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了解的万事由来(四)
1.“比基尼”泳衣的由来

“比基尼”是指一种两件套、极短小,俗称“三点式”的女泳衣。“三点式”泳衣是怎样诞生的呢?这要从19世纪末期说起。 在游泳衣未问世以前,欧洲的女士们只好赤身裸体地在避人耳目的海滩边或河溪中游泳。到了19世纪末,随着游泳运动的日益流行,泳装才问世。据说第一个穿泳衣的人是澳大利亚的女游泳运动员安妮特·凯勒曼。1907年,她就因在波士顿海滩上身穿裸露肩膀和手臂的单片游泳衣吃了场官司,被控犯了在公共场合猥亵暴露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年,一位叫简特珍的女士穿着紧紧裹在身上的单片针织泳衣让美国人开了眼界。20世纪40年代,美国在太平洋上一个叫比基尼的小岛进行原子弹试验,该岛马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 不久,在法国巴黎,一位大胆的泳装没计师推出了一种新式泳装。这种泳装用料极薄且少,据说叠起来可装入一只火柴盒。这种泳装的推出在当时服装界震动不小。由于其覆盖面积小,穿上后近似全裸,故而使当时巴黎的许多专业时装模特儿都望而生畏。然而,一位舞女却勇敢地向传统观念挑战,头一次穿上这种泳装,并开始让记者照相。第一件三点式泳衣的问世,成了当时的爆炸性新闻。这种泳衣的设计者雷达德认为,这种轰动堪与比基尼试验场上原子弹爆炸引起的轰动媲美,便以“比基尼”命名这种新式泳衣。形容身着这种泳衣后,腹部裸露,就像原子弹爆炸后空无一物的比基尼岛。
2.扑克的由来

有人认为,扑克牌是中国人发明的。因为在我国宋代时,民间就流行一种“叶子戏”的纸牌(叫“叶子牌”,有两个手指大小。长8厘米,宽2.5厘米的“叶子牌”,用丝绸及纸裱成,图案是用木刻版印成的)他们认为这种纸牌是在明朝或宋、元时期,由商人、传教士传到国外去的,西方受此启发,才改制成现在流行的扑克牌。 意大利人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扑克牌的,是威尼斯人。扑克中的大小王代表太阳和月亮,52张(大、小王除外)是因为一年有52个星期,四种花代表四季。古代威尼斯商人出外经商,发明了用扑克牌来计算日期和消遣娱乐。法国人说:扑克牌是在1392年时,一个学者专门为有精神病的法国皇帝却尔斯六世娱乐而设计的。比利时人说:早在1379年时,扑克牌就在比利时出现了。可英国博物馆里至今保存着一个瑞士僧侣的文件,里面记载扑克牌在1377年,就已经流传到瑞士了。 扑克牌的设计十分奇妙,它是根据历法而设计的。一副扑克牌52张(大、小王除外),原来这是因为一年中有52个星期。扑克牌有红桃、方块、草花、黑桃四种花色,它象征着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因此,我们也不难想到,每种花色为什么都有13张牌,这表示一个季节里有13个星期。 如果我们把54张牌的点数全部加起来,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扑克牌与历法的关系。如果把“J”当十一点,“Q”当十二点,“K”当十三点,大、小王各当作半点,把54张牌的点数加起来,恰巧是全年365的总天数。 大、小王牌的设计也有其道理,大王(正司令)代表着太阳,小王代表着月亮。一副牌为什么有红(红桃、方块)、黑(草花、黑桃)之分呢?现在也可懂得其中道理了:红表示白天,黑表示夜晚。
3.味精的由来

1908年盛夏的一个晚上,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菊苗,回到家里,与妻子一道用餐。忽然,他将目光停在了黄瓜汤上。“今天这碗汤怎么这样鲜?汤里除了海带和黄瓜,没有别的东西了吗?”池田问妻子。“是呀!”妻子回答。“这海带里面一定有什么奥妙!”池田自言自语地说道。 从这天起,池田教授仔细地研究海带的化学成分。半年以后,他从海带里提取出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正是谷氨酸钠大大提高了菜肴的鲜味。于是,池田用谷氨酸钠制成了一种鲜味剂,给它取名为“味之素”,并取得专利。 20世纪初,中国工程师吴蕴初对味之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买了一瓶。很快,他化验出味之素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于是想造出中国的味之素来。经过一年的努力,他终于提炼出10克白粉似的结晶,其味道与日本的味之素一样。吴蕴初想:“最香的叫香精,最甜的称糖精,那么,最鲜的东西,不妨取名为'味精’。”这就是味精的由来。
4.手机的由来

手机这个概念,于20世纪40年代出现。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6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直到了60年代末期,AT&T和摩托罗拉这两个公司才开始对这种技术感兴趣起来。当时,AT&T出租一种体积很大的无线移动电话,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功率是10瓦,就利用卡车上的无线电设备来加以沟通。库帕认为,这种电话太大太重,根本无法移动让人带着走。于是,摩托罗拉就向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规定移动通讯设备的功率,只应该是一瓦,最大也不能超过三瓦。事实上,今天大多数手机的无线电功率,最大只有500毫瓦。 从1973年手机注册专利,一直到1985年,才诞生出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真正可以移动的电话。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盒子中,重量达3公斤,非常重而且不方便,使用者要像背包那样背着它行走,所以就被叫做“肩背电话”。 与现在形状接近的手机,诞生于1987年。与“肩背电话”相比,它显得轻巧得多,而且容易携带。尽管如此,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像一块大砖头。从那以后,手机的发展越来越迅速。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
5.理发的由来

中国古人认为“头发”受之于父母,不能随便剃除。所以当时男女都留长发,只是盘发的方式不同。到了汉代,就有以理发为职业的工匠。 南北朝时代,南朝梁的贵族子弟都削发剃面,那时的理发业已经很发达,出现了专职的理发师。“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宋代的文献中,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 宋朝理发业已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对剃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技艺,一个行业。 在元明两朝,人们理发更为普遍。到了清朝,满族贵族为了达到长久统治的需要,强制下令男子一律剃头梳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人们无奈去剃掉前额顶上的头发,理发业空前发展起来。当时,到处都有理发挑子,理发工手执铁夹(音叉)沿街吆喝,给人理发。 由于各朝代对头发的清洁卫生处理方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称呼,明代叫“篦头”,清代叫“剃头”,还有叫“剪头”、“推头”等。 我国第一个理发店,是清顺治年间在奉天府创建的。辛亥革命以后,许多在日本的中国理发师纷纷回国开设理发店。
6.剃须刀的由来

公元前4世纪埃及墓葬中发现纯金的以及铜的剃刀。3世纪时丹麦人开始用铁制剃刀。中国上古时期就有了剃刀。《准南子·说山训》:“刀便剃毛,至伐大木非斧不。” 1680年,英国人发明钢刃的“割喉”剃刀,18至19世纪,英国刀具工业中心谢菲尔德精巧地制成配有装饰手柄的锐利钢剃刀。1814年制成折叠式剃刀,1828年谢菲尔德制成一边有保护的刀片,这是安全刀片的前身。 1895年,美国一位推销员吉列偶遇发明家佩因特。佩因特希望赚大钱,想发明一种人人都需要而且一次性使用的东西。一天,吉列刮胡子,发现剃刀的刀片正适合这种构想,他设计出一种安全剃刀夹持柄,但找不到能制成薄刀片的厂家。到1901年,他遇见机械师卡森,才解决了技术问题,使锄形刀架与双刃可换刀片合成一体,并申请了专利。 第一种适于商业制造的电动剃须刀由美国退役陆军上校希克设计,并于1928年获得专利。1931年投放市场后,立刻引发了各种不同的设计。1960年美国雷明顿公司制出第一把以干电池为电源的电动剃须刀。
7.巧克力的由来
巧克力起源于墨西哥地区古代印第安人的一种含可可粉的食物,它的味道苦而辣。后来大约在16世纪,西班牙人让巧克力“甜”起来,他们将可可粉及香料拌和在蔗汁中,成了香甜饮料。到了1876年,一位名叫彼得的瑞士人别出心裁,在上述饮料中再掺入一些牛奶,这才完成了现代巧克力创制的全过程。不久之后,有人将液体巧克力加以脱水浓缩成一块块便于携带和保存的巧克力糖。 1519年4月,当西班牙征服者Herman Cortes在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登岸时,墨西哥皇帝Moctezuma以为是“羽蛇神”按传说预言从大海中回到墨西哥。所以Moctezuma皇帝热情款待这位“羽蛇神”,并且言听计从,接受西班牙统治,更将可可种植园进贡给他。Moctezuma把略带苦味但他深信具催情作用的巧克力饮料介绍给Cortes,Cortes即时被种植的想法深深吸引。 1528年,Cortes带着可可豆和泡巧克力的工具回到西班牙,制作程序记载于1530年撰写的史记内:“取30粒可可豆,注入1夸脱(即1/4加仑)水,然后加热并辗成粉末。再加入一种橙红色的天然色素和香料调匀。”其后,西班牙人将种植甘蔗的技巧引入墨西哥,而在传统哥伦比亚烹调法中加入糖和牛奶的构思,令巧克力能够疯魔全欧洲每一颗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