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乡情76】艾蒿:老来多健忘,惟不忘故乡
扫描二维码了解征文详情
老来多健忘
惟不忘故乡
艾 蒿
红颜弹指老,秋去霜几丝。老来多健忘,惟不忘故乡。
不知何时起,脑海里总是萦绕着这两句诗,反复吟诵中常泫然欲泪。
许是年纪大了,故乡的一切对我而言宛如一支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夜晚吹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午夜醒来,时常恍惚,纠结自己身处何方:是在梦里的故乡还是现实中的北方?
我小时候成长的地方在邵东县云山村,那是一个风景秀丽的鱼米之乡,方圆几十里的稻田望不到边,一条玉带似的清澈小河从稻田中间蜿蜒而过,古老的石拱桥连接两岸人家,同饮一河水,共看沿江景。
我们居住的村落不大,几十幢古朴安宁的青砖瓦房,座落在稻田中央。房前屋后,果树飘香,蔬菜葱绿,小小的四合院,挤满了我童年的玩伴;那清澈见底的小河,门前的池塘,留下我多少的回忆和快乐。
说来也奇怪,初中毕业,我们就搬到了爸爸工作的地方,我在那里工作、结婚、生子,生活的时间一点不比故乡短。然而,许多次的梦境里,我都是走在故乡熟悉的小径上,绕着老旧的四合院,转圈地与小伙伴们捉迷藏,梦中的情形是那么的真实与清晰。
小时候的我,非常地淘气,掏过鸟窝爬过树,偷摘过邻居的葡萄,击碎过小弟家的灯泡。最喜欢在家门口的池塘边玩耍,跟小伙伴一起比赛往水塘里扔石块打水漂,也常挽起裤腿与衣袖捕捞池塘里的田螺小虾。曾经不小心滑进水塘,呛过几口水,换来妈妈着急担心的责骂。
那时的故乡,早晨是安静的,就像一副远黛山水画。远处青山绰绰,薄雾袅绕,辽阔的田野、绿油油的庄稼、田埂上早起的乡亲惊飞一群群野鸭;近前南瓜蔓爬满地,丝瓜花开上架,紫茄子、青辣椒,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香葱蒜苗一畦畦,滚着晶莹的露珠。小小的我,喜欢搬一把小竹椅,于微曦的晨光中,坐在屋后梧桐树下大声地读着课文。
故乡的黄昏又是热闹的,忙碌了一天的叔伯婶娘,未进家门先呼儿唤女,喂鸡喂猪。淘米洗菜,挥动锅铲,将浓浓的亲情叮叮当当地炒在粗淡的饭菜里。一会儿工夫,便不约而同地端着大碗的饭菜,齐聚在堂屋门口,各抒己见地交流一天的快乐心情。小叔有时还小酌一杯自酿的米酒,亲情在酒香中流淌。
少小离家老大回,父母退休后,毅然回到老家盖了楼房。随着邵东的开发规划,安宁的故乡一天一天改变了模样。路灯装到家门口,稻田变成了大片的养鱼塘,几十亩的荷花与对面的鱼塘相得益彰。小桥的两岸正在轰轰烈烈地新建度假村,开心的笑容成天挂在乡亲们的脸上。
我怀念记忆中的故乡,更希望变化中的故乡越来越兴旺!
我不想离您们太远
艾 蒿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因为工作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父母远隔了千山万水,一年难得回家两次陪伴他们。常听到别的同事每周都能回父母家,而我对父母的想念却只能深深地埋藏在心里,我真的很羡慕也很难过。
逢年过节,我甚至不敢去想象我的父母独守家园的冷清与孤寂。电话中,我们都学会了用善意的谎言去掩盖事实的真相,报喜不报忧,以免互相担心和牵挂。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依偎在妈妈身边,撒娇地说将来哪也不去,就这样陪着她慢慢变老。可是,生活总有那么多的身不由己,父母虽然疼爱我们,也知道“人往高处走”的道理,宁愿忍受孤寂也要放我们在蓝天丽日下振翅翱翔。这便是父母的伟大。
一想到这些,我的心便似万箭穿心般隐隐疼痛,我不能承欢于父母膝下,却还要让她们无休无止地牵挂,这是我为人子女的不孝。
这两年,父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妈妈总是会莫名其妙地眩晕,晚上一想点事就会失眠,整宿都睡不着。爸爸也有点老糊涂,脾气比较暴躁。我放心不下,总是叮嘱他们要按时吃药,经常活动,不让他俩再出去干活,一定要注意保养。可是妈妈总不当一回事,常说生老病死,是生命的规律,人老了,总有离开的那一天,叫我们不用太担心。只是妈妈不知道,其实就算有一天她老得动不了,我们也很需要她,至少她还能让我喊“妈妈”。父母在,家就在。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回家还有什么意思?我常想,等到退休,我一定要回到他们身边,给他们洗衣做饭,弥补我这几十年没有尽到的孝。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总担心等到那一天,我的双亲还是否健在?
如果可以选择,我真的不想离您们太远。每周抽时间幸福地围绕在您们的身边,陪着父亲看他喜欢的电视,听着母亲的家长里短的唠叼,再也不愿象现在这样,只能将对他们的牵挂和思念日日挂在心上,夜夜梦里话故乡。
妈妈的味道
从小,喜欢吃妈妈做的各种咸菜。腊肉,猪血丸子更是我的最爱!
虽然报刊杂志上经常长篇大论地登载,电视,网络上的各种养生节目,也不厌其烦地提醒:亚硝酸盐超标的危害。但我依然改不掉这个爱好!
感谢妈妈,给我捎来的茄干。昨天炒肉,我和儿子都觉得非常好吃,小子吃了一大碗米饭。晚上,给妈妈打电话,表示我的谢意。妈妈听后,非常开心!
其实,沈阳的湘菜馆不少。这些年,不管多远的地方,我都能找到。刚开始去两次,觉得挺新鲜,但吃来吃去,就渐渐腻了。还是那些菜,厨师也没变。我却感觉菜的味道一次不如一次。
今天才明白。原来,再名贵的菜肴,缺少了妈妈的味道,都不是我儿时的记忆。妈妈在做菜的过程里,融进了她对我全部的爱和思念。而厨师,只想着怎样做好这道菜,让顾客满意。所以,吃不出幸福的滋味!
爱心包裹
昨天上午,收到妈妈快递过来的包裹,抱在手里沉甸甸的。
迫不及待地回家拆开,好几样我和儿子爱吃的家乡小吃呈现在眼前,每样量不多,但品种齐全。更有一小瓶我将近二十年没有吃到过的霉豆腐,打开瓶盖,清香扑鼻,尝一点,入口即化,醇辣爽口。真是妈妈的味道!
到沈城这么多年,依然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记得刚上班时,一到吃饭时间我就着急,实在吃不下这里的大炖菜,每次都吃得特别少。常常和先生到处找湘菜馆,吃来吃去都觉得味道不对,总感觉缺了点什么。偏偏我每个月中总有那么几天特别馋,各种零食和曾经熟悉的菜香只往脑子里钻,而且还偏爱那些别人不爱吃的腌制食品。为了吃,沈阳哪个角落里的湘菜馆我都去过。先生也没少在下班途中不辞辛苦,绕道为我买菜打包带回家的。我自己也是一个喜欢研究菜谱的人,儿子和先生常称赞我菜做得不错,只可惜很多时候没有食材。
以前过春节回家,总要从家带点过来。这两年,一入冬,父母便开始为我准备,买豆腐,猪血、猪肉,由妈妈亲自配料,做成丸子,晒干给我寄来。上月回家看着妈妈忙前忙后的,我对她说,这东西挺费劲的,以后就不用专门为我做了。妈妈说,趁现在健康,能动就多做点,尽点心意,以后她要不在了,想吃还没有了呢。我听后久久无语。
我嘴里吃的,哪是普通的食品,分明是父母的一片心哪!妈妈将她所有的爱和思念都浓缩在这里, 从她备料、制做到邮寄的过程中,哪一刻心里想的不是我们?
我掏出手机,拔通妈妈的电话,告诉她东西收到,很好吃,谢谢妈妈!眼中,有晶莹的泪花在闪动!
【作者简介】艾蒿,女,湖南邵东人,1970年12月出生,现居辽宁沈阳。早年在《邵阳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晚报》、《文学少年》、《第二课堂》等报刊上发表过散文。后因工作、家庭原因,停笔多年,今朝偶尔知遇“绿汀文萃”,重拾当年情怀。
感恩作者授权 绿 汀 文 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