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有座阿拉伯建筑
大家都知道澳门是中西结合的地方,东方的寺庙与西方的教堂共存,长着西方脸孔却讲一口粤语的人也不少,但其实澳门不仅充满东西方风格的建筑,甚至还有一座阿拉伯风格的建筑,这就是澳门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港务局大楼。
港务局大楼所在的街道俗称“万里长城”,可是你很难在这里找到和“万里长城”有关联的印迹,其实当年葡萄牙人在这里筑有城墙,只是现在早被拆毁,“万里长城”却作为一个街道名保存至今。在“万里长城”上,有一座黄白相间,充满阿拉伯风情的建筑物,这就是港务局大楼了,这里离著名的妈祖阁实际上很近,但由于处于小巷中,所以并无多少人来到。
1874年建成的港务局大楼,当年是兵营,由印度来澳的摩尔士兵驻守,俗称“水师厂”,来自清朝时人们对海军的惯称。
这就是那条俗称“万里长城”的街道。
过了“万里长城”,就可以看到这幢两层高的建筑,最大特色是外墙柱窗为穆斯林式穹顶,配合通花围栏,甚具阿拉伯建筑风格。
港务局大楼其实并不是阿拉伯人设计的,而是由意大利人卡苏索(Cassuto)设计的。
建筑物长67.5米宽37米,它建在一由花岗石围筑而成的平台上。
除了中央局部为二层外,其它地方都为一层式设计。
港务局大楼的位置位于妈祖阁附近的妈阁斜坡,整个回廊被伊斯兰式尖拱环绕。
港务局大楼至今仍为办公场所,貌似并不对外开放。
我一个人在外面拍了一阵,并未见到一个游客。
由于那天是周末,我征得门卫同意,又进到里面拍了一阵。
黄色是建筑的主体,有白色的回廊和白色的伊斯兰尖拱。
黄与白相间,在蓝天白云下显得非常醒目。
白色回廊悠远深邃,好像穿过历史的时空。
当年这里可容纳200余印度士兵,澳门由于地处湿热,欧洲士兵不适应,但印度士兵没问题。
港务局大楼本是处于海边,但由于多次填海造地,现在已经远离了海岸。
新的港务局为蓝白色相间的楼房,处于妈祖阁前的海岸边。
旧的港务局还作办公之用,也是澳门历史最悠久的公共行政机构之一。
简洁明了的线条,充满异域风情的特色,使港务局大楼成为澳门历史城区里独具一格的建筑。
2005年,这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但澳门申遗与大陆申遗的目的貌似不同,至少澳门不存在门票上涨、遗产被滥开发等问题,因为澳门历史城区20多处世界遗产,没有一处是需要收取门票的,而且所有的建筑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每处建筑也没有见到有过多机构,超编人员等等乱七八糟的问题,我想同样是中国,对于世界遗产,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与开发,澳门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