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临死前为何放过了司马懿? 2024-05-07 13:31:42 司马懿,字仲达,出身士族,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司马懿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司马炎称帝后追尊称晋高祖。曹操曾察觉司马懿“有雄豪志”,又发现他有“ 狼顾之相 ”,心里很忌讳。对曹丕说,司马懿不是甘为臣下的人,必会干预我们的家族之事。那么,问题来了,曹操临死之前,为何不杀司马懿?毕竟对于司马懿所在的司马氏,最终篡夺了曹魏的江山。 曹操之所以会放过司马懿,主要还是因为其比较谨慎,没有犯什么可以借题发挥的错误。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司马懿也是个士族子弟,家族势力非常显赫,他也是个博学多才的智谋之士,这点和杨修有点像。相对于性格张扬的杨修,司马懿则非常低调深沉。当然,后来曹操还是发现司马懿抱负远大,有雄心壮志,似乎不甘于人臣,越来越像年轻时的自己。在此基础上,曹操对司马懿还是存在一定的杀心。不过,自此之后,司马懿就更加谨慎和低调了。因为司马懿获得了曹丕的支持,也即司马懿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智谋之士,此时郭嘉、荀彧等谋士都已死去,所以对于之后即位的曹丕,也需要司马懿这样的谋士来辅佐。在此基础上,出于长远的考虑,曹操决定放过司马懿,以此为之后即位的曹丕留下一位人才。而曹操之所以杀了杨修,是杨修数次助曹植通过曹操的考验,这让曹操非常不满。在明确曹丕作为世子后,曹操决定对曹植身边的杨修痛下杀手,以此消除曹丕之后的威胁。曹操杀杨修是希望给曹魏内部的世家大族以震慑。此外,杨修会在曹操死之前的数个月内被杀掉,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曹杨两家的嫌隙,毕竟当时杨修可是掌握着丞相府的很多秘密。 赞 (0) 相关推荐 三国人物杨修之死,给职场上的人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言多必失",相信大家在生活当中都有这种感触,在职场当中话多的人难免会引火上身,损害自己的利益,甚至会引发和他人之间的矛盾,进而影响自己的前程. 其实,在古代更是如 ... 为何曹操临死前,放过司马懿却将杨修斩首,原因是这样的? 说到曹操,想必大家都觉得曹操很狡诈,也会觉得他疑心重,城府深,甚至还会有人觉得他是一代明主. 不管孰是孰非,曹操这样的英雄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代英主,出生在乱世中,能够剿平四方贼寇,而且还统治北方诸侯为一 ... 曹操临死前,为何杀了杨修却不是司马懿,杨修有多重要? 那么曹操在临死前为何要杀了杨修而不是司马懿,杨修有多重要?上面说了曹操的优点,现在来讲讲曹操的缺点,虽然这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他对于身边的人又不是很信任.所以,曹操在临死前杀杨修是有原因的. 第一,杨修 ... 曹操临死前,给曹丕留下四位名将,只要留有一人魏国不会亡 三国时期,群雄四起,三国争霸,曹操无疑是三国之中权力和能力最杰出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等等为一体,最重要的一点是魏国的创始者,帝王称号,必然心思极恐.被称为"狼顾之相"的 ... 《军师联盟》曹操临死前安排的那些女人,最后都去哪了?他老婆因此大怒 <军师联盟>电视剧虽然讲的是司马懿的传记,但是却是通过司马懿的视角看三国的故事. 像曹操去世这样最重要的历史节点,电视剧是不会错过的. 根据电视剧描述,曹操在临死之前,把铜雀台上的美女全都 ... 刘备和曹操临死前说出一人名字,却没人听懂,否则历史将被改写! 曹操和刘备作为东汉末年的风云人物,各自率领着自己的势力在中原大地上上演着精彩纷呈的故事,<三国演义>中各自的形象栩栩如生,无论是一心为汉室江山的忠厚皇叔刘备还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枭雄曹操,都 ... 郭嘉临死前,对曹操说“司马懿会反”,他是怎么知道的? 一说起三国的历史,大家都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晋统一了三国.对于三国中的魏国,在曹操的统治下,独霸一方.实力应是三国中最强的一个,之所以如此强大,必定离不开曹操身边的的能人异士.而郭嘉和司马懿就是历史上有名 ... 吕布临死前喊了7个字,本可改写三国历史,可惜曹操没听懂 众所周知,由于东汉末年中央朝廷政治黑暗,皇权虚弱无力,加之对地方过度放权,因而造成了各路割据势力拥兵自重,战事不断爆发.此时汉朝的朝纲混乱,人民饱受苦果,延绵数百年大汉气数似乎将近,英雄豪杰无不觊觎天 ... 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曹操,临死前终于想起,他还是负了一个人 曹操说过一句话,叫做:"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在小说当中变成"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不过等到曹操临终之前,他还是想起来,自己有负于一个人.这个人是谁 ... 曹爽输给司马懿,其实从十年前曹睿临死前托孤,就已经注定了 三国和西晋历史的研究中,对司马懿父子篡夺曹魏大权,注意力往往集中于高平陵政变.而对此前魏明帝曹睿去世时,司马懿是如何和曹爽一起成为托孤大臣的过程,以及高平陵政变之前的政治斗争,发掘度不足,重视度过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