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潮阳郭氏
7月21日,清早和小伙伴们在普宁出发,去到潮阳金灶会合中新社祠堂工作室的伙伴们,在潮阳郭氏族人的介绍引领下,依次走访了小北山脉北麓的郭氏二世致政按擦祖墓、山脉腹地的一世端斋大夫祖墓、三房金灶竹桥村郭氏宗祠大夫堂、长房西胪泉塘郭氏家祠大夫堂、四房贵屿南阳乡郭氏家庙大夫堂、南阳乡山前里与振拔祖祠等,及后还有去二房铜盂郭氏宗祠大夫堂。由于时间关系,郭氏四个房头的四座祠堂只跟去了三座便先行离开往鸥汀,但走过的这几座祠墓,却足以见识潮阳郭氏实力雄厚以及宗族凝聚力之强大。
关于潮阳郭氏:宋绍兴年间,诰封正议大夫郭正随子按察郭浩由闽入潮,初居潮阳深浦,后创现金灶竹桥村,传下三世有四子,长房帅元居现西胪白水塘、二房苏州教谕帅正移铜盂、三房帅属留居竹桥,四房提领创贵屿南阳,各房历代子孙又再分多村遍布全潮,依次有万余、三万余、近万、二十余万,总人口超三十万。随着郭氏入潮后之发展,位于小北山(铁山)南北麓的四大房四村各建有宗祠奉祀一二世及下列祖,最迟在清同治年间便已形成有一世大夫祖、二世按察祖公妈之四尊神主轮流由四大房请送并奉祀一年,请送时间为每年腊月十二,初十夜则进行宰牲、降神、神牲等仪式,十一上午则为轮值房并另外三房代表祭一二世祖吉日。
潮阳郭氏,称汾阳世泽、碧溪衍派、按擦家风。
二世大夫宣省公墓
二世宣省公墓,俗称大夫祖墓,在金灶镇竹桥村蛇山。墓碑书:宋祖考致政郭公,妣孺人许氏墓。右碑夹载:万历乙未年仲冬吉日立,十一世孙光始正论等立修。左碑夹载:海外裔孙集资四大房份裔孙等继修,公元一九七九乙未年桂月吉日。距墓四五百米处路道边上有墓道亭,亭内立了墓道碑:宋赐进士加授正议大夫广西提刑按察使宣省郭公墓道。据介绍,该墓道碑系于田野中发现,墓亭并非原址。
2011年,大夫祖墓于被原潮阳市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
二世大夫祖墓。
二世大夫祖宣省公墓碑刻致政公,颇为耐人寻味。据墓前所见本土诸多宋元明古墓,以致政名刻于碑者,甚为常见。按推,致政并非名讳,而应是衔头身份。
郭氏族人介绍,大夫祖宣省公在族谱上记载为:致政三一公。另记二世祖叔为致政三二公。致政并非祖公名讳,然因此表明公曾经担任朝廷官职。致政指官吏将执政的权柄归还给君主,《礼记·王制》载:五十而爵,六十不亲学,七十致政。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退休的意思。墓碑上写致政,是在阶层等级森严和官本位风气盛行的封建社会显示祖上荣光的表现形式,也是封建王朝对臣子的肯定。三一公、三二公,则是唐宋时流行行第称呼。一个家族同辈的人依据年龄各自排行,但行第排名也仅是别名、代名。以行第为名,应该归结于元朝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的政策,元朝不许南人取名字,故南人多用行第序号来命名,很多老族谱记载祖宗名讳如念六郎、二三公、十六郎、福一公、福二公等等,都是元朝遗留下来的痕迹。元覆灭后,部分家族因年代久远子孙已不识祖宗真实名讳,故沿用元代族谱的行第记名。
据郭氏族人介绍,一世按擦祖墓、二世大夫祖墓皆为宋墓,却墓碑所落纪年均系明万历、1979年继修,究其原因有二:元朝南人地位低下,庶人无职者不许取名,且对汉人墓葬征收墓地税,故而出于保护将原刻先祖名讳墓碑拆除或直接是遭遇官方破坏,待致明万历方才修复;上世纪破四旧运动之破坏,待改革开放重修,遭折断的原碑现仍存于旧址旁。
关于大夫祖墓,据说在现代重修时,曾于一旁树丛中发现一个狮耳三足石香炉,其原置墓前用于进香。
二世祖叔墓。据郭氏族人介绍说,原墓位他处,后重修迁此。
二世郭元深,讳渊,行三,生于宋乾道九年,宋庆元年辛酉科登乡进士,至丁丑年,授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令尹,致政归家,置田地四顷五十亩,癸巳年五月廿一日捐馆,葬竹桥山,金钗石坟一口。配周氏,同年逝,合葬。无嗣。
大夫祖墓四五百米外山麓处的墓道碑亭。
一世按擦祖墓
一世端斋公墓,俗称按擦祖墓,在金灶镇东坑村,墓以铁山为祖,穴为回龙顾祖格,穴顶圆厚,两边辅弼对称,源头水特朝,明堂案山朝山群峰叠翠,蔚为壮观。墓碑书:诰封宋开基祖考端斋郭公正议大夫、妣孺人李氏三品淑人之墓。右碑夹载:大明万历庚辰年吉立,康熙三十六丁丑冬月夏四月吉日重修,四大房十三世孙一省等立修。左碑夹载:海外裔孙集资四大房份裔孙等继修,公元一九七九乙未年瓜月吉日。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一世按擦祖墓,还是二世大夫祖墓,包括后面所见大夫堂,皆都备有灵签,可供来参拜祈求者问卜,如同神灵。
据介绍说,一世祖墓去年2017重修,整个墓造除祭床之外,其余皆新制。其中墓碑周围这一环抱是为一整块石头所制。
关于潮阳郭氏前三世资料:
一世端斋,讳正,谥号端斋,生卒失传。随子赴任,宋诰封广西按察使、正议大夫。妣三品太淑人懿壹李氏。合葬于崎岭哺山,清代又名弓山,今属金灶镇,形喝向天螺,坐丑向未。子三:浩、渊、海(字元深,后迁葬宣省公墓右,无嗣)。
二世宣省(1166—1227),讳浩,字元洪,谥号宣省。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庚戌科进士。先任户部郎中,宋绍熙三年(1192)转升广西提刑按察使,初授嘉议大夫,加授正议大夫。妣三品淑人坤宜许氏。合葬于竹桥蛇山,与龟山相会,形喝鹰搏蛇,俗称破皮蛇,坐巽向乾。子四:琳、球、琅、玕。
三世长房帅元,讳琳,创居奉恩乡直浦都之溪内,后迁居竹山都之白水塘,今西胪镇泉塘村,传下后裔万余。
三世二房帅正,讳球,授苏州府教谕,创居兴仁乡举练都之铜钵盂,今铜盂镇铜钵盂社区,传下后裔三万余。
三世三房帅属,讳琅,守祖居地奉恩乡直浦都之竹桥,今金灶镇竹桥村,传下后裔近万。
三世四房提领,讳玕,创居兴仁乡贵山都之南阳,今贵屿镇南阳社区,传下后裔二十余万。
两方旧碑,其中略大者为1979年修复之碑,略小一方则更古旧。
金灶镇竹桥村
郭氏宗祠竹桥村老寨内,其宋代始建,明景泰六年(1455)重建,清代、民国、现代屡有修缮,2015年重修。该祠坐南向北,贝灰三合土花岗岩梁架构筑,二厅一天井一拜亭两廊格局,后厅为三载五木瓜、五脏内十八花胚格局,门楼为三门六柱造法,门前有清代石鼓1对。占地面积42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14.3米,纵深22.8米,建筑面积326平方米。现基本保留清代、民国建筑形制。门匾郭氏宗祠为南明礼、兵二部尚书郭之奇(1607-1662)所题。2017年批为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祠位于郭氏一世按察祖派创基之地,现由按察祖派下三房管理。老三房属下有潮阳区金灶镇竹桥村、铜盂镇新岐村(潮下),普宁南溪镇郭畔村,榕城火烧地、莲角池等地派系,族裔近万人。
祠相邻左侧围寨,相传系一世祖之故居,观其内格局,古意颇浓。
竹桥郭氏宗祠大夫堂。
记得去年底,这龛中一二世祖的老神主是在铜盂见到且进行祭祀活动中的,不过后续没有跟进,原来轮值来到这里了。
参观郭氏宗祠旧貌。
相传一世按擦祖最初便居于此。
西胪镇泉塘村
泉塘约创于南宋绍定年间(1228-1233),相传最初由乌净、东家郭、洞口、洞口仔、大寨、陈厝巷、顶埕吴厝、董厝八个小村寨组成。据明隆庆《潮阳县志》载,泉塘村明代称竹山都泉塘村;清康熙县志白水塘、泉塘同时记载,推测或许其时白水塘、泉塘是相邻两个小村庄?清光绪县志则载:泉塘,即白水塘。据现存清代、民国《潮阳郭氏族谱》记载,潮阳郭氏按察祖派下长房创居玉浦溪内(前宫),后移居白水塘。按推测,长房公派系初创玉浦溪内,应是约于明中期有一支移居泉塘。
泉塘郭厝老寨内的郭氏家祠,据祠内碑刻所载而知,始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1995年修缮。祠坐东北向西南,贝灰三合土花岗岩梁架构筑,二厅一天井一拜亭两廊格局。祠背倚狮山,堂朝虎山山麓、群峰叠翠,堂前碧水潆洄。祠堂外观采用歇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素胎瓦当,前门为三门六柱对称式石门亭,门前有清代石鼓1对。框架、梁柱皆保留清代面貌,后厅采用三载木瓜抬梁式结构,金漆木雕、人物花果漆画、嵌瓷等装饰精美。祠内保存有1通清代石碑。祠是郭氏按察祖派下长房总祠,属下有潮阳西胪镇泉塘村、外輋村、长福村,河溪镇南田村,金灶镇桥前村(前宫),潮南陈店镇汕柄村、福潭村(与老四房南阳派裔混居),揭阳地都镇光裕村(郭厝塭)以及海陆丰等地派系,族裔万余人。
泉塘郭厝老寨,门楼屋顶已经不见,不过门框上门楣却保留着古意。
郭氏家祠大夫堂。
清光绪三十四年石刻记载建祠时,日里亚沙汗(今印度尼西亚)、安南等地裔孙奉资名录。
南阳乡
贵屿镇南阳乡山联村西畔的郭氏家庙,俗称大宗祠,其坐东向西,依山而筑,势如虎踞,喝形虎地。家庙为贝灰三合土花岗岩梁架构筑,三厅二天井一拜亭两廊宫殿式格局(拜亭左右配龙虎井)。宋始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修缮,1990年重修,现基本保持清代建筑风貌。祠前阳埕立有二副官旗墩。是南阳抗日治安委员会旧址,2017年列入汕头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郭氏家庙是按察祖派下老四房总祠,派下宗支:潮阳贵屿镇山联、山前、联堤、东洋、西美、新乡、坑仔、山力、下陇,潮南陈店镇汕柄、福潭、七陂、定安,揭西、普宁、海陆丰等地部分村居,海内外族裔二十余万人。南阳乡是潮汕郭氏人口聚居最多地方,现便有近十万人居此。其族裔遍布海内外,属潮阳宗藩大族,历代人才辈出,南阳郭这一称谓,远近闻名。
郭氏家庙。
祠堂正朝,小北山脉的主峰,普宁铁山尖。
抗日战争时期,潮阳县第六区南阳抗日治安委员会和抗日护乡队在郭氏家庙成立,公推黄埔军校18期毕业生郭秀琳为大队长,时祭拜列祖列宗后宣誓:不做汉奸,不庇匪类,如背誓言,不昌不盛。之后护乡队与日军发生几十次战斗,有17名抗日护乡队员为国捐躯。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潮阳县长陶发奋特赠郭氏家庙卫国光宗匾额,现悬于家庙内中厅。
另,裔孙郭汉庭,为抗日名将。抗日战争时期,任武汉空军联队司令,率军与日寇进行武汉空中会战,全联队一举击落日机27架,史称武汉大捷,郭汉庭由此名噪一时。
中厅心间悬挂的大宫灯,特别大。
靠墙山架。
后进拜亭。
后进心间。
挂满愿望的狻猊神兽。
龛中,一二世神椟空出,等到来年的轮值方往泉塘请来。
郭氏家庙的金柱柱础,可惜的是,重修时候被打磨光滑,时间的风化全然不见。
山前里是清代上海潮帮领袖南阳乡人巨贾财王郭彦于清道光至光绪六年间所建。
这一民居,大门画有门神,倒也鲜见。
墙壁上的灰塑。
山前里主座,郭氏家祠崇德堂。
万卷书楼原位于山前里寨后园林,曾藏名人书画、善本估计众多,如当时全国仅有的四部《四库全书》就藏此。后毁,存此门匾。
振拔祖祠克振堂。
据介绍,振拔祖祠为泰国国师、潮籍侨领、泰国钦赐淡浮院院长,法号淡浮大师,泰国官方和民间都敬称的郭仙郭丰源之祖祠。
陈立夫所题克振堂匾。
由于时间安排原因,在看完振拔祠之后,便先与另外朋友阿新、如果、小明、沐森兄等离开往汕头鸥汀去。中新社祠堂工作室这边的伙伴们,则继续在郭氏族人的向导下去铜盂镇,继续郭氏村落和祠堂的走访。关于铜盂郭氏的村祠,去年底曾去过,且稍微整理有篇图志,就暂且以之代替此行没有的完善吧。
在此,感谢中新社祠堂工作室的诸位伙伴朋友偕行,感谢郭氏族人特别郭俊辉兄的热情招待并提供各种资料。
本图志的文字资料,参考自郭俊辉兄所提供《潮阳郭氏按擦祖派系祭祖信俗》、潮阳郭氏公众号相关图文、潮阳郭氏开基祖祖墓文物史迹考略等,文字有增删。
见闻乡野,仅以为记。
20180918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