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一种中国人才懂的美!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唐代诗人李商隐眺望雨打屋檐,
于是有了这句诗。
如今,生活在都市的人,
青砖黛瓦不过是一个遥远的梦。
有一种美,
只有中国人懂得。
它是中国房屋的最初轮廓,
它有古朴苍凉的岁月色彩,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最根本的生活内涵,
它就是用于顶檐上的建筑构件——瓦当。
瓦者,
具有圆弧的陶片,
用于覆盖屋顶;
当,底也,
瓦覆檐际者,
正当众瓦之底,
又节比于檐端,
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瓦当,亦俗称瓦头。
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构件,
指的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特定部分,
起着保护木制飞檐和美化屋面轮廓的作用。
它蕴含的内容,
几乎囊括了天上,地下,
神话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各个部分。
它集绘画,浮雕,书法,工艺美术,
匠心于一身,
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装饰手法,
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珍宝。
我国最早的文字瓦——“天齐”半瓦当拓片
瓦当最早产生于西周时期,
最初多为半圆形,
有素面瓦当及饰有重环纹的图案瓦当两种。
先秦 双獾纹瓦当
春秋时期瓦当现可确认的
主要有绳纹、素面和少量图案瓦当。
战国主要的是图像纹、图案纹瓦当。
先秦 云纹瓦当
在秦代,
瓦当艺术呈现出一种清新写实的风格,
图案瓦当多饰水涡纹,
画像瓦当则多取材树木、树叶、动物等图案。
秦 夔纹大半圆形瓦当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藏
这片夔纹大半圆形瓦当被文物考古界誉之为“瓦当王”。两夔左右对称,姿态矫健,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
到了汉代,
瓦当在工艺上则达到顶峰,
四神瓦当盛极一时。
四神瓦当
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的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四神瓦当”
成为图象瓦当的压卷绝唱。
青龙
白虎
朱雀
玄武
在当时,
文字瓦当也繁盛起来,
字大而遒美,
和谐匀称,
布局讲究。
显示出汉代质朴浑厚的艺术风格。
西汉 皇室建筑用寿字瓦当
费声骞在《古代碑帖鉴赏》中
就曾作过这样的描述:
瓦当文字,多作篆书,
结字因势变体,
用笔抑扬顿挫,
曲屈富变化,
具粗犷纵逸的趣味,
故为书家珍重,
篆刻家也常模拟瓦当风格入印。
汉 成山瓦当
汉 大家常完瓦当
汉 鼎胡延寿保瓦当
汉 合水置当瓦当
汉 九世长乐瓦当
汉 爵至彻侯瓦当
汉 醴泉流庭瓦当
汉 路氏受光瓦当
汉 舍瓦当
汉 四夷尽服瓦当
汉 天降单于瓦当
汉 田氏富贵瓦当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瓦当当面开始变得较小,
纹饰以卷云纹为主,
文字瓦当锐减。
北魏 兽面纹瓦当
而在唐代,
莲花纹瓦当最常见,
文字瓦当几乎绝迹。
隋唐 莲花纹饰瓦当
元代在瓦当中清一色的
采用兽面为主的瓦当纹样。
明清两代则以琉璃瓦为皇室用瓦,
图案采用云龙纹为主,
这一时期,
由于普通民居的砖雕发展起来,
冲淡了瓦当作为装饰的主体地位,
瓦当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
明清较为常见的龙纹瓦当
云龙纹琉璃瓦当
每个朝代的瓦当都有专属的历史特点。
但即便是不同的朝代,
瓦当上的图文,
也寄寓着国泰民安、
风调雨顺的美好祝愿。
瓦当在超越实用性上更为出彩的,
是它已然演变成了一种艺术品。
在漫长的岁月里,
瓦当在不为人注意的屋顶上,
默默地守护着大地上的人家。
没有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现在的瓦当仍是中国最美的印记,
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抹不去的记忆。
古建筑上的瓦当
瓦,
顺乎阴阳,
合乎五行,
它不仅守护我们走过千年岁月,
更是陪伴我们生老病死。
捡起一片瓦当,
便可嗅到历史的味道,
便可看到岁月的影子。
或圆,或方,
它们安静于青砖白墙之上;
或伏,或起,
它们都静默地守住一方。
它们是夕阳下
遥远的一抹轮廓,
也是我们
风雨欲来时候的避挡。
它们是
旧年泥做火烧的工具,
也是我们
至今永不凋谢的记忆。
再也没有什么,
比瓦当更为平凡普通,
也再也没有什么,
能有瓦当如此深厚的意蕴。
鳞次栉比黛瓦青,焚香品茶听雨漏。
黄梅雨落,
瓦上生烟霞,
洇染成一片诗意。
雨在瓦头,横的是帘,竖的是线。
“瓦下听雨”的意境
想来是那样的诗情画意,
走过历史的烟云。
瓦当静静地待在屋檐上,
感受着明月清风,
花开花落,人世冷暖,
它忠诚地守护着主人的平安。
一砖一瓦总关情,
一草一木皆是诗。
一片青瓦,
一缕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在千年的岁月中,
中国祖先们曾以金取土,
以水和泥,
于烈火中烧结成瓦,
将瓦叠于椽木之上,
一瓦遮头,
为中国人又遮风又挡雨。
砖瓦之间浓缩着传统建筑的精髓,
沉淀着民间记忆的丰厚底蕴,
渗透着中国味道。
瓦当在漫漫岁月长河中,
如最忠实的守护者,
默默地恪守在自己的位置上,
安静得如同不会说话。
但在这暗青色中,
却跟世人诉说着,
历史最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