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六艺
六艺是为:礼(礼节、规矩)乐(诗歌乐理)、射(弓箭)御(驾车)、书(文字)数(术数)。时过数千年,礼崩乐坏,射御不存,书数大行其道。上古民智未开,祭礼神圣庄严;中古君王专制,射御是货与帝王的立身之术;现代科学发达,学好书数才有无限可能。由此可知,社会背景不同,人生阶段不同,都需要特定的知识储备。听过很多人说怀才不遇,不是你的才能不够,只是时位不对。想要人生顺达,一方面看看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技能就去努力学习;另一方面就要看看自己的才能在哪里能够契合。
我不懂六艺,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先从侧重去看,古人原则上倡导的是六艺全部都要具备,但精力不足的可学前四,财力不足的可学后二。其中前四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书数主用于民生日常所需,是谓“小艺”。常人是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好的,天才也不见得一开始就能完美的完成陌生的工作。量力以择,竭力而为,在精力、财力允许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赛道,这是首要;坚定的走下去,不被裹胁动摇、不被怠惰劝退、不被困难击倒,这是重心;全神的钻进去,能不懂就问、能过而能改、能触类旁通,这是必须。
再从顺序上看。古人谈教育必先谈礼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先贤认为礼乐是人之根基,根基不牢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这其中的礼一方面是礼仪,用以待人接物;一方面是规矩,用于约束言行。乐不仅指乐器、乐理,还包括诗歌,因为古时两者是不分家的。礼、乐学好之后先贤才认为我们具备了学射御的基础。射指射箭,是武功,御史驾车,是骑术。需要注明的是在古代可不是什么人都有马车的,那些具备驾车才能的人服务的都是帝王将相,所以我理解的射御是常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书、数则是知礼、立身之后行有余力才去涉猎的东西。从六艺排序上看,古人的人生轨迹一目了然:幼时知礼乐、壮年立身家、老年做学问,大家回想一下脑中熟知的古代名人,八九不离十。
最后结合现实来看。现在的社会环境、家庭结构都决定了绝大部分人幼年时期是注定要缺失礼乐教育的。懂事之后入园,然后小初高大都是在学书数,毕业之后现学“射御”养家糊口。这其中是有问题的,缺失礼教的人不懂人际关系,不明社会规则,难免到处碰壁;碰壁之后不会排解,只能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说到这里我要讲一下“乐”的作用。现代人都惧怕的“压力”二字,这是个舶来品,古人从不讲压力。我们知道人的情感是需要寄托和宣泄的,孔子一生颠沛流离,酷爱韶乐;过去的大臣,退朝之后回到家中,拿起毛笔字一写,书一读,诗一诵就把胸中的烦闷解决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现在遇到的问题根源都在于礼、乐修养的缺失。当你感觉诸事不顺的时候可以闲时学“乐”,先找到办法平定自己的心绪,稳住神之后研究一下“礼”,发现之前是哪些地方不对了,哪些地方能改。正如之前所说的,遇到问题别害怕,正视它,解决它,一步一步的就能走出困境。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