胻是形声字,月(实为肉)为形,行(héng)为声,读héng。本意为小腿。"胻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其骨二根..."

胻 https://baike.so.com/doc/2607817-2753584.html?所属类别 :词汇胻是形声字,月(实为肉)为形,行(héng)为声,读héng。本意为小腿。基本信息中文名胻拼音héng2古籍解释折叠编辑本段字意骨名。亦作(骨行)小腿胫、腓骨之统称。《素问·骨空论》:"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胻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其骨二根..."足胻消肿汤焦树德【指小腿及足踝部位】【裸关节】2019-06-11   阅 1  转 15「胻」字读「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朮6克、紫苏硬、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已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朮、黄柏、防已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朮,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瞿麦白茅根等。验案举隅:党某某,男,55岁,工人,1980年5月23日初诊。病史及现症:1966年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筋挛,步履艰难,双足浮肿而至夏天不能穿单鞋而穿棉鞋。近4年来加重,每到夏季即复发,逢雨天更加重。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效,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今又发作如上述,且有头晕。观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脉皆弦。约其每年夏季来治,连治3年。辨证:湿邪下注,络脉郁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属中医脚气病范畴。治法:降浊利湿行气,佐以益肾。方药:焦槟榔12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吴茱萸6克,苍朮6克,炒黄柏10克,桑寄生20克。1980年6月3日二诊:足胻浮肿沉重感均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弦。上方茯苓改为30克,苍朮改为9克,继服6付。1980年6月17日三诊:头晕及下肢浮肿均明显减轻,足胻仍感发胀。上方改焦槟榔15克,加红花6克,服12付。1980年夏共服上述中药68剂,症状消失,1981年、1982年夏天均服上述中药预防。追访3年,未见复发。1984年5月8日,患者来信说:「我因每年夏天左脚浮肿,达10多年(后来右脚也肿),后经五六家医院一直没有治好。1980~1982年这3年连续经您治疗,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夏天我试者停服药,也没有肿。自1966年以来,苦恼17年的病根,在您的诊治下,终于解除了。”足胻héng消肿汤 : 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紫苏硬、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已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 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2020-05-02   阅 315  转 32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术6克、紫苏硬、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已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骨名。亦作(骨行)小腿胫、腓骨之统称。《素问·骨空论》:"胻骨空在辅骨之上端。"《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胻骨,即膝下踝上之小腿骨,俗名臁胫骨者也。其骨二根..."小腿胀2020-04-17   阅 176  转 242018-07-24  书香中医...党参30  茯苓30     白术30牛膝10  薏苡仁30克鲜猪腰子1个(切开去 肾盂白色部分洗净先煎,取汤煎药)【用法】用猪腰汤煎药,每日1剂,日服2次。【功用】补肾强腰。洗腿脚===小腿张黄柏30 苍术30牛膝30 薏苡仁30克。小腿发胀主要脾虚。脾主四肢,主水湿代谢,白术 党参 茯苓。熏蒸疗法可以缓解小腿张,熏蒸的药:黄柏燥湿,苍术辛温燥湿,有很好的健脾作用,牛膝:活血舒筋,引药下行,薏苡仁利湿的作用。各30克。下腰部胀痛风湿侵袭太阳经脉所致者,用桂枝汤加白术、茯苓。僵硬如木的右腿治好了白芍60   甘草10   木瓜10    牛膝30走路筋痛   脚硬不软,大腿痛至小腿。当归40g   桃仁20g  苏木40g  透骨草20g伸筋草20g  樟脑20g干姜20g  红花20g花椒20g水煎洗脚   上午  下午  晚上 各一次多数人在五更发病。2018.4.26.足胻消肿汤焦树德【指小腿及足踝部位】【裸关节】2019-06-11   阅 1  转 15「胻」字读「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朮6克、紫苏硬、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已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朮、黄柏、防已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朮,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瞿麦白茅根等。验案举隅:党某某,男,55岁,工人,1980年5月23日初诊。病史及现症:1966年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筋挛,步履艰难,双足浮肿而至夏天不能穿单鞋而穿棉鞋。近4年来加重,每到夏季即复发,逢雨天更加重。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效,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今又发作如上述,且有头晕。观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脉皆弦。约其每年夏季来治,连治3年。辨证:湿邪下注,络脉郁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属中医脚气病范畴。治法:降浊利湿行气,佐以益肾。方药:焦槟榔12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吴茱萸6克,苍朮6克,炒黄柏10克,桑寄生20克。1980年6月3日二诊:足胻浮肿沉重感均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弦。上方茯苓改为30克,苍朮改为9克,继服6付。1980年6月17日三诊:头晕及下肢浮肿均明显减轻,足胻仍感发胀。上方改焦槟榔15克,加红花6克,服12付。1980年夏共服上述中药68剂,症状消失,1981年、1982年夏天均服上述中药预防。追访3年,未见复发。1984年5月8日,患者来信说:「我因每年夏天左脚浮肿,达10多年(后来右脚也肿),后经五六家医院一直没有治好。1980~1982年这3年连续经您治疗,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夏天我试者停服药,也没有肿。自1966年以来,苦恼17年的病根,在您的诊治下,终于解除了。”折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