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油添加剂 —— 主要成分大揭秘!
跟着大虎悠,回家不迷路!大虎刺秦王!
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介绍了关于机油的基础油知识,矿物油、半合成、全合成的区别等等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成品机油的成分除了基础油之外,还需要多种添加剂的辅佐。比如PAO本身就不具备润滑效果,再比如世界上不存在纯粹的PAO或者纯粹的酯类机油,都是这个道理。
关于机油的添加剂其实非常复杂,有抵抗高温氧化的添加剂;有提供清洗油垢能力的溶解类添加剂;当然也有追求极强悍润滑保护能力的添加剂;以及用于保证机油在极端压力下依然保证润滑能力的“极压添加剂”。
现在我们在市面上能够买到一些专用的“高性能机油添加剂”其实就属于“极压添加剂”。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但大致的运作机理是一样的,主要成分也基本接近。按照成分划分,目前能买到的主流“极压添加剂”有:石墨、二硫化钼、立方氮化硼、二硫化钨几大类。从分子构成角度来划分,则主要分为“无机”和“有机”两大类。
最早的极压添加剂都是无机类的,他们是不溶于机油的。纳米级的颗粒物分散在机油中,在油泵的作用下随机油流动到发动机内部的各处。细微的颗粒填充到金属与金属之间的缝隙里、纹路里。每一刻微小的颗粒就相当于是“一颗滚珠”,他们在发动机里充当起“轴承”的作用,因而大大降低金属的摩擦。
无机极压添加剂虽然可以通过“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的方式大大降低金属的摩擦系数,但却无法给金属表面“镀上一层保护膜”。要让金属表面“成膜”就必须要用到有机化合物了。高温高压下,有机物与氧、氮等成分反应,在气缸壁面上沉降下来,最终构成一层牢固的防护膜。因此目前大有“极压添加剂从无机往有机转变”的趋势。
1石墨
是最早最成熟的固体润滑剂。它与金属表面接触,不但能形成一层牢固的润滑薄膜,而且还能提高金属表面对其他润滑剂的润湿性能,从而保持长时问的润滑作用。另外,由于石墨是以极细微的颗粒存在,因此它极易渗入紧密吻合的滑动或转动部件间起良好的润滑作用。
此外石墨材料对温度不敏感,其摩擦系数几乎与滑动速度无关的特性更是使它最早被应用于发动机(不会随着转速升高而导致摩擦系数升高)。事实上现在很多高转速的发动机,在活塞裙部就使用了石墨涂层来大大降低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摩擦系数。
2二硫化钼
二硫化钼(MoS2)是一种良好的固体润滑剂,在工业应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有非常低的摩擦系数(0.03—0.06),高的屈服强度(3.45MPa),能在高温(350℃)和各种超低温条件下使用,在真空条件下甚至可以在1200℃正常工作,特别在高速运转的机械部件中有着十分优良的润滑作用。事实上当下不少新款发动机的活塞环都做了“喷钼”处理。与石墨涂层活塞裙部一样,目的也是为了减少活塞环与气缸壁的磨损。
3六方氮化硼
六方氮化硼(BN)工业上又称“白色石墨”。摩擦系数低至0.16,高温下不增大,比二硫化钼,石墨耐温高,氧化气氛可用到900℃,真空下可用到2000℃。常温下润滑性能较差,高温下润滑能力却表现强悍,因此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高温润滑场合。比如发动机气缸内的润滑由于长期需要承受高温高压,六方氮化硼就显得非常合适。特别是它的抵抗极压的性能异常突出,因此重负荷润滑场合经常可以见到它(比如变速箱润滑)。
4二硫化钨
纳米二硫化钨(WS2)是一种性能极为优良的新型固体润滑材料,由于添加了纳米颗粒的润滑剂综合了流体润滑和固体润滑的优点,从而可以实现从室温到高温(超过800℃)的全程润滑。WS2由于分子内部磁畴排列产生的磁性,能在润滑过程中更好的吸附在金属表面而且能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纳米保护润滑膜。
WS2具有极小的摩擦系数(约为0.03),纳米级的WS2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以作为添加剂加入到润滑油中,能有效提高润滑油的极压性能和抗磨减摩性能;并提高油膜强度30%~40%。事实上目前WS2早就广泛的被运用到比如螺栓、活塞、曲轴等部件的润滑当中,也是未来最有前途、综合性能最佳的润滑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