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疚感”有毒,会毁掉你的人际关系
我不敢“谈钱”,因为会产生“愧疚感”
一个写作圈的好友跟我“吐槽”最近遇到的一件烦心事——
“前同事C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说自己年底忙得焦头烂额、分身乏术,想请我帮忙完成一个策划方案,因为顾念旧情,我没想太多便答应了。
从构思框架到方案成稿,我整整熬了两个通宵,还搭上了周末陪孩子的时间。
但当我把'苦熬’了几天的劳动成果交到人家手上时,对方除了轻描淡写说了声'谢谢’,其他任何表示都没有;
连个'一对一’的电话都没打,更别说请客吃饭、支付报酬了,这让我心里很不爽!”
我问朋友:“那你为什么一开始不跟对方谈好条件呢?”
朋友想了想回答:“大家同事一场,以前关系还算不错,我怎么好意思开这个口呢?更别说谈钱了……”
听完朋友的解释,我表示无言以对,感觉胸口像是堵了一团棉花。
在我看来,朋友之所以“不好意思”开口“谈钱”,不是因为真的抹不开面子,而是她内心“想要”却“不敢要”,而“不好意思”只是她自己用惯了的一块“挡箭牌”而已。
不愿开门见山谈条件,不是她心甘情愿想当“活雷锋”,只是她的潜意识在“捣鬼”,因为害怕自己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后,内心承受那份“我想要”的“愧疚感”。
“愧疚感”有毒,会毁掉你重要的人际关系
好友的事并非“特例”,在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对于别人的付出、给予会产生强烈的“愧疚感”。
比如:我的一位读者燕子,因为前段时间孩子住院得到了一位医生朋友能力范围内的帮助,第二天就迫不急待地“还”这份人情,给对方快递了一份新年礼盒。
再比如:来访者小A,生日收到朋友赠送的一个精致的八音盒,就坐如针毡、辗转反侧,好几天吃不香、睡不着,没过两天就“返还”给朋友一套文学名著。
……
很多人以为,自己在人际关系中这种待人处事的方式并无不妥。
他们会认为自己之所以对别人的付出和给予容易产生“愧疚感”,正是自己有“道德感”的一种表现。
能够及时回应、回馈他人则恰恰是“自我”、“独立”“内心坦荡”“不占他人便宜”的君子所为。
在他们的内心,隐藏着一个核心信念——人和人的关系,必须讲求“你来我往”的“平衡法则”,也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稳固和长久。
其实,这是一种对自我、对关系片面化的解读和诠释,而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却没看到“坏”的一面。
殊不知,一个人的“愧疚感”有毒,很可能会毁掉你重要的人际关系。
前段时间,我的小表妹经人介绍新交了一个男朋友,两个人论年龄长相、学历背景都挺般配的。
两人交往了一段时间,偶尔一起喝喝咖啡、看场电影、压个马路,彼此感觉良好,正商量着春节期间见见双方的父母,好把关系确定下来。
但“意外”发生了,表妹说自从上次约会后,男友就一直没有主动联系过她,打电话不接、发信息也不回,搞得自己心烦意乱。一番详聊之后,我才知道问题出在了哪里。
原来小表妹每次和男友约会,都是奉行的AA制,上次约会男友送了她一只粉色的手提包,第二天她就“还”了对方一条价值不相上下的领带。
男友在收到表妹“还”的礼物后,只是给她发了一条两个字的信息——“收到”,便“人间蒸发”,再也没有下文了。
表面上看,表妹在与男友交往过程中很“独立”,但这种在亲密关系中的“过分独立”其实并非真正的独立,而是受恐惧驱使采用的自我防御机制。
因为害怕接受对方的付出后产生愧疚感,所以在关系中才“不敢要”,这背后,恰恰是一个人内在的“不配得感”在作怪。
“愧疚感”背后的“不配得感”因何而生?
在生活中,你留心观察便会发现,那些在亲密关系中对于别人的给予会产生愧疚感,“不敢要”的女性大都出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或是在被忽视、被贬低、被羞辱的环境中长大的。
以我的小表妹为例,她出生在一个多子女家庭,上面一个姐姐,下面有个弟弟,她排行老二。
母亲是民办教师,父亲是普通工人,家里经济条件很一般,两个人平时工作都很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感受和需求。
表妹曾多次说起,她十岁生日那年,渴望一双红色的小皮鞋;考上重点中学那一年,渴望一件带荷叶边、泡泡袖的白色衬衫……
但这些渴望,她却从来不敢向父母提及,只能悄悄地放在肚子里,让它们变成永远的“秘密”。
因为大姐做事能干、人又长得美,弟弟懂事,学习成绩优异,深得姨妈、姨夫的宠爱,唯独她被夹在中间,长相普通、成绩平平,像是个多余的存在。
正是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在童年时遭遇过被忽视的创伤,所以表妹内心会产生自卑心理,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缺乏自信,很难相信真正的自己本就是最好的,是值得被爱的。
因为亲密关系过近的距离会“激活”早年的创伤,让我们陷入曾经付出信任却被深深伤害的恐惧中。
于是,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就很容易被潜意识拉回到了那个自我怀疑、缺乏价值感的状态。
我们习惯了被忽视、不被无条件关注,缺乏力量感的关系模式,在和对方相处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的把自己放在一个“不配得到”的位置。
如何提升你在关系中的配得感?
很多女性,之所以会陷入一段不能被满足的爱情或婚姻中,正是因为没有在早年的成长过程中,被父母及时“回应”与“看见”。
从父母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接纳的拥抱中确认过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的,所以才会觉得不配得到别人的好、别人的爱。
然而,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必然是两个人格相对成熟、自我价值感相当的人共同“创造”的结果。
两个人在关系中,敢给,也敢要,既不讨好对方,也不委屈自己。
借用我一个好友的话——好的关系,就是两两相悦,你愿意要、我愿意给,而想要在关系中拥有这份“敢要”的底气,就必须提高自身的配得感。
a. 学会拒绝,敢于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在关系中学会拒绝是一门“学问”,在该拒绝的时候说“不”,敢于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才能守住自己的边界、捍卫自己的疆土。
b. 释放自己的“愧疚感”,为自我成长腾出空间
“愧疚感”有毒,它会消耗一个人自身的能量,阻碍自我的成长和发展。回溯童年,为过去感到愧疚的历史事件重新赋义,释放自己的“愧疚感”,才能腾出内在空间。
c. 为自己想做的事付诸行动,提高对自我的认同感
任何时候重拾自己的“梦想”都不算晚,为自己想做的事付出行动,尽心尽力做到自己满意的程度,你的生命就会从内而外绽放出自信的光芒,对自我的认同感也会得到提升。
面对命运,人人皆有自卑感,但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的负面影响并不能“裹挟”人的一生。
当你愿意勇敢一点,为自己的成长负责到底,就一定会从过去的“不配得感”中挣脱出来,以全新的视角看待自己、看待关系,收获不同的体验,改写自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