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6.7日原创微头条
我回想前半生我失败最大的原因,就是我无法做到专注。专注这个词在我的最初的理解中,只是做什么事情注意力集中。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对专注的理解则是专一不受任何影响的去做一块领域。就像大家现在去看的做的很成功的一些自媒体,
他们都是超级专注的人。大家可以翻看他们之前,几年的文章,几乎都可以发现端倪,最大的发现绝对是专注。
而我每每回顾我之前的岁月,不光是写作,我都败在一个词--专注上面。
所以,每次看到专注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像打了鸡血一般,特专注。
由日本新锐科学作家铃木祐所写《驯服你的脑中野兽》这本书里面讲到的跟专注有关的内容我都会特别专注的去看。
看完后也分享给大家。
在4000年前的一些宗教记录中,就已经出现了“能使人类注意力涣散和倦怠的恶魔”的描述。
在3400年前的埃及古书中,也有“拜托了,集中注意力完成工作吧”的记述。
可以说,不够专注是一个千古难题。当然了,你也不要以为容易走神只是普通人的专利,历史上的天才们也都非常容易走神。
比如,斜杠大神达·芬奇,他一生留下了1万多页手稿,但实际完成的作品只有不到20件。
因为容易注意力涣散,达·芬奇经常会在画作有些进展的时候,就突然想到个别的什么事,然后在速写本上画些小涂鸦,之后,他才又重新回到画作的创作中来。
所以,他可以说是拖稿大王了。比如,你知道举世名作《蒙娜丽莎》他画了多久吗?
16年。
还有,卡夫卡在写小说的时候,也容易不专注。干扰他的因素是恋人的信件。英国作家伍尔芙则一直被电话铃影响注意力,她在日记中写道:“那个电话铃声仿佛要吞噬我的大脑。”
总之,天才跟专注力做斗争的故事不胜枚举。
话说回来,为什么大家对专注力这么痴迷呢?不专注一点怎么了?我们也没吃别人家大米啊?走会儿神怎么了?我们也没做什么亏心事啊?
答案是:生存。
2012年,印第安纳大学以63万人为研究对象,做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高效能人士研究。
他们研究了企业家、运动员、政治家、艺术家等领域的专注人士,发现容易专注者的劳动生产率通常是普通人的4倍以上。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日本人平均每小时创造的价值约为5000日元,而专注人士每小时能创造出2万日元的价值。
还是4倍以上。
也就是说,你可以不专注,尽管躺平,但如果你原地踏步,更容易专注的人就会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当这少部分人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时,普通人就容易被行业淘汰。
这就是高速收费站大姐的人生疑问,也是内卷的根本来源。
被淘汰是因为效率差,内卷也是因为效率差。人们对不能专注很懊恼,但又说不上原因。这就是原因。
前面说的印第安纳大学,他们在研究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对比。
同样一件小事,普通人会放大很多倍,会更容易受刺激,而高专注者则很少有情绪波动。
面对小小的不快,高专注者的内心更强大。
比如,面对喜欢的酒保持克制,到路口时绿灯刚刚变红灯,感觉自己驼背时把后背重新挺直。高专注者都能冷静做好,而普通人大多表现得很糟糕。
所以,想要提升自己专注力的素养,最好的方式是多挑战小小的不快,并把这种不快消化掉。
再加上,对不快的控制力,可以迁移到让我们分心的要素上。
因此,平时能忍受小小的不快的人,在工作和学习的时候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毕竟,分心的本质是有东西打断我们。你能够忍受这种打断,不被它搅乱了节奏,你就能保持相对的专注。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你要学会识别自己情绪上的小变化,并及时调整,增强自己面对小不快时的心力。
分心就跟喝水一样简单;专注就像烧水一样困难。普通人喜欢做容易的事,高手都是从难的地方入手突破的。你是高手还是普通人,就在于你怎么选择。所以,你怎么选?
我肯定要选择专注了。
我现在回忆一下我假如有事被烦扰,我就很难专注的写作,很难专注的完成我每天的任务,有时候有些事的确很小很小,
但是,却牵动了我的心。
所以我在被打扰的时候,专注力就不高。我很想提高自己的专注力,所以,从今天开始,我就从不受小事干扰,增强自己面对小不快的分心上面下文章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