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系列第五十篇:明朝的建立和“夸父追日”般的悲壮史诗

1.“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公元1367年,即吴元年十月,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大军北伐元庭,宣称只要能够遵守封建礼法、愿意臣服,不论什么肤色和民族,都可以“永安于中华”。他的主张极大减少了民族矛盾,分化了元朝内部高层阵营。

很快徐达、常遇春从淮安北上,益都、般阳、东平、济南、济宁纷纷来降,仅仅过了两个多月,整个山东之地尽归朱元璋。看到时机成熟的他,在稳固山东之地后,于南京宣布继承元朝大统称皇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公元1368年春,徐达溯流而上向西进攻,邓愈率军攻占襄阳以北,三月开封左君弼投降大明,四月常遇春攻占洛阳。潼关以东全部归顺。五月明太祖朱元璋暂停向西用兵,集中兵力攻打元朝大都。

为了迅速占领大都,防止陕西李思齐、张良弼和山西扩廓帖木儿联合起来勤王。朱元璋集中全部兵力重点进攻元朝大都,选出精兵强将为先锋,命徐达率水陆大军为后继,正面驱赶元庭,企图逼迫他们返回塞外。这一举动为明朝留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北方边患问题,因为正是朱元璋急于驱赶元庭,没有做好彻底消灭元朝政权的准备,才使得明朝两百多年不得不同北边游牧政权周旋,耗费了巨大人力和财力,间接拖垮了明朝财政,并导致女真后金的崛起和清军的入关。

但看历史不能一味地用现代上帝视角评判历史人物,当我们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时,就会发现朱元璋的做法是正确和必要的,因为只有迅速逼迫元庭离开大都,才能使山西、陕西的元军失去名义上的统一,才能迫使元朝内部军阀各自为政。从后来的史实看,朱元璋的举措也的确为大明王朝的统一大业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当年九月,徐达、常遇春率军从开封出发,一路凯歌攻占卫辉、广平,并在临清同山东明军会合。之后战场形式呈现一边倒的现象,长芦、直沽、通州相继归于大明,当月二十八日元朝皇帝妥懽帖睦尔令淮王帖木儿不花监国,驻守大都,自己则同太子、后妃连夜逃往北边的上都。十月明军攻破大都齐化门,元朝政府名义上宣告灭亡,第二年大都更名为“北平”。

北平攻占后,徐达、常遇春向南攻占保定、河间、怀孟,进军山西。公元1368年十二月,明军打败山西军阀扩廓帖木儿,占领了太原、大同和朔州等地。1369年二月,徐达入陕西,军阀张良弼闻风而逃,奉元、凤翔归顺大明。张良弼的逃走,迫使元朝地主武装军阀李思齐退守临洮,徐达穷追猛打,攻克陇州、秦州、巩昌、兰州,最终李思齐投降大明。张良弼见李思齐兵败投降,留下弟弟张良臣驻守庆阳后逃亡宁夏,被扩廓帖木儿抓获。看到哥哥被俘,张良臣向明军开城投降。关陇之地全部归顺朱元璋。

2.平定浙、闽、两广、四川

朱元璋北伐的同时,对南方各个军阀也展开了征伐。为了稳定浙江东部,减少敌对势力,朱元璋对军阀方国珍一直实施拉拢政策。但公元1367年九月,就在朱元璋大军攻克平江时,浙江东部的军阀方国珍拒绝向朱元璋称臣,反而接受了元朝的封赏。于是朱元璋命大将朱亮祖率江浙水陆大军进攻方国珍的台州,台州方国瑛不敌,携家带口乘船逃亡。十月朱元璋命汤和率常州、江阴水路大军攻打庆元,方国珍败走海上。等到朱亮祖和汤和汇合,朱元璋又令廖永忠率水军攻打海上的方国珍,方国珍走投无路只能投降。

同方国珍作战的同时,朱元璋命胡廷美为征南将军,进入江西攻打福建,同闽地的陈友定展开对峙。十一月杉关、光泽被攻克,十二月,邵武、建阳相继归顺。公元1368年,大明建立,胡廷美率明军攻占建宁,汤和从北向南攻打延平,陈友定两面受敌,坚守城池不出。困局之下,陈友定疑神疑鬼屡杀大将,导致人心惶惶、内部不和。在被围攻的第十日,陈友定部下大将刘守仁投降,致使每天逃跑的士兵数量与日俱增。很快在明军的进攻下,陈友定丧失了战斗的勇气,服毒自尽(但还未来得及死就被明军俘虏,之后被斩杀于军前),其余部众开城投降。

拿下福建后,朱元璋命令汤和镇守福建,令廖永忠、吴祯马不停蹄向南攻打军阀何真。公元1369年二月,廖、吴从海陆进攻广州,陆仲亨从韶州南下攻打广州。四月,明军攻打至东莞,何真见状自知不敌,向明朝献上降表,广东平定。五月,明军进攻广西抵达梧州,广西郡县纷纷来降。与此同时,朱元璋从荆州、湖广进军广西。元朝广西行省平掌也儿基尼长期统治广西,同明军展开激烈的攻守战,六月西城破,也儿基尼被俘虏,广西诸郡尽归大明。

此时四川、重庆等地还在明玉珍建立的“大夏”统辖内。在军阀明玉珍统治时期,蜀地相对平稳,处于中立地位。等到明玉珍病死,其子十岁,政权立刻陷入了混乱,内部权臣为争权夺利互相攻伐,乱象直到明军占领元朝大都、平定关陇之地后还在持续。公元1371年,朱元璋命汤和为主帅,率领周德兴、廖永忠等部队,沿水路攻打重庆,命傅友德率何文辉从陕西经秦陇进攻成都。当年六月重庆守将开门投降,听闻重庆失守,成都守将丧失了斗志,也开门投降。

至此除西藏、新疆、蒙古草原和辽东等地外,全部归顺了大明王朝,由汉民族为主的帝国又重新建立了起来。

三、北元和蒙古大帝国的消亡

公元1368年夏,当徐达攻占通州后,元朝皇帝妥懽帖睦尔带着太子和后妃从居庸关逃回了上都(内蒙古多伦)。至此元朝结束了在长城以南的统治,蒙古势力退回了它的出发地。

妥懽帖睦尔在蒙古庙号元惠宗,并不是朱元璋给他的称号“元顺帝”。返回草原后,元朝年号仍在继续使用,史称政权为“北元”。从庙号也能够看出,元庭在返回蒙古后并没有立刻灭亡,而是同明朝并列存在了一段时间。待到朱元璋统一了南方,明军立刻北上对北元穷追猛打,迅速攻占了辽西、山西、漠南、嘉峪关外以及哈密,并在当地设立了蒙古卫所。公元1387年,明军在呼伦贝尔打败妥懽帖睦尔的孙子,名义上的北元势力才终于灭亡。

但北元的灭亡并没有带来草原的稳定和平。没了北元制衡,蒙古草原再次陷入了混战,仅仅二十年后,经过互相征伐和吞并,草原上又兴起了两支强大的蒙古势力,一个是东部蒙古“鞑靼”,一个是西部蒙古“瓦剌”。最终瓦剌太师也先打败了鞑靼,统一了蒙古诸部。并在公元1449年,同明朝爆发全面战争,俘虏了明朝皇帝明英宗,这就是“土木之变”,不过这是后话,以后再说。

接下来我们将视野放大,看看同时期其他几个蒙古王国的结局。经过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和蒙哥等四任大汗的努力,广袤欧亚大陆上除了大元还相继出现了四个主要的汗国,分别为窝阔台汗国、伊尔汗国、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汗国。

窝阔台是成吉思汗的三儿子,在成吉思汗征服乃蛮国后,将其领土封给了他。窝阔台以新疆额敏县的也速里城为都城,统治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和其子贵由相继成为第二、第三任蒙古大汗,窝阔台汗国达到鼎盛。

然而当拖雷一系的蒙哥在争夺汗位中胜出后,诛杀了窝阔台一系。导致窝阔台汗国同大元的矛盾与日俱增。终于在窝阔台汗国的第三任汗王海都时期,窝阔台汗国同大元爆发了长达四十年的战争。最终双方两败俱伤,元朝耗尽了国库,窝阔台汗国也陷入了统治危机。

海都死后,继任者察八儿同察合台汗国发生纠纷,遭到了大元和察合台的两面夹击。公元1306年秋,窝阔台军团在同察合台军团酣战之时,被元朝大军捅了后背,察八儿不敌向察合台汗国请降。公元1309年,笃哇为了限制察八儿,立其弟弟为察合台傀儡皇帝,察八儿不得已逃往元朝,被封宁王。窝阔台汗国成为了灭亡最早的汗国。

伊儿汗国是蒙哥的五弟建立。公元1252年蒙哥继任大汗后命他进攻伊朗等地,1260年攻占大马士革,整个西亚被纳入了蒙古帝国版图。但正当旭烈兀同埃及大战时,蒙哥去世,忽必烈同阿里不哥争夺皇位,旭烈兀为支持忽必烈率大军主力返回蒙古,只留下五千人对战数倍于自己的埃及军队,驻守叙利亚。致使蒙古遭受失败,从此止步亚洲,再没能进入非洲。

等旭烈兀刚刚走到波斯地区时,忽必烈就获得了胜利,于是旭烈兀决定驻扎在当地建立汗国。之后因拥立之功受到了忽必烈的册封,从此伊儿汗国建立,名义上附属于大元。疆域以波斯为中心,东至阿姆河,南临阿拉伯海,西至地中海,北至高加索地区。

在旭烈兀的统治下,波斯地区获得了相对和平安宁的发展,各民族相互融洽,一时间成为了中亚较为繁荣的国家。犹太人萨德·埃尔·定都做到了首相,犹太人拉史德·埃尔·定都在伊儿汗国成为了杰出政治家、历史学。旭烈兀去世后,后世的汗王很快接受了当地的文明成果,被伊斯兰文明同化,尊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公元1353年,秉持对各个种族和宗教都宽容和优待的伊儿汗国,被曾经依附自己的封建主——新崛起的波斯萨菲王朝击败。两年后衰败的伊尔汗国被同为蒙古的钦察汗国灭亡。

察合台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当西辽和新疆地区被蒙古征服后,这里就成为了察合台的封国,中心是伊犁北部的阿力麻里。公元14世纪初,元朝和察合台汗国结盟打败了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达到鼎盛。然而当第二任汗王笃哇死后,察合台陷入了继承纠纷。其大儿子和小儿子互相争夺汗国的统治权,导致察合台汗国分裂。大儿子也先不花统治喀什和吐蕃,小儿子怯伯以撒马尔罕为中心统治河中地区。

公元1370年,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帖木儿攻打西察合台汗国,将其灭国,公元1500年,钦察汗国的分支蓝账汗国后裔打跑了帖木儿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公元1514年,东察合台汗国被赛依德创建的叶儿羌汗国取代。察合台汗国彻底灭亡。

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征服伏尔加河流域后建立。赤术死后,其长子分封到了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地区,建立了“白账汗国”,次子拔都继承了赤术的领地继续以“金帐汗国”自居,幼子昔班被分封到了南乌拉尔一带,建立了“蓝账汗国”。白账和蓝账建立之初,均以金帐为宗主。

等到同为蒙古族的帖木儿(突厥化的蒙古族)率军摧毁了金帐汗国的繁荣城市萨莱,金帐汗国由盛转衰。之后分裂出了喀山、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亚等汗国,虽然各国都承认金帐汗国的宗主地位,但国家威慑力已大不如从前。公元1380年,就在明朝打败北元的同时,曾经依附于金帐汗国的莫斯科公国一步步壮大起来。到了伊凡二世时期,莫斯科公国拒绝向金帐汗国缴税,同金帐汗国展开大战,打败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军队。公元1473年,伊凡三世娶了东罗马帝国的公主,莫斯科公国更加嚣张,宣称自己是第三罗马帝国的领袖。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母亲是金帐汗国王族后裔叶莲娜)自称沙皇,开始了征服之路,“可怕的伊凡”连续进攻金帐汗国和其附庸国,通过拥立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西米欧·毕库拉图维奇为王,征服了广大蒙古汗国,又通过政治手段让其放弃王位,自己成功成为了蒙古国的继任者。此后,俄罗斯皇帝在欧洲自称“沙皇”,在亚洲自称“察合汗”,开启了俄罗斯几百年的征伐。公元1783年,最后一个蒙古汗国克里米亚鞑靼汗国被征服后,几乎整个钦察汗国的领土均被俄罗斯征服。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428年曾经的蓝账汗国出了一位少年英雄阿不海,率军南下中亚打败了帖木儿,建立了“乌兹别克”汗国,独立于金帐汗国,成为了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前身。

茫茫历史,悠悠长河,成吉思汗曾经一腔热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终究湮没在了子孙们的手中。历史仿佛有一个每一位征服者都绕不开的循环,使得他们如同蒙眼拉磨的驴,以为走了万里之遥,最终不过是绕了一个圈。可悲、可叹、可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常笑夸父追日渴死途中,却又因追日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希望对您有所启发,这是与您分享的第546篇,下周我们走进明朝,看看“明朝那些事儿”。欢迎您的阅读,我们下周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