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超大的“蒲公英”
过去辨认植物主要靠《中国植物志》,有时会根据书中所载的植物产地实施“排除法”,比如说是分布于海南的,可以认为一般不会在青岛出现;然植物志诞生已久,如今垂垂老矣,很多植物的分布区域已经随着人类活动而改变,比如今天的主咖----黄花婆罗门参/Tragopogon orientalis。
图① 黄花婆罗门参
为啥想起它呢?有原因。这段时间一直频繁外出公干,“戎马倥偬”而且日理万机,但身为业余植物人,岂有不“沾花惹草”之理?恰好利用“职务之便”,仔细观察了一下黄花婆罗门参。因为我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到处都有这种植物,想躲都躲不开。放眼望去,“郁郁黄花,无非婆罗门”,甚至有一点点壮观的感觉。
图② 黄花婆罗门参的茎、叶和总苞
图③ 黄花婆罗门参的根,不小心拽断了
黄花婆罗门参名字长且怪,“黄花”不必多说,就是字面意思。“婆罗门”乃是印度种姓之最高等级,何以被安在命贱如“首陀罗”或“达特利”的野草头上?具体缘由难以考证,按下不表。“参”字指其根呈圆柱形,略似人参,名字带“参”字的植物恐怕都是这样。该属另有被欧洲人栽培为蔬菜专以根部为食的种类,传说有牡蛎鲜味儿(我咋这么不信呢)。
图④ 图片来源见右下角水印
说起来黄花婆罗门参也算是网红植物,人送外号“巨花蒲公英”,其实花谈不上有多大,花谢之后的“绒球”倒是堪称“巨物”。酷似蒲公英,体积则数倍之,小能媲美成年人的拳头,大则堪比小朋友的脑袋,看上图即可知,“巨花”并非浪得虚名。“小降落伞”的附着强度远超蒲公英,号称“五级风吹不动”,没有六、七千的肺活量办不了。
图⑤ 黄花婆罗门参
据《中志》,黄花婆罗门参仅产于新疆、内蒙部分地区,本来名声不彰,近年来却在全国四处攻城略地,眼瞅着青岛也越来越多,发展势头相当迅猛,何也?要说种子全靠像蒲公英一样的“小降落伞”飘散万里之外,感觉有点悬,一定另有原因。听说有人用它的“绒球”加502胶来制作干花,网上有不少销售,我猜这可能就是扩散原因之一。
图⑥ 华北鸦葱
图⑦ 华北鸦葱的茎、叶
青岛本地有一种华北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各方面都和黄花婆罗门参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二者的叶子都特别细长,呈“禾草状”,叶脉是平行脉,这在双子叶植物中并不常见,它俩虽然不同属,但碰巧长到一块去了。我初次在本地见到黄花婆罗门参时,想当然地误判为华北鸦葱,忽视了二者的特征差异。
图⑧ 华北鸦葱和黄花婆罗门参,头状花序
图⑨ 华北鸦葱和黄花婆罗门参,总苞
图⑩ 华北鸦葱和黄花婆罗门参,果序
最明显的区别,华北鸦葱的总苞片短于舌状花,黄花婆罗门参的总苞片长于舌状花,后者的花有点剑张弩拔的气质。以及,黄花婆罗门参的总苞只1层,总苞片形状大小一致;华北鸦葱的总苞约5层,各层的总苞片不同。华北鸦葱的“绒球”略小,但“小降落伞”更粗壮,一看就知道更吹不动。明白这些就够了,其它细节不用看。
图⑪ 蒲公英
图⑫ 蒲公英
有个别朋友表示,面对这些小黄花时非常迷惘,觉得都像蒲公英。这就不应该了。蒲公英是“葶状草本”,叶子全部贴地皮生长,是为“基生叶”;茎中空无分枝,只顶着个头状花序,没有叶子或类似叶子的零碎儿,即所谓“花葶状”。常见的菊科小黄花只有蒲公英是酱婶儿的,不酱婶儿就不是蒲公英。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