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储蓄率有多高?

中国的高储蓄率世界闻名

国际排名而言,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并且长期位列第一。2005年,中国储蓄率高达51%,而全球平均储蓄率仅19.7%。2015年,中国储蓄率的最新数据是46%。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美国中央情报局2015年度《世界概况》显示,中国收入储蓄水平排世界第三,仅次于中东石油出口国卡塔尔和科威特。

全世界恐怕都知道中国人有钱,但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谁更有钱。全世界会吹嘘中国人的钱袋子有多鼓,海外购物有多凶猛,买奢侈品可以把一个国家给买断货。但是这种鼓吹高储蓄率的说法与大家的生活经验显得格格不入:社会底层的人没有多少钱可存,普通白领很多都是“月光族”,更高层次的金领银领也为每个月的按揭放款焦头烂额。那么,中国的高储蓄率是否意味着居民有钱不想花?

储蓄率高并不等同于居民储蓄多国民储蓄分三个部分:居民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其中居民储蓄代表个人(家庭)的储蓄水平。长期以来,舆论普遍认为高储蓄率源于中国百姓爱存钱的习俗。然而,事实证明这种认识有很大偏差。实际上,近十几年来,中国国民的高储蓄率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源自普通人的钱袋,而是源自政府和企业的储蓄。来自国际清算局的数据就显示,在2000到2008年间,中国国民总储蓄增长中有80%源于政府及公司部门,并非来自家庭。

统计显示,从1992年到2012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从35%升到了59%,其中,政府储蓄率和企业储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储蓄率总体却没有变,1992年为20%,2012年依然是20%。今年1月,李源潮在达沃斯发表主旨演讲时讲道,2015年一年,中国的居民新增储蓄的存款就超过了4万亿人民币,2008年以来,中国的居民储蓄累计增加了35万亿。按照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总人口13.7亿计算,我国居民人均存款已经达到40291元人民币,首次突破4万元大关。然而,收入差距使不少中国人仍然无钱可存。那么,人均4万的居民储蓄来自谁?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曾对8000多户中国家庭进行调查,并发布《2015中国家庭金融报告》。报告指出:“从储蓄的分布来看,家庭储蓄分布极为不均。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储蓄率为69.02%,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61.6%。”也就是说,中国家庭储蓄主要集中在高收入家庭。

其实,说钱都在富人那,应该没有人反对。就拿现在的楼市来说,一线城市,普通人很难能够买的起房,尽管能够买一套房,也是按揭购房,手里的钱可想而知能剩多少。刨除一线,二三线城市,如果能够买房,手里的钱也不会有闲余,更别说储蓄了。所以,钱,在富人那,是必然的。当然了,对于许多家庭来说,很多没有买房,也就是说,手里面会有不少余钱,这些余钱都会存起来,这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可能不少外国人会疑问,

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存钱?《经合组织观察家》上的一篇文章这样分析中国人花钱的谨慎态度:中国的高储蓄率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积谷防饥”的“预防性储蓄“。多数人存钱不是不想花,而是不敢花。中国高储蓄的根本原因不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消费动机,而是广大民众没有足够的收入。正如吴敬琏所言,“普通劳动者家庭收入增长缓慢,内需不足,社会保障不充分和预期不稳定等,都使居民非常看重储蓄。”然而,我国的买房费用、子女教育费用、养老费用等却一路飙升。在中国,对很多结了婚有了子女的人来说,子女的教育费用必须要提前攒,而且得尽早攒。孩子生下来就要有奶粉钱、尿布钱,从上幼儿园到大学又得烧一大笔教育钱。

而如今高昂的房价,让大部分中国人都必须节衣缩食一辈子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因此努力攒钱同时不敢多花钱,是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主旋律。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称,国民储蓄率偏高的核心因素之一是中国社保体系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们的“不安全感”,促使他们更多地存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