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348
风热毒肿
大黄散
【处方】 大黄、槟榔、芒消、黄连、黄柏、雄黄、白及、赤小豆、草乌各等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风热毒肿。
【用法用量】 ,1日3次。
【摘录】 《诚书》卷十五
小儿化湿汤
【方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苍术、陈皮、茯苓、泽泻、六一散(包)各6克,炒麦芽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化湿。
【主治】:婴幼儿湿疹而有消化不良,纳食不多,乳积等。
【方解】: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薄弱,极容易食积、水湿运化失司,发为湿疹,消化不良等病症。本方苍术、陈皮燥湿,茯苓、六一散渗利水湿,麦芽助化,诸药合用,用达湿除脾自健,疹除积自消的目的。
痊愈汤
【方源】:《山东中医杂志》
【组成】:荆芥、防风、白芷、桔梗、浮萍、牡丹皮、皂角刺各10克,生首乌、苦参、土茯苓各20克,牛膝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痤疮。
【方解】:方中用荆芥、防风祛风止痒;丹皮活血化瘀;皂角刺、苦参、土茯苓可清热利湿。临床若见丘疹性痤疮,疹色赤,有痛感者,可加连翘、丹参、蝉蜕、白蒺藜;疹色黄白,有痒感,搔破流黄水者,加白藓皮、薏苡仁、白花蛇蛇草。
麸疮及斑疮,大便不通
大黄散
【处方】 大黄1两,川芎1两,甘草5钱,黄芩5钱,枳壳5钱。
【功能主治】 麸疮及斑疮,大便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钱,加紫草少许,水煎,温服。
【摘录】 《医学入门》卷八
小儿风毒
大黄散
【处方】 白牵牛1两半(炒),大黄3钱,青皮1钱,甘草1钱,朴消1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风毒。
【用法用量】 每服1钱,砂糖水调下。
小儿胃中热,日渐瘦
大黄散
【处方】 甘草半两(炙),川大黄半两(炙),栝楼根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小儿胃中热,日渐瘦。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煮至5分,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八四
消痤饮
【方源】:《实用皮肤病性验方精选》
【组成】:赤小豆20克,细辛、甘草各6克,麻黄3克,金银花10克,泽泻、车前子各8克,茯苓、神曲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煎水代茶饮,并用药液洗患处。
【功效】:利湿清热,开腠畅汗。
【主治】:痤疮。
【方解】:方中用赤小豆、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金银花清热解毒。本方针对痤疮发病由肺热、肠胃湿热郁于肌肤之发病机理,采用宣肺清热,利湿之法治之。临床可加白花蛇草20~30克,其效更佳。因白花蛇草不仅有清热解毒作用,据有关研究,白花蛇舌草尚有减少皮脂腺分泌的作用,皮肤腺分泌减少则有助于痤疮症状的改善。
清热止痒汤
【方源】:《林如高骨伤歌诀方解》
【组成】:泽泻、木通、茯苓、金银花、连翘、牛蒡子、白芍各9克,知母、防风、苍术各6克,荆芥、蝉蜕、甘草各3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痒。
【主治】:接触性皮炎。
【方解】:方中泽泻、木通可清热利湿;金银花、连翘可清热解毒;防风、蝉蜕可祛风止痒。接触性皮炎,临床屡见不鲜,常因特异体质之人,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强烈的过敏样反应,如皮肤血管充血,成片或成团状皮疹,水肿,瘙痒等。尤以不会少女子,追求时尚,擦抹各种化妆品或护肤美容品而致接触性皮炎者常见。因此,了解自身体质,避免接触易过敏的物质,是防止发生接触性皮炎的关键。
【按语】:本方清热解毒,除湿止痒。可用于治疗多种因风湿热互结于肌肤的瘙痒症。
脂溢洗方
【方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苍耳子、王不留行各30克,苦参15克,明矾9克。
【用法】:煎水洗头,每日1剂,煎2次,隔3日洗1次。
【功效】:收敛止痒。
【主治】:头皮溢脂性皮炎、头皮痒等症。
【方解】:方中苍耳子、苦参、明矾合用可清热除湿,收敛止痒。本方主要用于治疗湿热蕴结之头皮溢脂伴有瘙痒者。
养血润肤汤
【方源】:《外科证治》
【组成】:生地、熟地各15克,天冬、麦冬、天花粉、当归、黄芪、黄芩、桃仁、红花各9克,升麻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滋阴养血,润燥止痒。
【主治】:皮肤瘙痒症,牛皮癣静止期(血虚风燥型),红皮症等。
【方解】:方中生地、熟地、天冬等可滋阴养血润燥止痒;同时配合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本方适用于治疗患病日久,伤阴耗血,血虚风燥而致的皮肤干燥,脱屑,瘙痒,舌质红绛等。
崩漏下血不止
大黄散
【处方】 大黄3两,芒消1两,桃仁30枚,水蛭30枚,虻虫30枚,甘草3两,当归3两, (庶虫)虫40枚。
【功能主治】 崩漏下血不止。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以水3升,酒2升,合煎,取3升,去滓,分3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五二
黄病,腹胀满,小便赤而涩
大黄散
【处方】 大黄(炒)2两,朴消2两,栀子仁2两,黄柏1两,冬葵子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黄病,腹胀满,小便赤而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水1盏,煎至6分,温服,每日4-5次,以利为度。
【摘录】 《普济方》卷一九五
妇人天行疟病,因产之后,心下痞满、气逆潮热,小便涩秘不通
大黄散
【处方】 大黄1两,陈皮1两,黑牵牛(炒)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妇人天行疟病,因产之后,心下痞满、气逆潮热,小便涩秘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清茶调下。
加木香半两,名“大通散”。
【摘录】 《医方类聚》卷二一二引《施圆端效方》
养血熄风方
【方源】:《朱仁康临床经验集》
【组成】:黄芪15克,当归、白芍、红花、元参、荆芥、白蒺藜各9克,川芎、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血润燥,消风止痒。
【主治】:老年气血日衰,血不养肤,皮肤干燥发痒,舌质淡苔净等。
【方解】:方中黄芪、当归、白芍可益气养血,润肤止痒;配以荆芥、蒺藜以消风止痒。老年人气血渐衰,肌肤失润,以致常感皮肤干燥、瘙痒,用本方治疗,可获满意效果。
三黄粉
【方源】:《赵炳南临床经验集》
【组成】:雄黄、硫磺、密陀僧、朱砂各6克,白及9克,白附子15克,雄黄1.5克,麝香、冰片各0.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营血、生毛发、消斑痣。
【主治】:白癜风(白驳风),用茄蒂或茄皮蘸药外用;圆形脱发(油风脱发),用生姜蘸药外用;面部色素沉着,用牛奶或蜂蜜水调药外用。
【方解】:本方诸药合用可利营血,消斑痣,生毛发。中雄黄、硫磺、朱砂、白及等仅供外用,勿入口;肉芽溃疡疮面及汞过敏者禁用。
白斑散
【方源】:山东中医学院方
【组成】:细辛6克,白芷、雄黄各3克。
【用法】:研细末,用醋调匀外搽。
【功效】:祛风杀菌。
【主治】:白癜风。
【方解】:方中细辛可祛风止痒;雄黄可杀虫止痒。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上出现后天性色素脱失斑为特征的疾病。由于本病的病因与病机十分复杂,因此该病治疗颇难。一般认为,本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黑色细胞自身的破坏、神经化学因子等有关。中医认为本病与七情内伤,气血不和,久病失养,亡血失精,肝肾不足,淤血阻滞等有关。其治疗除内服外用药物外,良好的心态,适当的日光浴均有助于本病的恢复。
化瘀丸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柴胡、薄荷、栀子、归尾、红花、丹参、赤芍各30克,天龙24克。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早晚各服1丸。亦可用汤剂,水煎服。又名“化瘀汤”
【功效】:疏肝活血,化瘀消斑。
【主治】:肝郁血瘀症。症见面部色素沉着,四肢紫红色结节性皮疹,慢性紫红斑块,胁肋胀满,月经提前,有紫血块,痛经,舌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滑。
【方解】:方中柴胡、薄荷可疏肝湿气;栀子、归尾、丹参可活血化瘀。本方可用于治疗黄褐斑、女子颜面黑皮病、牛皮癣、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等。
痃癖坚急,气连心肋相引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微炒),当归1两(锉,微炒),白术1两,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柴胡1两半(去苗),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痃癖坚急,气连心肋相引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热病吐血不止,心神烦闷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3分(锉碎,微炒),犀角屑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生干地黄1两,甘草3分(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吐血不止,心神烦闷。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十八
心劳热,口疮,心烦腹满,小肠不利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泽泻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柴胡1两(去苗),羚羊角屑1两,木香(石膏)2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木通1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心劳热,口疮,心烦腹满,小肠不利。
【用法用量】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淡竹叶2-7片,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注意】 忌炙、热面,生果。
【摘录】 《圣惠》卷二十六
治脚癣方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枯矾100克,黄柏、白藓皮、苦参个50克,冰片10克,氧化锌粉、呋喃西林粉各100克,乌洛托品粉50克,强的松粉0.5克。
【用法】:分别辗极细末,过120目筛,混合研匀,装瓶备用。先将脚洗净揩干,随即撒药于患处,初搽奇痒,继则痒止。日搽2~3次,连续3~4日。膈7日再重复1次。连续4次,一般不易再发。
【功效】:消炎杀菌,祛湿止痒。
【主治】:脚癣。
【方解】:方中所用黄柏、苦参、白癣皮等重要具有杀虫止痒之功;配合西药杀菌合用疗效佳。本方为中西药复合制剂,足癣在南方气候潮湿之季十分常见,本方外用有较好的效果。
香发散
【方源】:《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组成】:零陵草(又名熏草、香草)30克,辛夷、玫瑰花各15克,檀香18克,川锦纹(即大黄)、甘草、粉丹皮各12克,山奈、公丁香、细辛、苏合香油、白芷各9克。
【用法】:共为细末,用苏合香油伴匀,晾干,再研细面,用时均匀地掺入发内篦去。
【功效】:通窍、避秽,香发防白。
【主治】:落发,须发早白。
【方解】:本方是御医为慈禧所拟养发护发方。原方云:如久用落发重生,至老不白。本方用药大都性温气厚之品,具有通窍、辟秽与温养之功,既可香发,又可防头发早白。方中零陵草即有香草之称,《名医别录》云可“去臭恶气”。山奈有“作樟木香气”之说。辛夷《名医别录》云可“生须发”。檀香、细辛、白芷自是有其香气。配以丹皮、大黄,则是恐其方过于温燥之故。
头发不落
【组成】:榧子3个,核桃2个,侧柏叶30克。
【用法】:共捣烂,泡在雪水内,蘸水疏头。
【功效】:凉血,滋肾,润燥。
【主治】:头发脱落。
【方解】:方中榧子、核桃、侧柏叶合用可凉血养血,滋肾润燥以助生发。头发脱落,临床常见,或因血热,或因体虚发失所养,或因头皮油脂过多或过少,皆可致发落。本方用之,有助于令发不落。今人有以侧柏叶浸泡于60%酒精中数日后,用之涂擦斑秃处,有治疗和预防作用。
虚劳气垂,大便难,头目昏,心神烦热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芎半两,槟榔3分,桑根白皮半两(锉),汉防己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虚劳气垂,大便难,头目昏,心神烦热。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二十九
风热毒气,忽冲眼睑,牛如米豆,名曰针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黄连(去须)1两,蓝叶1两,川朴消1两,川升麻3分,决明子(微炒)3分,黄芩3分,栀子仁3分,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风热毒气,忽冲眼睑,牛如米豆,名曰针眼,或白睛似水泡,疼痛,不可睡卧。
【用法用量】 《普济方》引本方无决明子,有甘菊花一两五钱,升麻、黄芩、栀子仁各用三两。余同。
【注意】 忌炙煿、油腻、面、生果。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眼睑垂肿,疼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3分,栀子仁3分,井泉石3分,秋桑叶3分,甘草(炙微赤,锉)3分,决明子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眼睑垂肿,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二
七宝美髯丹
【方源】:《中国医学大辞典》
【组成】:制首乌1000克,牛膝、菟丝子、当归、补骨脂、枸杞子、茯苓各250克。
【用法】: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功效】: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
【主治】:肝肾不足所致须发早白,牙齿松动,腰腿酸软,小便淋漓,遗精,崩带及周身酸痛,精神疲乏。
【方解】:方中制首乌、牛膝、菟丝子等品均可滋阴肝肾,益精血,乌发;当归可养血乌发。本方用于治疗早年脱发属肾虚血亏者,再加旱莲草、女贞子、其效更佳。
清肺生发汤
【方源】:《刘树农医案》
【组成】: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麻仁、柏子仁、制首乌、苍耳子、知母、生地、丹皮各克,茅根30克,生甘草15克。
【功效】:清肺热,活血通络。
【主治】:因肺脏有热而致脱发。症见头发渐渐枯黄、脱发、甚者大把脱发,尤以额标为甚,舌苔薄,脉细数。
【方解】:方中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可清肺热;首乌、知母、生地、丹皮可清热活血通络。治脱发可谓方法较多,或从肝肾论治,或从肺论治,或从血热论治,或从痰湿论治,等等,本方即从论治,因肺主皮毛,肺居上焦,肺气不宣,饮食营养精微不能养发,故发落。
肝肺大热,白睛肿胀,盖覆瞳仁,疼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锉碎,微炒)1两,大青1两,羚羊角屑1两,栀子仁1两,桑根白皮(锉)1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肝肺大热,白睛肿胀,盖覆瞳仁,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加生地黄汁半合服之,每日3-4次。
【摘录】 《圣惠》卷三十三
耳有恶疮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半两,黄连末1分,龙骨末1分。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耳有恶疮。
【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绵裹纳耳中。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六,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一五
五石发动,体热心烦,肢节疼痛,大小便难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柏1两(锉),黄连3两(去须),川升麻1两,甘草1两(炙微赤,锉),赤芍药1两,黄芩1两,犀角屑1两,栀子仁3分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五石发动,体热心烦,肢节疼痛,大小便难。
【用法用量】 每服半两,以水1大盏,加淡竹叶3-7片,豉半合,煎至7分,去滓,不拘时候,分温3服。
【摘录】 《圣惠》卷三十八
乳痈大坚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产后乳结核,肿痛发热烦闷
大黄散
【别名】 大黄汤
【处方】 大黄(锉,炒)1两,芍药(锉,炒)1两,楝实1两,马蹄(炙令黄焦)1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乳痈大坚硬,赤紫色,衣不得近,痛不可忍;产后乳结核,肿痛发热烦闷。
【用法用量】 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六六)。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二八
祛湿健发汤
【方源】:《赵炳南林临床经验集》
【组成】:炒白术、猪苓、萆薢、首乌藤、白藓皮各15克,车前子(包)、川芎、泽泻、桑葚各9克,赤石脂、生地、熟地各12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健脾祛湿,滋阴固肾,乌须健发。
【主治】:脂溢性脱发
【方解】:方中白术、猪苓、萆薢、车前子健脾祛湿;桑葚、生地、熟地可滋阴固肾,乌须健发。避免用肥皂洗头,可用鸡蛋1个打碎去皮,搅拌均匀后代肥皂洗头,然后再用清水洗净,1周2次。待头发油垢减少,新发增生时改为1~2周洗头1次,用法同上至痊愈。
养阴泻火汤
【方源】:《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组成】:生地12克,丹皮、黄柏各6克,赤芍、茯苓、山药、泽泻、吴茱萸、知母、川牛膝各9克,川芎2.4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养阴泻火。
【主治】:油脂上溢。用于头皮油脂外溢,头发易脱。
【方解】:方中生地、丹皮、赤药等品可养阴清热泻火;茯苓、山药、泽泻可除湿去油脂。本方如再结合四黄汤洗头,疗效更佳。
【附方】:四黄汤(方源同上),黄莲须、黄芩、黄柏、大黄各9克,龙胆草6克,枯矾12克。煎水洗头,隔日1次,用于脂溢性皮炎脱发,配合内服药。
天疱疮方
【方源】:《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皮肤病》
【组成】:地肤子、白藓皮各30克,防风、桔梗、黄芩、甘草各6克,连翘、栀子、丹皮、当归、赤芍各9克,金银花、蒲公英各12克,紫花地丁、生地各15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祛风利湿。
【主治】:全身大水疮、红斑属毒热风湿症者。症见全身瘙痒,发热,口干,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方解】:方中地肤子、白藓皮可清热祛风,杀虫止痒;丹皮、当归、赤芍可养血活血止痒。本方可用于治疗天疱疮、类天疱疮、疱疹状皮炎等。
泻热,开隔绝。主中焦壅热,闭塞隔绝,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肠胃膨膨,喘息常急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2两(锉碎,微炒),黄芩1两,泽泻1两,川升麻1两,羚羊角屑1两,栀子仁1两,玄参1两,川芒消2两。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泻热,开隔绝。主中焦壅热,闭塞隔绝,上下不通,不吐不下,肠胃膨膨,喘息常急。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下生地黄汁半合,温温频服。
【摘录】 《圣惠》卷四十七
时气后宿食不消,大肠秘涩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槟榔半两,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木香半两,厚朴1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制法】 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 时气后宿食不消,大肠秘涩。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 《圣惠》卷十五
癖结,两胁胀痛
大黄散
【处方】 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京三棱1两(微煨,锉),鳖甲1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1两,木香3分,赤芍药3分,桃仁1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癖结,两胁胀痛。
【用法用量】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惠》卷四十九
头发暴落生新方
【方源】:《中草药验方选编》
【组成】:生地、丹皮、龟版、熟地、玄参各6克,何首乌、当归尾、枸杞子、吴茱萸、麦冬各9克,黄柏(酒炒)、白菊花、知母、夜交藤、女贞子各4.5克,砂仁、甘草各1.5克,藁本3克。
【用法】:水煎服。或加10倍料,研末,炼蜜为丸。每服9克,日服2次。
【功效】:滋肝补肾,养血安神,祛瘀生新。
【主治】:脱发。
【方解】:方中生地、丹皮、当归、夜交藤养血安神;龟版、熟地、枸杞子、吴茱萸可滋补肝肾。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肝肾同源,故本方以滋养肝肾为主,以使其精血旺盛,足以养发生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