌握到很多前沿资料,不能因为大陆漂移理论的错误而否定其他方面的资料真实问题。
岩石有构造上的物理化学过程,但多是“劫中”的产物。其实岩石可以在短期内形成,诸世纪有一首诗就预言了粘土在短期内形成为岩石,这是一个特殊的物理环境,就是沉积层形成为岩石,另外是火山岩,岩浆冷却形成为岩石。
除熔岩火山外,还存在泥火山,就是大量的泥土喷发出来。
基岩上形成的沉积层再次岩化,这就是两种岩石连在一起,这与矿脉走向相关。
矿藏的形成:一是地内物质溢出地表形成的,二是沉积层中形成的。沉积层可以有很多小行星带陨石掉入地球-燃烧为粉末状落入地表形成的沉积层,这种沉积层岩化形成为矿藏。这从当前地表土壤结构与沙漠化、荒漠化的土壤可以明白,这些土壤岩化就会形成相应的岩石。
如地下固体盐矿-岩盐矿:这就是内陆海洋干枯形成的盐层进入地层中留下的物证,其上还覆盖着新的沉积层。
石油、煤炭、天燃气、可燃冰,这些有机矿的形成,至今有两种说法-有机形成,森林在沧海桑田事件中形成的;另外是无机形成的,我们需要客观的证据。
一是地下气体的客观存在。二是地下热流的存在!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人类还不太明白,无机形成方式也是可能的。
地球大陆一经形成,就基本保持着固定的结构,相对稳定,只有沧海桑田事件中发生局部的张裂性有限水平运动。同时也存在垂直运动,地壳的隆起下沉现象。

第二:不存在板块俯冲现象

当时板块学说出现之后,为解释山脉的形成就出现了理论上的板块俯冲与板块仰冲假说。这其实根本不存在,至今在地球上没有找到任何证据,仅仅是个理论推理假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现在否定板块说,这也有点矫枉过正了,因为断裂带分割地壳,是可以用板块来区别的。唯独是针对板块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现象做合理解释与限制,另外是对于板块的厚度至今没有确切数据。

马里亚纳海沟的平均宽度达69千米。

三:板块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

一些海沟的张裂口有60~70千米,大陆上出现过裂口达200千米的裂口,这都是地壳张裂的实例,中间就是峡谷(海洋中称为海沟),如今有些裂口仅十多厘米。有些断裂带整个长度达6000多千米, 这是地幔集结推动地壳隆起张裂运动的结果,这个裂口就是地壳的水平移动,其宽度从几厘米到200多公里不等。

地壳隆起张裂又与地壳的垂直运动相关,并且这是地壳的整体运动。

地壳上部肯定是固体层,下部是软流层,在断裂带上出现火山带分布,因为下部熔岩库会通过裂缝上涌向地外喷发,直到压力平衡才停止喷发。

每当劫数来临,整个地球的熔岩库因为行星影响力而造成地球整体升温,熔岩库体积必定增多,那么那些死火山与活火山就是过去的喷发点,在劫火洞燃时都将复活过来而形成喷发,其中又可能出现新的断裂带,所以称这为造山运动,并且伴随着地轴的改变,大陆与大海就会互相转换,故又是沧海桑田事件。

地幔柱运动推动地壳隆起,其断裂通常又是不规则的。如郯庐断裂带就被分成三节,这都是地壳断裂的结果,东非大裂谷与东非高原的形成,都是地壳隆起的结果,圣经中记载古实人的地有江河分开,也暗指东非大裂谷事件,但圣经这句话另外是预言了未来的郯庐断裂带成为江河事件。东非大裂谷的宽度从几十到200公里不等,中间是平坦地面——其实是不同时期的沉积层叠加结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