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公尽忠

温公尽忠

宋朝司马光,字君实,谥号文正,人称司马温公,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贤明的宰相和知名的学者。他投注了一生的心血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记载了中国历史中许多善恶成败的经验教训,为后世子孙留下了一部珍贵的政治殷鉴的宝典。

司马光年仅六岁,就具有非同寻常的气质。有一次他听到《春秋左传》的故事之后,非常地兴奋,回到家里就讲给家人听,对其中的道理都能很清楚地讲述出来。从那以后他就手不释卷、刻苦读书,有时读到入了神了,连吃饭睡觉都忘记了。

在拜读圣贤书的过程中,他不但种下了对历史殷鉴的深刻印象,从而奠定了编纂《资治通鉴》深厚的史学基础,而且也树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所以,他一生不但在学问上博古通今,在品德上更是卓绝超迈。

有一天,他在书房里正专心地埋头读书,窗外同龄的小朋友都在开心地玩耍。突然间传来了一阵惊恐的呼叫声,紧接着一群孩子接二连三地都惊叫起来,后来声音渐渐远去,全都消失了,只剩下一阵阵哇哇大叫的哭喊声。

司马光察觉到情形不对,赶紧合上书本走了出去,只见水缸里扑腾着两只手,惊慌失措地挣扎着,孩子的头不时地冒出水面。原来是一个调皮的孩子,爬到了水缸上面,一不小心就掉了进去。小朋友们被吓坏了,一溜烟全都跑得无影无踪。

司马光突然看到旁边有一块石头,灵机一动,就把它用力地扛了起来,朝水缸狠狠地砸了过去。只见缸里的水哗哗哗地奔涌而出,水里的孩子总算是得救了。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几乎传遍了京洛一带。一时,年纪小小的司马光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大家都对他智勇双全的表现赞叹不已。

时光荏苒,转眼间司马光已经二十岁了,他不但品格超群,而且书读得非常地精博,就在这一年考中了进士。生性简朴的他,一向不喜欢华丽,中了进士之后,要参加喜筵、晋见皇上,大家都穿上最华美的衣服,戴上大红花,而唯有司马光不愿意戴花。同僚就跟他说,这是皇帝所赏赐的,不能不戴,他才勉强地插上一支,由此可见,他是何其地勤俭。尤其当他位极宰相时,也依然是粗茶淡饭,衣着简单,生活简朴,一生保持着勤俭清廉的风范。

早年,司马光并没有小孩,他的夫人很着急,就为他寻觅了一个小妾,趁机送入书房,正气凛然的司马光明白夫人的意思,但却连正眼都不瞧一眼。此妾很想试探他,顺手取了一本书,柔柔地问他:「这是什么书?」话语间还故作妩媚之态。司马光不为所动,面容立刻变得更加严肃,他毕恭毕敬地站了起来,拱起手,非常郑重地回答:「这是《尚书》。」结果本想大献殷勤的妾,也知难而退。正由于接受了圣贤的教诲,刚正廉明的司马光才能把持住做人的分寸,丝毫不为所动。

温公一生不爱名利,行谊谨慎,从来不说虚妄不实的话。尤其晚年曾说过,他一生光明磊落,立身处世堂堂正正,从来没有一件事是不可告人的。也就因为他的磊落风范,这一段话成为流传千古的美德,也是后人对他最推崇的德行之一。

当时王安石提出了新法,司马光看出新政对百姓的危害很大,所以他不畏权贵的迫害,极力地反对,得罪不少当权的政客,因此埋下了祸患。除被降职外放外,他并未因此而畏惧权势,完全不计个人得失,仍然深切关怀着百姓的疾苦。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就是他高洁的风范。

当时,司马光居住洛阳,想就此隐退,终老余生,但是百姓却希望他能继续在朝廷任职。史书记载,他们在家中日夜祷告,甚至在路上号呼哭泣,苦苦哀求他不要离开。这样的民心所向,哪里是普通的才智德能所能感得的?这是非比寻常的德行与真诚爱民,才能得到民心如此地拥戴。到了哲宗的时候,司马光重新倍受重用,成为当时的宰相。

与司马光卓绝高迈的品格一样流传久远的,是他用了十九年的时间,以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所编纂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这部史书,记载了上起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举凡和民生休戚、国家政务有关的事迹,无论是善恶功过、是非成败,凡是可用来告诫后人的历史经验,都节录下来,以严谨的态度汇集整理成册,期望能作为往后的施政参考,借此惕励后人不要再重蹈历史的覆辙。展读这部《通鉴》,绵延不绝的历史经验,我们不得不由衷地感恩先贤的用心良苦。这是历经多少心血才得以承传,使我们能够汲取这么多先人宝贵的智能与经验。《通鉴》的历史经验无非就是我们最好的借镜。

勤政爱民的温公在晚年病重的时候,仍然拖着虚弱的身体,亲自处理公务,甚至通宵达旦地工作。有一次他病情加剧,昏迷了过去,口中仍喃喃自语,仔细一听,所说的全都是天下大事。

他积劳成疾,终于一病不起,撒手人间,享年六十八。噩耗传来,举国哀恸,京城里的人都停下工作,供上祭品,哭送他的灵柩离去;安葬之时,人们痛哭流涕,就好象是失去了亲人一样地悲伤。许多人在家里供起了司马温公的画像,每餐前,都默默地祝祷他。

作为一位贤臣良相,司马温公贬官之时豁达超然,而当他重新掌握大权时,则毅然承担起拯治天下的重任,广开言路,举荐贤才,振兴国家,《宋史》称赞他建立的是扭转乾坤的不朽功业。他勤政爱民的风范,得到了天下百姓对他的爱戴,他也以光耀千古的德泽, 得到了一代代的华夏子孙,对他不尽的感恩和追念。

(0)

相关推荐

  • 史学大家司马光的传奇人生(四):品行文正,史学丰碑

    导语: 在山西夏县司马光祠中,有一座建于北宋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的余庆禅院,这个禅院也是司马光祖茔的香火院,当然,司马光不是依仗炙手可热的权势搞特殊,在自家祖茔旁修建香火院的. 宋治平元年,英宗 ...

  • 都知道司马光砸缸,可知道救出的小孩是谁,难怪老师一直不说

    引言 从古至今,历史上出现了不少杰出人物,他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品质都值得我们去挖掘和学习,而漫漫历史长河当中,也流传下来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像孔融让梨一样的故事就有很多是我们大家从小听到大的.流传 ...

  • ​保守宰相是还是伟大史家?司马光耗费多年心血,其书影响了千年

    ​保守宰相是还是伟大史家?司马光耗费多年心血,其书影响了千年

  • 司马光幼时砸缸救友,他后来怎么样了,为啥去世后北宋举国哀悼?

    提起司马光,人们往往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临危不惧砸缸救友,之所以这个故事能够流传上千年,除了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沉着冷静的寻求解决办法外,同司马光后来官至宰相以及著作<资治通鉴>的现世都有不少关 ...

  •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温公万卷 沈约四声

    <龙文鞭影>卷四  八 庚 温公万卷 沈约四声 温公万卷 沈约四声 [拼音]:Wēn gōng wàn juàn  Shěn Yuē sì shēng [人物故事]: 司马光的独乐园中藏书 ...

  • 《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温公警枕 董子下帷

    <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温公警枕  董子下帷 温公警枕  董子下帷 wēn gōng jǐng zhěn  dǒng zǐ xià wéi [注释] (1)温公:即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 ...

  • 温公爱兄

    温公爱兄 司马光一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朝廷.他地位显赫,德高望重,人们除了对他的德行备极推崇之外,他发乎真诚的友爱兄弟的情怀,更是流传千古. 司马光的哥哥,字伯康,名旦,兄弟两人的感情特别地好. ...

  • 刘小云||涑水河畔温公祠

    <文史艺苑>是山西文史研究者.爱好者联合创建的自媒体平台,采取文献研究和实地探访相结合,让文史研究的成果走出文献库房和专业圈子,不断通过新发现.新求证.新视野,挖掘遗珠漏宝,传承保护历史文 ...

  • 卢中南临摹欧阳询《虞公温公碑》妙趣天成,真正的书法大家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第之家. 这是当代著名的书法家卢中南临摹欧阳询<虞公 ...

  • 卢中南临摹欧阳询《虞公温公碑》

    原创宗少林钢笔书法2021-02-16 07:01:00 写在开头:书法能培养一个人良好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文化素养,提笔即可学书法,带着家人一起学书法,特别是小孩,形成家庭学习传统书法的氛围,营造书香门 ...

  • 水步镇亮丽的宗元温公祠

    宗元温公祠位于台山市水步镇密冲福宁村,要到这里去的道路却经开平道路进入.哪天要到密冲去拍摄文启学校,途中被这亮丽的建筑吸引住,故移步进行了简便的拍摄. 宗元温公祠是台山不可移动文物,兴建年份不详.但有 ...

  • 温公续诗话  司马光

    诗话尚有遗者,欧阳公文章名声虽不可及,然记事一也,故敢续书之. 文德殿,百官常朝之所也.宰相奏事毕,乃来押班,常至日旰,守堂卒好以厚朴汤饮朝士.朝士有久无差遣,厌苦常朝者,戏为诗曰:「立残阶下梧桐影, ...

  • 温公易说(宋 司马光)

    △<温公易说> 六卷(永乐大典本) 宋司马光撰.考苏轼撰光<行状>,载所作<易说>三卷,<注系辞>二卷.<宋史·艺文志>作<易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