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史—日照文物古迹 | 两城镇遗址
两 城
两城镇遗址位于日照市东北部,遗址分布于两城镇西北岭一带,一部分则压在现代村舍之下。遗址北面有两城河流过,西南部分则为低洼地,东距黄海约6公里,遗址地势北高南低。该遗址发现于1934年,遗址东西约990米,南北约1000米,面积约100万平方米,以龙山文化层为主,兼有周代、汉代、宋代、元代等文化遗存。
据大量考古资料表明,两城镇遗址系龙山文化时期两城地区的中心,是筑有大型防御设施、经过高度整合的早期国家都城。1977年,两城镇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十一五”全国100处重点大遗址保护项目,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
1936年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遗址进行首次发掘。此次发掘由梁思永主持,发掘分别于两个工地进行。大孤堆东南工地由祁延霈负责,西瓦屋村后工地由刘燿负责。本次发掘发现龙山文化墓葬50多座,散布于遗址居住区各个地方。墓葬呈现明显的等级区别,随葬品主要是陶器。一些中型墓内有绿松石、玉石、装饰品等。其中,一座墓随葬品很丰富,有琢磨精致的玉钺、绿松石头饰和蛋壳陶杯等。1939年,两城镇遗址发掘部分成果公之于众。
从1954年开始,山东省文物管理处联合日照市相关单位,与山东大学等文物考古部门一起,对两城镇遗址进行数次考古调查确认,整个遗址文化堆积分为三部分,中心高地部分文化堆积最集中,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东西两侧20万平方米地带,文化堆积较为薄弱,南部因散布很多打制石器的材料,可能是古两城的工具制造场所。
1958年,山东省文化厅趁全省文物干部训练班田野实习之机,对两城镇遗址进行勘探与试掘,揭露面积为40平方米,并清理一座儿童墓。这次考古勘探试掘显示,遗址比之前调查和勘探得到的面积要大得多。对遗址的钻探结果表明,目前可见到文化堆积的范围约100万平方米;如果按陶片分布范围计算,遗址面积则高达256万平方米。20世纪80年代初,临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调查认为,文化堆积在靠近两城驻地的村子西部、北部保存较好,最厚的地段厚度达2米以上,最厚可深达5米处,大部分则在2米以内。而村西北的坡地上则次之,由于自然因素侵蚀和人为破坏,这一带文化层堆积已不足1米。
此次调查获得包括兽面纹在内的大量精美陶器资料,以及以刻有神徽图像的玉圭为代表的玉器资料。遗址内发现有玉器坑遗存。玉器坑出土的文物有玉石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玉器。原料中曾见大块玉石,长四五十厘米;半成品多磨成厚薄不等的片状物,有三角形、长方形与不规则四边形等;成品中有穿孔玉斧与其他小件。在目前的海岱地区,该遗址系出土玉器数量最多的史前遗址之一。据考古专家推测,玉器坑附近应有加工玉器的作坊。这些精美的陶器和玉器资料,充分显示两城镇遗址的重要地位。
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由中美两国组成一支联合考古队,对以遗址为中心的聚落形态进行调研。随后,一场为期3年的田野发掘展开。山东大学和美国耶鲁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大学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除发现遗址是当地最大的原始遗址,系周边30平方公里内的中心遗址外,还发现了龙山文化时代的城墙建筑。这一发现再次以科学的方法确认,两城镇遗址原是一座龙山文化城。据考证,遗址文化层厚2—5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龙山文化层是遗址代表性的文化层。
考古人员通过勘探和发掘,发现有城址、房址、墓葬和灰坑等遗存。在遗址内发现有大、中、小三个环壕,环壕均为龙山文化时期使用,并确定有三个出口。壕沟内侧有夯土遗迹,可能与夯筑城墙有关。其中,中圈环壕内侧有夯土墙,露出较多房屋建筑和墓葬,揭示两城龙山文化微观聚落形态的变迁。从宏观聚落形态分析,以两城镇遗址为中心的地区,存在着三个等级的聚落遗址,这种聚落结构在遗址数量上呈现金字塔状分布。一级聚落两城镇位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中部位置。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龙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栾丰实认为,这种聚落形态显示出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已进入“都、邑、聚”三级控制体系的早期国家阶段。
据权威资料显示,本次考古发现近500个灰坑。其中,有一些灰坑形状很规整,还有规模较大的圆形直壁坑。有一些灰坑里分多层,每层土质、土色皆有所不同,并且里边有多个柱洞。考古专家认为,这样的灰坑或功能特殊,应该是用来制作一些特殊的陶器。灰坑内还发现有大量陶片,有一些可以复原为陶器。
遗址区发现的小麦、大豆、酿酒证据等遗存,表明古两城社会生产力已很发达。专家对出土的陶鬶和罍 ,以及一些器皿,进行专业检测发现,这些器类不同程度含有稻米、蜂蜜、水果、添加树脂和香草混合型饮料。后经专家进一步分析证实,这是一种混合型的酒,酒中主要成分为稻米。在出土的植被标本中,有4种炭化农作物种子570粒。其中,炭化稻谷454粒,炭化粟98粒,以及少量的黍和小麦。这些系统的植物资料表明,在龙山文化时期的古两城,水稻于农业经济中的比重远超粟黍。
专家在许多陶器标本中,还检测出蜂蜡碳氢化合物,说明那时的人们已在使用蜂蜜。蜂蜜的糖分主要是果糖、葡萄糖,蜂蜜包含天然的嗜渗酵母,当被淡化到70%的含水量时,这些生物便会活跃起来,从而能生产蜜酒。两城镇遗址蜜酒的发现,把中国酿制葡萄酒的历史提前了2000余年。
【日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