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薄的线装印本家谱《王氏宗谱》

19 99年的秋天在绍兴市的鲁迅故居附近一家古玩店,购得一部民国四年一本堂《余姚西干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十三册。卖给我谱的小老头挺有意思,收了钱,把谱包起来后又想起点什么,转身拿了一册《王氏宗谱》送给我。《王氏宗谱》开本较大,但极薄,没几页,我也没太在意,放进包里,回到家,一搁就是十年。

最近省社科院的孙老师来,我在谱架上爬上爬下的搬谱,又把这册《王氏宗谱》给抖落了出来。顺手翻翻,倒也蛮有点意思,这是一册民国二十七年“永和堂”木活字本,首序题作《恹穀分居太原王氏宗谱序》,前面那个“恹”字,竖心旁得换成“禾”边,这个词电脑字库不收,《辞海》中也没有,只好换了这个“恹”字。谱除了“民国二十七年岁次戊寅季春月下浣日眷侄邑庠生林遇春敬撰”的这一篇序外,还有太原王氏迁居滕家排行字母、世系、行第,仅此而已。点了一下,共计十叶二十面。这是我所见过最薄的印本家谱了,但是,这还不算是世上最薄的家谱,因为在这十叶二十面里面,竟然有相同的二部《王氏宗谱》装订在一起,每一部仅为五叶十面,还能有比这更薄的印本家谱吗?

录林遇春谱序全文:“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其理一也,吾人而尽知之矣。源之深者,流必长,本之厚者,枝必茂,亦吾人而尽知之矣。若世远年湮,而人往往忘其所自来者,无他,宗谱之不立,家牒之不修,而仁敬之不存故也。然则苟有仁祖敬宗之思者,有不汲汲于谱也乎?予考王氏祖处王恹穀永和堂行恒三百六讳东禄公于道光年间随母再醮滕家圩,遂卜居焉,为始祖,后嗣四代单传,历经百有余岁,由恹穀永和堂嫡派东禄公之一肪也,适邻族的辑修宗谱之举,遂继其便而立其谱焉。是为序”。

母之再醮,家族之忌,家谱中往往有严格的规定,而作为随母改嫁的子女,俗称“拖油瓶”,社会地位最低,几乎就是最被人看不起的角色。故谱中第一世王东禄的世系中,只写了“厚百四二公之子,另提一世始祖”,连他的父亲名字都不愿写明,那也算是为尊者讳。

王东禄生于道光壬午年十二月初八日子时,终于光绪甲午年六月廿九日戌时,娶林氏,生道光乙酉年七月廿一日申时,卒光绪甲申年二月廿四日酉时,生一子唐招。自东禄始,至五世茂生,均为一脉单传。谱于世系记载也是极简,只生、卒、配、子而已。故全谱世系、行第共为四叶而已(谱序和排行字母亦占一叶),而且还是空白的地方多。

从这个家族请外姓的林遇春来修谱,又趁邻族修谱的机会也印制了这么一部家谱来分析,家族中很可能既无有学识之人,又无余资,所以才会修出如此简单的谱来。这二部《王氏宗谱》,前一部为白纸本,后一部为黄纸本,大概也是用邻族剩余的纸张印刷的,可能就只印了这么二部,而又实在太薄,加上五世单传,人丁不旺,干脆就装订在一起了。

令老王家想不到的是,他们竟会无意中成就了一部世上最薄的印本家谱!谱本身根本算不了什么,但这么一定位,趣味就出来了,也算是一个“发现”吧,这大概就是这部《王氏宗谱》的唯一价值所在了。

滕家圩不详在何处,从谱之版式推测,谱籍当在浙江省的金华、衢州一带。而从网络查得,兰溪市游埠镇就有一个叫滕家圩的行政村,这部《王氏宗谱》应该就出在这个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