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不合时宜」的女性,有多爽?

女性的「年龄焦虑」好像永远存在。在种种社会规训下,没有「跟上节奏」的女性往往会感到有形无形的压力。

读书、工作、结婚、生子、重回职场、发展事业……尤其是,今天的社会,对于女性的判断标准变得更多更复杂,每一条标准都在催促和施压。

但如果「不合时宜」一些,生活会变得怎么样?我们找来了几位没有受「年龄焦虑」困扰的女性,聊了聊她们的经历。

@惠,46岁,康复科医生
人们对待女性,应该欣赏她们的成熟美。
我成长在陕西的一个小县城,大学也是在本省的一个医学院,毕业后我被分配回了县城的医院,结了婚,生了小孩,似乎一切都安定了下来。
在医院的工作相对轻松,那段时间我每天织织毛衣、看《还珠格格》,周围的同事也大都如此。直到我联系上我之前的同学,他们大多在外闯荡,过得是和我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时候,我逐渐意识到小县城在人际关系、晋升路径上的诸多局限。
得知医院有了进修名额后,我立即报了名,去了北京一家非常有名的康复医院,在北京那段时间,我看到很多比我年轻的弟弟妹妹都在意气风发地准备各种考试,整个医院的学习氛围非常浓厚。
我的带教老师是业内大牛,他十分看好我,建议我考他的研究生。至此,我下定了考研的决心。由于基础不算太好,第一年我没有考上北京中医药,二战时我辞职回家备考,最终成功上岸四川的一所医学院。
我的家庭在我考研的那段时间一直非常支持我,当时我一战失败,我的婆婆在电话里宽慰我说:「辞职回家准备,大不了妈给你发工资。」
但压力还是会有的,比如我在县城的同事很不解,他们普遍认为「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女医生,在小县城工作,又轻松又体面,研究生那么遥不可及,肯定考不上。」
家里的亲戚反对的声音也很多,他们担心「考上研究生后,眼光高了,会瞧不上自己的爱人,家庭会不稳定的。」二战备考的时候我根本不敢上街,县城太小,很容易遇到以前的同事,我怕他们问我情况,如果没考上我就会觉得丢脸,并且当时在我们县好像只有一个前辈考上了研究生。
学历就像敲门砖一样,对职业发展有莫大的裨益,一些学术会议的委员资格是非常看重学历与能力的,同时医生的特殊性也在于不管你是做基础还是做临床,都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于是我决定继续考博,当时我已经40岁了,担任四川某城市三甲医院的主任。
但考博上岸的愉悦心情很快就被博士严苛的毕业条件所冲淡了。当时我一个人在重庆租房子,天天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可我的样本老鼠总会因为各种原因死亡,样本不足后续就出不了数据,实验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一筹莫展的状态。
夏天的重庆就像火炉一样,我需要自行将老鼠搬运到实验室所在的校区,好不容易找到司机愿意载我,下车的时候却发现老鼠在行李仓里跑来跑去,我只得满身汗地钻进行李仓中抓老鼠。现在回想起来又狼狈又好笑。在读博的那段期间,我每天都处于孤独而又痛苦的状态,但我还是咬咬牙坚持下来了。
我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意识到「啊,我都四十好几了!」但随机便又重新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中。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衰老的标志是他停止了学习,因为那样周遭一切事物都固定了,只会随着时间慢慢老旧。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学历学识、工作经验也在增长,我在年龄之外找到了足够的自信,我得到了周围领导、同事和患者们足够的尊重和信任。我更加成熟,也更加优雅大方、淡定从容,人们对待女性,应该学会欣赏她们的成熟美。
 @Grace,50岁,房产经纪人助理
 每一个年轻女性都可以寻找身边的积极例子,看看是否可以参照并效仿。
31岁之前,我的人生是按照一个规范的、社会认可的女性轨迹前进的:在国内拥有一份稳定的公务员工作,结婚生子,家庭幸福和睦。
现在我50岁,生活和之前截然不同。我在加拿大当房产经纪人助理,简单来说,就是秘书,一个普遍由年轻女性来做的工作。我的工作包括记账、接听电话、安排行程、数据录入、撰写广告、协助展示代售房屋(open house)等繁杂的业务。
我出国时刚满31岁,当时我的工作进入瓶颈期,虽然是所在部门学历最高、年经最轻的,但因为不懂也不屑于请客送礼,第一次升迁机会被间接否定后,我开始萌生出国求学的念头。
我开始着手办理手续,在确认签证已批准后,恰逢第二次的升职机会再次被领导硬生生剥夺。事实上,假如领导没有从中作梗,我可能还要面临一个取舍、做决定的过程。但这样反而让我了无牵挂,直接递辞职报告走人。
当时做出这个决定时,总体而言我的家人都很支持我出国留学,但也会有一些来自我母亲细微的不满,她会抱怨我放弃了好过的日子,做了一个多事和麻烦的选择。
还有一些身边的人,他们会在几年后,以一种较为隐晦的口吻表达女性应该以家庭为主的传统理念,诸如「你当时是怎么放得下这一大家子的」。
我没有真正地为年龄而感到焦虑过。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我刚就业的那个时代,改革开放还在起步阶段,我作为会计专业的本科生,在就业市场还算有优势,那时候会让我有奋斗和努力的希望在。
另一方面,我个人的天资条件在平均水平之上,自学能力较强,性格开朗积极,善于自我开解,不喜欢在负面情绪中沉湎太久。我的原生家庭和婚后的家庭都是小康中上水平,在经济上没有给我造成太大负担或压力。
在加拿大硕士毕业等待移民申请的过程中,我也曾经焦虑过,但不一定和年龄有关。当时加拿大签证政策并不友好,留学生毕业后没有资格立刻拿到工作签证,不能合法工作;我只能靠给别人补习挣点生活费。我与大部分留学生不同,有家庭、孩子的前途要考虑,难免更多顾虑。
但现在一切都很好,我觉得目前国内女性年龄焦虑的问题太严重了。35岁以后就很难找工作了?我认为35岁才是职业黄金时代的起点,应该是最从容不迫的年龄段。现在国内的性别环境也让我匪夷所思,女权还需要正名,这本身就是极大的讽刺。
在强调个人努力的同时,女性朋友们可以多学习实践一下辩证法,让人生目的明确一些、积极一些,每一个年轻女性都可以寻找身边的积极例子,看看是否可以参照并效仿。
我目前在加拿大的老板是一位76岁身材矮小的离异无子女女性,作为当地名气响亮的地产经纪人,她永远微笑着面对各种人和事。她20多岁从中国台湾来到加拿大时,她一边工作一边读书提升学历,经历过一次非常不成功的婚姻,但她非常果断地离了婚,即使面对对方在财产分割上不合理的要求。
我受到了她很多积极的影响,我和她的关系并不仅仅是简单的雇佣关系,我们的相处更像是朋友和母女。
最近三年,我还从事翻译(笔译、口译)的义工工作,主要服务对象是听障儿童学校的华人家长和住宅小区的华人业主。来居委会帮忙的奶奶已经78岁了,她自己说,「虽然我的身体是老年人了,但是我的大脑还没有老。」
我很多次地与年轻朋友分享过我的人生哲学(一部分也是从我加拿大老师那里学来的):
(1)Always think positively. 始终持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一切。
(2)Don’t expect too much (from others). 不要对他人指望过多。
(3)Prepare for the worst. 时刻做好最坏的打算。
@黄大娜,43岁
享受恋爱、享受生活。
我今年43岁,离婚6年,有一个帅气的12岁儿子;自己创业经营着一家小公司;谈了两三次恋爱,现在单身。近几年,我越来越觉得身体里充满了能量,一草一木的颜色都不一样,从来没像现在这样享受生活。
我一直是个事业心比较强的人,按照自己原本的规划,我会在30岁左右、事业稳定的时候结婚,然后顺其自然要孩子。但因为前夫的催促,我在二十七八岁就结婚了,配合他提前完成结婚、生子这道人生步骤。
后来想想如果两个人人生规划、观念不同,那或许注定了无法一直走下去。
儿子5岁的时候,前夫因为工作原因要常驻国外,便让我跟他一起出国。在他的观念里,妻子围着老公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我不可能为了另一半抛弃一切,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矛盾无法调和,我们挣扎了很久之后终于决定放弃这段婚姻,和平离婚。
结婚前我曾经谈过两段恋爱,都是抱着结婚的念头。离婚这件事让我开始学会反思:和大多数女孩一样,我们都把结婚看得过重了。婚姻意味着对一段关系的承诺、甚至妥协;带着婚姻、家庭的枷锁去恋爱,反而会给人很大的束缚感。实际上,爱应该很纯粹,「就让人回归到人本身就好」。
我从小就是比较独立、自主的性格,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都理解我离婚的选择,并帮我挡掉了不少外界的非议,让我能安心开始新的生活。
离婚不久,我遇到了一位比自己小11岁的男孩子。起初是当成玩笑和闺蜜分享「哎呀,有个小男孩在追我哎!」闺蜜于是反复怂恿我:「你现在已经是单身啦,而且是小鲜肉哎,给自己不一样的生活嘛!」
在之前,我觉得这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但实际上,我拥有了一段非常甜美、轻松的恋爱。在一起的一年时间里,我们完全没有过争吵、难过,彼此都很享受。最后因为工作原因异地分手了,也是很好的朋友关系,事业上也会互相提供帮助。
我很不认同「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的说法。我们不应该被年龄所困,不同年龄段都可以有不同的体验,尤其是女人,有更多可能性。我们应该永远带着对生活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往下走,或许每走一步都会觉得:「哇好有意思」  。
@mukai,23
毕业第一年,先去徒步半个中国。
我2020年本科毕业,先找了份教小学生画画的工作,三个月赚了8000块。然后拿这些钱从家乡湖南出发,顺着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甘肃、川渝的方向徒步旅行,做穷游背包客,用三个月时间走了半个中国,最后还剩下一千块。
出发的时候我只带了帐篷睡袋、一件羽绒服、两套衣服,脚上就一双运动鞋。一路上顺着国道走,大多数时候搭好心人的顺风车或便宜的大巴车,晚上住二三十块钱的青旅,或者在露营公园里自己搭帐篷睡。早上找便宜的包子铺,中午就吃几块士力架或压缩饼干,晚上是一碗便宜的面条或粉。
我很幸运,一路上并没遭遇什么坏人,反而遇到很多热情的驴友,经常在他们那里蹭吃、蹭车。有次我一个人走在318国道上,很晚了,路上拦不到车,也看不到一点亮光,眼看可能要被迫露宿荒野了。索性来了一群安徽的大姐,我坐她们的车一路安全到了拉萨。
印象最深的是,有次走到一个不知道名字的西藏边境小镇,里面的藏民似乎与世隔绝,不懂汉语,看到我这个外面的人走进去就全部围了上来。我当时走得很累,只想坐在村口休息一会,就用两只手合在脸边表示自己想休息。他们明白之后特别友好地冲我笑,非常淳朴的样子。
一路上出了遇到各种可爱的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最原始、自然的景色。有次在西藏,已经连续四五天是阴天了。那天我从吉隆口岸出来,站在马拉山口,突然天空放晴,希夏邦玛峰和珠穆朗玛峰山尖全都显露在了眼前。我贫瘠的词汇形容不出来那幅景色有多美,那一刻只有震撼和感动。
我出去徒步没有告诉家人,只说自己在外面找了个工作,旅行结束回家的时候妈妈才知道,也没多说什么,只说让我下次注意安全。
因为性格的原因,我一直不喜欢外界带给自己的束缚感。在我看来,大家都一摸一样,做着同样的事情、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考试、上学、工作。周围的同学们毕业后也是考研、考公、工作这三种选择,无非就是把别人走过的路再去走一遍。我不想这样。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22岁,又是应届生,最应该做的事是找一份像样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和最初的财富。至于长途旅行这一类「自我」的事,应该等财务相对自由了一些再做。但对我来说,前22年,我是按照大人的愿想去活;现在我成人了,后面的人生都是我自己的,我要活得更精彩一些。
@冬妮娅,49
我和儿子同一年考研,九月就要去读研究生了。
我出生在东北农村,大环境好像觉得,女生只要能识字就行了,读书是没用的事,我也因此被耽误了几年。但后来发现,自己真的喜欢读书,所以十五岁,开始念初中,十八岁念高中,二十一岁,别人大学毕业的年纪,我考上了医学院。
报考医学院是家里和老师的意思。我腿部天生略有残疾,走路不好看,小地方的老师也搞不懂情况,说正常学校不收我这种身体条件的(后来知道,其实这不影响),于是我懵懵懂懂学了医。医学院五年,我不喜欢这个专业,也发现确实不适合。
我是左撇子,医院的器械多是右手器械,我拿着就哆嗦。我手上力气很小,对于做医生来说也是劣势。所以毕业后我当了一阵子医生,很快放弃了。尽管当时身边所有人都不理解。在他们眼里,有这样一份「铁饭碗」的工作,是多少人的理想,我却轻易放弃了。
后来我来到爱人所在的城市,过上了半家庭主妇半补课老师的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在帮初中生补习英语。念书时,我是学霸,这个工作对于我来说不在话下,也很适合我。我有很多闲散自由的时间,但我并不孤独,因为我很爱学习、很爱尝试新鲜事物,我学电脑、学唱歌,自己还写了几百万字的网络小说。我是一个很会给自己找到快乐的人。
去年,我儿子在家备考研究生,我有时坐在他旁边陪他看书。他看我认真,说,妈,不如你也考?他知道我一直有重返校园的梦想。开始我也将信将疑:我行吗?但这件事儿很快就上了轨道,儿子结合我的情况,建议我考英语笔译的研究生,并很快选定了学校。
于是我开始了和儿子一起备考的生活。刚开始,我还算吃得消,但在备考的最后三个月是,我每天都会学习十个小时以上。年轻时候,我很会念书,但现在年纪大了,记忆力真的不行,单词和政治大题特别难背,我经常发朋友圈吐槽,说我都快崩溃了。
但那时候也不可能再放弃了,毕竟一路准备到了现在。我后来想,大不了就是考不上呗,也没什么。结果成绩出来,我考了四百分,是班上的第二名。九月,我就要去读全日制研究生了。
说实话,我这个年纪,很有可能遇到的老师都比我年轻很多,更不用说将来的同学应该都会是小姑娘小伙子。但我自己一点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我是这样的性格,我觉得自己认定的、喜欢的事情,就应该去做,无论早晚。
所以这些年,我的一些老同学、老朋友,可能在主流社会价值体系里更加功成名就,但他们都会说,还挺羡慕我,因为我一直很能看得开、想得穿,活得比较自在和从容。我自己也觉得,现在的一切,都是对的安排、对的时候。
作  者 | 馆  长
编  辑 | 麻  薯
设计、排版 | 排  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