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大全(原始社会)14
258、玉镯良渚文化高3.4厘米 直径6.5厘米至6.6厘米 孔径5.8厘米1982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寺墩3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器呈乳白色,局部有黑斑。矮筒状,孔系两面对钻,内壁弧凸,外壁呈凹弧面,通体琢磨光滑,制作精致。
259、玉镯良渚文化高3.6厘米 直径7.7厘米 孔径6.2 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 4 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镯为白果青色,圆筒形,对钻大圆孔,精磨抛光,外壁磨成凹弧形,技术很高,玉质晶莹滋润。此件是良渚文化玉镯中的精品。
260、玉镯良渚文化高3.2 厘米 直径7.1厘米 孔径6.1 厘米1977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 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器呈白果青色,圆筒形,对钻圆孔,孔壁抛光略存台痕,外壁凹弧,壁厚仅5毫米,反映了娴熟的琢磨技术,此件玉质晶莹滋润,制作技术高超,是良渚文化治玉工艺的精品。
261、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2厘米 宽5厘米 厚0.2厘米1977 年江苏省吴县张陵山4号墓出土南京博物院藏器呈淡绿色,扁平倒梯形。上端两侧有二缺口,使中部呈半圆形,下端正背面都有 2毫米宽的横槽,槽内有等距离的3个由两面对钻而成孔径仅1毫米的小孔。全器制作精细,磨制光滑,玉质晶莹。
262、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长 6.8厘米 高3.6厘米 厚0.6厘米1984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60号墓出土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藏冠形器由透闪石琢制,黄白色,扁平倒梯形,上端有二耳一角,角下有一小圆孔,下端凸出一扁榫,榫上钻二小孔,嵌插时可插销固定。
263、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2.5厘米至2.6厘米 上端宽6.25厘米下端宽5.65 厘米 厚0.2厘米至0.4 厘米1984年江苏省昆山县少卿山1号墓出土江苏省昆山县文管会藏器呈青白色,褐斑。扁平倒梯形,上端中部切割成弧线,琢一长镂孔,下部减地成横榫,其上并列三个对钻的小圆孔。器面有一长条切割痕。
264、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5.8厘米 宽7.7厘米厚 0.3 厘米至0.4 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乳白色,正面中段上部刻神人兽面图案,上部为戴羽状冠的神人,下部为兽面,器的两侧角各刻伫立云端,引颈回首的鸟纹图案。
265、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 2.8.厘米 长4厘米上海博物馆藏青玉,体扁平,面部微突,背部平素内敛,下角削去,呈内向弧弯,中有微微隆起的棱线,纹饰采用浅浮雕与线雕相结合的技法,以阳刻圆圈和浮雕之扇形构成目和眼睑,阔嘴,鼻部降起,眼鼻上方深刻一浅槽横贯面部,以凸起的长方块为额,其上端有凸起的条状块冠帽,左右各开一对称缺口,其下钻一扁圆形穿孔,下端琢有较薄的短榫,并钻有平行的两个小孔,供嵌插和穿系结扎用。此件玉质晶润,纹饰拙朴古茂,琢工精细圆浑。此件虽是传世品,但在良渚文化遗址和墓葬中多有同类型器出土,出土部位多在头骨一侧。
266、
266、267、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3.4厘米 宽6.4 厘米 厚0.3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有青斑。双面刻纹,以阴线卷云纹为地,并用阴线刻出兽面图案。
268、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6厘米 上宽9.15 厘米 下宽7.5厘米 厚0.35 厘米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为浅黄色,有浅灰筋状条斑。冠顶与上端边框在同一平面上。冠顶下方有一扁镂孔。下端锯割出短榫,榫上有双面钻成的四个等距小孔,正面雕琢简化神人兽面像,神人脸部和上肢隐没,仅有阴纹细刻的蹲踞状的下肢和鸟足。兽面纹居中,眼、鼻部为浅浮雕,阔嘴和牙齿、獠牙为阴纹细刻。各部位均刻饰卷云纹、弧线、短直线,构成繁缛的图样。背面光素无纹。
269、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高4.2厘米 上宽8.35厘米 下宽6.8厘米厚0.55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有茶褐色块斑。冠顶与上端边框在同一平面上。冠顶下方有一扁圆镂孔。两侧下端凹弧内收,并锯割出短榫,榫上钻有三个等距的小孔。正反两面以浅浮雕和阴纹细刻雕琢相同的图样。居中部位为兽面纹,纹饰繁缛,獠牙外露,上端的两角对称布列一对鸟纹,制作规整,纹饰精细。
270、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通高3.9厘米 上宽6.8厘米 下宽6.2厘米厚0.3厘米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黄色,有茶褐色斑。冠顶凸出于上端。全器以透雕镂空和阴线细刻相结合技法,在正反两面对称雕琢相同的神人图像。神人脸面方正,带眼角的单圈圆眼,阔嘴内刻有八枚牙齿,头戴羽冠,冠顶即冠状饰的顶端边框。四肢和躯体以镂空技法雕琢而成,四肢外张并盘联,细刻卷云纹,弧曲线等。下端为短榫,钻有三个等距的小孔。
271、玉冠状饰良渚文化通高5.2厘米 上宽10.4厘米 下宽6.4厘米厚0.3厘米1966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浅黄,有浅灰色块斑。冠顶高耸,两侧微翘,整器如冠形。以透雕和阴线细刻相结合技法,在正反两面雕琢相同的神人兽面像,中部为兽面纹,透雕圆眼,外框以重圈和弧线三角勾划眼眶和眼角,扁圆鼻,大阔嘴,内有一对獠牙。两侧各雕刻一神人像,侧身侧脸,重圈圆眼,有小三角的眼角,宽鼻,弧线勾划鼻翼,大阔嘴,头戴羽冠。四肢张开,上肢上举,下肢作蹲状,三爪鸟足着地。下端为短榫,双面钻有五个等距的小孔,用于镶插固定。
272、
272、273、玉三叉形器良渚文化通高3.65 厘米 宽5.9 厘米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嫩白色,下端圆弧,上端分叉为三,中间一叉略短,并有一上下贯通的小孔,两侧对称,均出土于头骨上方,应是冠帽上的饰件。此件正面微弧凸,正中部阴线刻饰简化神人兽面像,以兽面纹和蹲踞状的下肢组成,兽面上方刻羽冠外缘,两边叉上端阴刻一对神鸟。背面三叉的上端和下端的正中部位均有凸块,凸块上皆钻有上下贯通的小孔。四个凸块上均阴纹细刻两双圆眼和卷云纹等繁细纹饰。全器刻纹纤细,肉眼极难辨认,为良渚玉器中罕见的精品。
274、玉三叉形器良渚文化通高4.8 厘米 宽8.5 厘米 厚0.8厘米1987 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有黄斑。左右两叉平齐,各刻侧面相向的神人头像。中叉较低,有竖向直孔一个,中叉上端饰有象征羽冠的真向羽纹,下端以阴线刻兽面图案。
275、玉三叉形器良渚文化高5.2厘米 宽7.4 厘米 厚1.3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青白色,有褐斑。三叉平齐,中叉有竖向直孔一个。器的正面,三叉各饰三组羽状纹,下部用浅浮雕琢出兽面。
276、玉三叉形器良渚文化高5厘米 宽6.9厘米 厚1.2 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安溪乡下溪湾村瑶山墓地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器呈白色,左右两叉各有一相向的眼,为简化的神人头像。中叉为正视的神人头像,用浅浮雕琢出凸起的两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