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明法第四十六全文翻译

所谓治国者主道明也,所谓乱国者臣术胜也。夫尊君卑臣,非计亲也,以势胜也;百官识,非惠也,刑罚必也。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夫国有四亡:令求不出谓之灭,出而道留谓之拥,下情求不上通谓之塞,下情上而道止谓之侵。故夫灭、侵、塞、拥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是故有法度之制者,不可巧以诈伪;有权衡之称者,不可欺以轻重;有寻丈之数者,不可差以长短。今主释法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矣;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矣。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然则喜赏恶罚之人,离公道而行私木矣。比周以相为匿,是忘主死交,以进其誉。故交众者誉多,外内朋党,虽有大奸,其蔽主多矣。是以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所死者非罪,所起者非功也,然则为人臣者重私而轻公矣。十至私人之门,不一至于庭;百虑其家,不一图国。属数虽众,非以尊君也;百官虽具,非以任国也;此之谓国无人。国无人者,非朝臣之衰也,家与家务于相益,不务尊君也;大臣务相贵,而不任国;小臣持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故官失其能。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故能匿而不可蔽,败而不可饰也;誉者不能进,而诽者不能退也。然则君臣之间明别,明别则易治也,主虽不身下为,而守法为之可也。

【译文】

所谓治理得好的国家,是因为君道强明;所谓混乱的国家,是因为臣下的“私术”太盛。君尊臣卑,不是由于臣对君的亲爱,而是君主通过权势压服的;百官尽职,不是由于君对臣的恩惠,而是刑罚坚决的结果。所以,君道与臣道混淆不分,国家就要混乱;把国权专授于人,君主就会失园。国家有四种危亡的表现:法令一开始就发不出去,叫作“灭”;发出而中道停留,叫做“壅”;下情一开始就不能上达,叫作“塞”;上达而中道停止,叫作“侵”。灭、侵、塞、壅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法度没有确立造成的。所以先王治国。不在法度外浪费心机,也不在法度内私行小惠。所谓任何行动都不离开法度,就正是为了禁止过错而排除行私的。君权不能由两家占有,政令不能由两家制定。以法治国不过是一切都按法度来处理而已。因此,有了法度的裁断,人们就不能通过伪诈来取巧;有了权衡的称量,人们就不能利用轻重搞欺骗;有了寻丈的计算,人们就都能利用长短搞差错。君主若放弃法度,按照虚名用人,群臣就背离君主而在下结党营私;君主若听信朋党任官,人民就专务结交而不求工作实效。因此,官吏的治理不好,正是君主按照虚名行赏,根据诽谤行罚的结果。而这样下去,那些喜赏恶罚的人们就要背离公法而推行私术,也就是朋比为奸共同做伪。于是他们忘记君主,拼命结交,而进用同党;所以交人多同党也多,朝廷内外都成朋党,虽有大的奸恶,也是多半能把君主蒙蔽过去的。因此忠臣往往无罪而遭死,邪臣往往无功而发迹。由于无罪遭死和无功发迹,那么,为人臣的就自然重私轻公了。他们可以十次奔走于私人的家门,而一次不到朝廷;百般考虑其自家,而一次不谋国事。朝廷所属的人员虽然很多,但不是拥护君主的;百官虽然很齐备,但不是治理国事的。这种情况就叫作国中无人。所谓“国中无人”,并不是说朝廷大臣不足,这是说私家之间力求互相帮助,不力求尊奉国君;大臣之间力求互相抬举,而不肯为国任事;小臣拿着奉禄搞拉拢交结,也不以公职为事,所以官吏就没有作用了。因此,先王的治国,用法度录取人材,自己并不推荐;用法度计量功劳,自己并不裁定。所以贤能不可能被掩蔽,败类也不可能伪装;夸誉者不能进用人,诽谤者也不可能罢免人。这样,君臣的界限就分明了,分明就容易治理,因为君主虽不自身下去办事,依靠法度去办就行了。

返回查字典首页>>

(0)

相关推荐

  • 《慎子》卷8逸文诗解1法公去私非刑非戮

    <慎子>卷8逸文诗解1法公去私非刑非戮 题文诗: 行海有舟,坐而至越;陆行有车,立而至秦. 远途有械,安坐而至,厝置钧石,察锱铢重, 禹则不识;悬于权衡,氂发不差.不待禹智, 中人之知,莫 ...

  • 《韩非子》解读 有度第六

    古风藏书 <韩非子>解读 有度第六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盛,也没有永久的衰弱.君主坚决地以法治国,国家就强:君主不坚决地以法治国,国家就弱. ...

  •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4法信化人操度割下

    <韩非子>卷8扬权诗解4法信化人操度割下 题文诗: 欲治其内,置而勿亲;欲治其外,宫置一人; 不使自恣,安得移并?大臣之门,唯恐多人. 凡治之极,下不能得.周合形名,民乃守职; 去此更求, ...

  • 《管子》任法第四十五全文翻译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则不然,合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舍数而任说,故民舍实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离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劳 ...

  • 明 法 第 四 十 六

            所謂治國者,主道明也.所謂亂國者,臣術勝也.夫尊君卑臣,非計親也,以埶勝也.百官識,非惠也,刑罰必也.故君臣共道則亂,專授則失,夫國有四亡:令求不出,謂之滅.出而道留,謂之擁. 下情求 ...

  • 《管子》势第四十二全文翻译

    战而惧水,此谓澹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 [译文] 作战而惧怕涉水,这叫作没有胆量.这种人小事不顺,大事不吉.作战而怕行险路,这叫作心中无数.这种 ...

  • 《管子》版法解第六十六全文翻译

    版法者,法天地之位,象四时之行,以治天下.四时之行,有寒有暑,圣人法之,故有文有武.天地之位,有前有后,有左有右,圣人法之,以建经纪.春生于左,秋杀于右:夏长于前,冬藏于后.生长之事,文也:收藏之事, ...

  • 《管子》法法第十六全文翻译

    不法法,则事毋常:法不法,则令不行.令而不行,则令不法也:法而不行,则修令者不审也:审而不行,则赏罚轻也:重而不行,则赏罚不信也:信而不行,则不以身先之也.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译文] 不 ...

  • 《管子》山至数第七十六全文翻译

    桓公问管子曰:"梁聚谓寡人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取下无顺于此者矣.'梁聚之言如何?"管子对曰:"梁聚之言非也.彼轻赋税则仓廪虚,肥籍敛则械器不奉.械器不奉,而诸侯之皮 ...

  • 《管子》桓公问第五十六全文翻译

    齐桓公问管子曰:"吾念有而勿失,得而勿忘,为之有道乎?"对曰:"勿创勿作,时至而随.毋以私好恶害公正,察民所恶,以自为戒.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贤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 ...

  • 《管子》内业第四十九全文翻译

    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是故民气,杲乎如登于天,杳乎如入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是故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 ...

  • 《管子》心术上第三十六全文翻译

    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毋代马走,使尽其力:毋代鸟飞,使弊其羽翼:毋先物动,以观其则.动则失位,静乃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