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子友——陈洪绶.诸暨三贤之二

陈洪绶

——诸暨三贤之二

陈洪绶(1599一1652),字章候,号老莲,又号老迟、悔迟、悔僧等,诸暨枫桥陈家(现陈家村)人。明未清初著名画家,诗人,儒客大家。

陈洪绶少年盛名,富有创新精神。在当时画派林立,众人追逐时尚之风中,他执着于“自辟乾坤”、“中兴画学”的理想,尽管境遇坎坷,又遭逢亡国之痛,但正是这种郁郁不平之气托诸画中,使他的画浸透着爱国爱民爱乡之情、忠义之气、不屈不畏之魂。他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陈洪绶的人物画名冠一时,人称“盖明三百年无此笔也。”他的山水花鸟画融众家之长,独具风格。他把传统版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天地。

陈洪绶是一位诗人,诗作题材之泛,真率自然,直抒胸臆。

陈洪绶也是一位书法家,书法清逸脱俗,时人评之为“逸品上。”



陈洪绶

画、诗、书法欣赏



以自己的业余水平,来欣赏陈洪绶的画、书、诗,感到有三个沒想到:

一是没想到他在中国书画史上的地位如此之高。以前总感到,在明代仇英、唐寅的水平已经够高了,但没想到陈洪绶还在他们之上。清初大评论家张庚说:“陈洪绶画人物,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鲁迅先生也评价:“老莲的画,一代杰作。”

二是沒有想到他还能作木刻挿图。

他为《九哥》、《水浒》和《西厢记》等古代名著所作的木刻插图,把我国的传统版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天地。

三是沒有想到他的影响如此之大。陈洪绶在世时,画名即以远播海内外。日本、韩国及中亚很多国家就“购莲画,重其值,海内传摸为生者数千家。”现在,他的画更多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图书、博物馆收藏。

陈洪绶

艺 术 人 生





少年盛名 名师赞赏

陈洪绶天资聪颖,4岁能画关公像;10岁时濡笔作画,14岁“悬画立市中”,被誉为“神童”,得到了蓝瑛等名士的赞赏。

  师从名门 广结艺友

陈洪绶在少年时代,师从蓝瑛、刘宗周等名家,并结交了黄道周、祁彪佳等正直师友,这对他的人格和性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深入传统 推陈出新

陈洪绶少年时临摹北宋大画家李公麟作的《圣贤图》石刻,第一次临摹十日,大家都说很像,他很高兴;又临摹十日,大家以为反而不像了,他却更为高兴。他把“继承.创新”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

  入京病归 功名无缘

1623年,陈洪绶丧妻后,北上大都,期得出路。不料次年初在京得病,至五、六月始痊愈,只好帐然返乡。30岁(1627)时,闭门读书积极备考,结果一再落榜。这给了他沉重一击,感叹“功名有天数了。”

召为舍人 名冠京华

1639年,陈洪绶到京宦游,与周亮工过从甚密。后以捐赀入国子监,召为舍人,奉命临摹历代帝王像,因而得观内府所藏古今名画,技艺益精,名扬京华,与崔子忠齐名,世称“南陈北崔”。但由于目睹政权腐败,当崇祯帝任命他为内廷供奉宫廷画家时,他抗命不就。

  甲申痛变 “狂士”悲号

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自杀,清兵入关,登上了统治中国的宝座,至此明亡。客居绍兴的陈洪绶闻知国变,痛感生不如死,时而呑声哭泣,时而纵酒狂呼,人称“狂士”。

  逃离虎口 避乱佛门

1646年,清兵攻陷绍兴,掳得陈洪绶,威逼作画,因拒绝陷遭杀害。逃离后,避乱云门寺,削发为僧

  中兴学画 创作高峰

1647年,陈洪绶应友人劝导,移居绍兴青藤书屋,后迁居杭州。常以诗画会友,这是他一生中艺术活动最活跃的时期,创作了许多杰作。

1652年,陈洪绶溘然去世,年55岁。

陈洪绶

有 关 资 料





附:诸暨三贤馆

注:资料来自诸暨三贤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