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艺术名家——刘存铭

艺术简历

刘存铭,号老五、归一;书斋号:静心斋、吾娱居、五味书房、百百瓮斋、汉风堂、简斋、汉斋等。1958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1960年随父母迁居辽宁省沈阳市,1976年上山下乡,当过工人、宣传干事、报社、杂志社美术编辑等。曾在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学习。

作品赏析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鉴定委员会委员(首批21人之一),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隶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曾任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专家鉴定室成员。河北美术学院刘存铭山水、书法、鉴赏高级研究课程班导师。

老五的艺术世界

文/刘士裕

“2008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评选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了一次作品展览。老五作为当选30位山水画家之一参加了开幕式。我们匆匆见了一面,没来得及谈什么。但他的长发短须,阔面大耳,满脸拙气的形象,同他 “五独俱全”(朋友言其绘画、书法、篆刻、收藏鉴赏、雕塑“五艺”均有独到之处)的身份怎么也对不上号。

今年11月12日,“老五父子水墨陶艺展览”在北京荣宝斋美术馆开幕,观众络绎不绝,又怎好打扰。我只得两天后,从唐山专程赶到老五在北京寓所,从下午四点开始,谈了三个多小时,八点又乘大巴赶回唐山。这次面对面的访谈,老五敞开心扉,朴实的语言如同唠家常,时间虽短,却使我看到了一个游走于艺术世界里的真实的老五。

老五者,刘存铭也。1958年出生于河北乐亭,兄弟六人,排行老五,长于辽宁沈阳。其学生时期喜好油画,在写生上着实下过一番功夫。参加工作后则改习国画,从辽宁到山东、宁夏,最后落脚河南濮阳。在石油战线上,他从工会到报社、文联,画画始终没有丢过。老五说,他画画只是玩,从来没有考虑过别人怎么看、喜欢不喜欢。但这并不等于他画画没有自己的思路,只是玩得与众不同罢了。

当年在中原油田报社当美编的时候,老五开始画中国历史名人,而且画了近一百张。他指着画册里的《孺子牛图》,说这张鲁迅像就是那个时期的作品。但他不满意,总觉得这样的题材画的人太多了,不新鲜。他认为,绘画是个性化的职业,没有个人风格的画家,不是一个成功的画家。

老五撂下画笔,陷入困惑之中,在沉思中寻找自己的切入点。一次,他在整理汉画像砖拓片时,眼前忽然一亮:那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富于动感、古拙奔放的人物造型,不正是自己苦苦追求的艺术境界吗?于是他采用汉画像砖中的表现技法去探索,创作了一系列人物头像,并取得了成功。老五坦率地说:“刚开始画的那一批,造型有了,但画面黑糊糊的,缺少中国画应有的气韵。人有气方能运动,运动可产生韵律。绘画也是如此。人无气为死人,画无气则为死画,人和画是相通的。一幅好的绘画作品主要看它有无气韵,气韵是否生动。”此后,他着意与汉画像砖拉开距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的功能,根据画面浓谈变化的需要,在墨中加以适量的水,从而形成多层次的水墨色度,结果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老五的《水墨人头》系列,使人在厚重中感受到清新,于拙朴中品味出灵性,从矜持中体悟其自信。他笔下的人头神态各异,读后如阅尽大千世界,可感知世事沧桑。

后来老五改画水墨山水,这完全出于一次偶然的体验。天津泥塑艺人于庆成的泥塑人物和他的水墨人头暗合,相约前去拜访。在蓟县盘山石趣园于庆成泥塑工作室,老五受到了震撼,也留下了遗憾:震撼的是于庆成精湛的技艺,遗憾的是作品摆满了一屋,密密麻麻,造型不免有些雷同。老五由此联想到:“我的《水墨人头》系列会不会也给我的观众这种感觉呢?”回去以后,他便停止了水墨人头的创作,再一次陷入困惑之中。

“我喜欢大自然,喜欢那些没有被人类触摸过的山山水水。”老五说:“前些年我一直神游着青藏高原。曾记得黄宾虹先生说过一句话,大意是:'对山画山是山不是画,在家画山是画不是山’,我不知不觉中对青藏高原的山和水形成了如此的感觉。画了一段时间我一好友见我画青藏山水,他知道我没去过西藏就安排我去了趟西藏看看。西藏真好,就觉得自己是在天上。我去了海拔五千多米的湖泊,感受到它的圣洁和苍凉;也曾邂逅过牦牛,那是高原的魂。这次展览的《高原魂》系列,就是将自己的感觉通过水和墨表达出来,不知它是山还是画?”老五的《高原魂》系列是他在不断探索中创造的一个新的样式。在这些作品中,浓淡的墨色占据了差不多整个画面,在雄浑的天地间偶而显露出一缕亮光,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的牦牛,精灵般地在广袤的大自然驰骋。作品中的山水已经不是原始状态下的自然山水,而是赋予了它新的内容,这就是通过画面和符号表达一种雄强博大、使人振奋的民族精神,因而给人一种大气、夺人之气的审美感受。难怪张道兴先生在一次展览中评价道:你的胆子太大了,几乎把旁边的画给“吃”没了。

“意匠如神变化生,笔端有力任纵横。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代诗人戴复古说的是写诗,可正应了老五的画。在停止水墨人头创作后,他浏览了许多有关山水画方面的书。别人学习是为了继承,老五学习是为了回避。他解释说:“回避性的学习更多的能挖掘自我,画出的东西与人不同,这样才能有自已的语言和面貌。”面对一些人关于线条的质疑,老五说:“我的画是用毛笔将水和墨一笔笔画到宣纸上的,不是泼出来的。有位朋友说你的画没有线条能叫国画吗?我说,我多少也练了一二十年书法,线条是没有问题的。你看我的画上需要线条吗?如果没有线条就不叫国画,那我的画就叫'老五水墨’吧。”对于画上为什么没有题款,他认为,在画上题款是宋代以后的事,宋以前是没有题款的,画家只是在某个不显眼的地方盖个章,做个记号。他说:“用一句话就能说明问题为什么要说两句呢?现在看,我画上的印章都是多余的。”

说到这里,老五给我讲了个故事。一次中国艺术研究院的陈绶祥先生去外地讲学,当地一位画梅花的画家拿作品给他看。陈先生边翻边说:这张是王成喜的,这张是金农的,这张是吴昌硕的……翻到最后问道:你的呢?这位画家说:这都是我画的呀。陈先生严肃地说:哪张是你的,这不都是人家的嘛!站在旁边的老五恍然大悟。多年来,他主张要少拜师,多拜访。拜师容易被师所限,不照老师说的去画吧又显得不敬。拜访是为了借鉴,借鉴来的东西要变成自我,人家的东西一定要还给人家,千万不能学谁像谁。老五作画常常出于朋友所料。他的山水画画得很满,可谓“惜白如金”。而他的花鸟画却很疏朗,即古人说的“惜墨如金”。一位朋友孩子结婚,他在一张宣纸的下端画了两只虾,上面竖着题了两个字“相随”,这位朋友如获至宝。

由绘画我们又谈到了书法、篆刻。

老五没有自诩“自幼学书”、“遍临百家”的光辉历史,坦诚地承认自己练习书法完全是因落款的需要,但这并不会埋没他在书法上的造谐和成就。

他虽入门较晚,但基于其对汉简和历代碑拓、摩崖石刻拓片的广为搜集、整理、研究,终日观之入神,且养于心中,起点颇高。

老五以隶书见长,他的隶书取博大之气,在点画的处理上变化有度,错落有致,迎让不悖,整体感很强,读他的书法作品,很难归于哪一家哪一派。

至于篆刻,老五的印章从不求人,都是自己刻的。

他也搞砖刻,最大者二十五公见方。

然而老五谈的最多的还是绘画、书法与篆刻三者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一幅好的艺术作品必须由一个人来完成,画要自己题款,印章要由自己刻,这祥书、画、印的气韵才是相通的。

假如你是外向型性格,如果由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给你制印,盖上去肯定融不到一块。

这就是书画印为什么要统一的关键所在。

“书画艺术不是单纯写字画画,是靠一个人的综合学养来养的。我的人物头像可以从汉画像砖里找到影子,我的书法则吸收了汉简和摩崖石刻的笔意。书法和绘画是一门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向古人学习是一条捷径。所以在书画创作的同时我又搞收藏。”

说起收藏,老五打住话题,领我去看他的藏品。

寓所书柜占了整个一面墙,里面一排一排摆满了青花瓷罐。

他随手将最下面的一排抽屉打开,里面装的是瓷片,从明天启、永乐直到清末,每个朝代一个抽屉,为断代时作参考。

老五告诉我,这里的青花瓷只是他藏品的一小部分,他在河南濮阳有个三百平米的工作室,主要收藏了汉陶、汉简、汉画像砖和墓志铭拓片。

老五对汉文化情有独钟,他指着桌子上的一对汉代绿色陶猪笑说:

“我的工作室名曰'汉风堂’,首先是我崇拜汉代文化体现出来的博大精深的'大汉气象’,我书法又以汉隶为主,又收藏了大量的汉代陶器;

其次,汉朝最早又是咱们刘家的天下,所以斋号就叫了汉风堂”。

收藏,离不开鉴赏。老五曾到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学习鉴赏。后来他的收藏多了,眼界自然高了,鉴赏能力也有所增强。他先后四次座客中央电视台二套《艺术品投资》栏目,谈古陶俑、历代摩崖拓片的鉴赏与收藏,并走进《专家鉴定室》,为藏家鉴定书画。只是后来,他觉得有些栏目走了样,他不愿跟着去作了,便退出了。对于书画鉴定,老五说这就像一个人在前面走路,很自然,你在后面学,咋学咋别扭。书画真迹气韵是通的,仿别人的作品,总想着怎样才能仿得像,气韵是不通的。不懂的人看着挺像,内行一眼就能看出来,看不出来是你还没达到一定程度。

回首往事,老五抱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信念,潜心“五艺”,显然涉猎面较宽。当年他拿着书画和篆刻作品给陈大羽先生看,大羽先生建议他集中精力,或写字,或画画,或刻章,可着一样干,这样更容易出成绩。老五觉得有道理。是的,如果他在从事的某一个艺术门类上走下去,都有机会接近彼岸。但老五需要的不是成绩,而是一种探寻艺术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不能言说的,也是说不清楚的,这就是“妙不可言”。他说,从年轻时自己就无所求,还是佛家那句话,有求皆苦啊!多年来,他游心于“五艺”之间,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做人,去交朋友,去干自已感兴趣的事。所以他活得很简单,很真诚,活得萧洒,也活得快乐。去年河南电视台给老五拍专题片时采访著名书法家王朝宾先生,他说:“当接触刘存铭后,你会感到他本人就是一件与众不同的艺术品。”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的是学养。有人称中国文化为长寿文化,这倒不是说从事文化工作一定会长寿,而是说你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没到一定的年龄、火候,其中的堂奥是悟不出来。如今,善于思考的老五仍旧写字、作画、制印,或寄情于秦砖汉瓦,风风火火,寻寻觅觅。他想趁还能跑动的时候,多些阅历,多些积累,到七十岁以后,再把手头的汉代陶俑、楚汉木简、摩崖拓片、古砚、青花瓷、历代书画等编研成书,对自己也是个交待,也给后人提供一些参考。

(0)

相关推荐

  • 2020艺术中国——最美艺术家柴培甲

    "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用书画抒发情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艺术名家用文化塑魂.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并为新一轮全面深化改 ...

  • 萨多:潇潇意趣自成仙——刘平国画的潜在价值

    刘平,1957年生,河南济源人,国家一级美术师(文化部颁发),河南省美协会员.作品由文化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央电视台国学频道美术馆等单位收藏,2014年中央电视台国学频道作了个人展并专题报道. ● ...

  • 中央国家机关美协会会员——王金录

    最New科技2021-05-17 13:38:24 王金录(禄),字有名,笔名子毓,号南溪草堂主人,河南省范县人.1962年生于牡丹江,祖籍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1988年毕业于首届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 ...

  • 2021中国当代艺术家——张东海

    中国画经过千年的传承,形成了非常完整而严谨的法度体系,如何把这些法度琢磨透彻,是当代艺术家的文化担当,所以修行书画功在传承,法在创新.当代著名书画家张东海先生就以书画同修的执着,修翰墨精湛,著丹青传神 ...

  • 戮力·夔牛迎春

    宋柏松,1953年出生,浙江杭州人.现任江南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化部华夏文化国画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市场联盟主席团成员,浙江省文史馆馆员,浙江省政协书画画友社理事,中国 ...

  • 国粹艺术名家——刘存明

    刘存明简介 刘存明 ,男,1960年12月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岁考入师范,遂奠教书之业.30岁开始写新诗.小说.散文等,散见于省内外报刊,后出版诗集<印象>.55岁开始,为了教学 ...

  • 当代艺术名家刘存铭

    这世界上有那么一些人,他们虽然做着很严肃的事情,但却是用一种开心的方式来实现的.正是有了他们,我们才觉得生活是一件这么好玩的事情.刘存铭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记忆中结识刘存铭之前经常听到家父谈起他,说他 ...

  • 国粹艺术名家——刘铭

    刘铭艺术简介 刘铭,又名刘天明,号尧舜河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家住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董周乡董村. 刘铭自幼喜欢隶书,部队为他提供了研练书法的天地,尤其近十余年来,在潜心研练古代和近代书法名人名作 ...

  • 国粹艺术名家——刘传海

    书写只是一种形式的表达,一旦将传统汉字赋与书法之灵性,其文字之美将化蛹成蝶,蝶变成仙,成就了一生的华美.不知是谁把毛笔比喻成蜡烛送给他的情人,轻轻地歌:送给你一只狼毫吧,不曾点燃的蜡烛也不会熄灭.是啊 ...

  • 国粹艺术名家——​刘宗基

    刘宗基艺术简介 刘宗基,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人,自幼痴迷书法以隶篆见长,1992年毕业于天津茂林书法学院,师从陈云君先生.现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中国诗书画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教育 ...

  • 国粹艺术名家——刘崇香

    刘崇香老师的写意牡丹,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其"横纵不群无定则"的画法,笔下绽放的是自己心中的牡丹,是由诗文.书法.篆刻.音乐等综合素养凝炼而成的牡丹.画家常在其牡丹作品中题上自作诗 ...

  • 国粹艺术名家——刘顺祥

    刘顺祥老师的行草书法,是以晋代文人法帖为核心的正宗构建.写有兰亭序的万千变化,亦见伯远帖的天质自然.再取法怀素草书的妙于瘦和张旭草书的妙于肥,可以在一划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也可以在一点之间殊衄挫于毫芒, ...

  • 国粹艺术名家——刘新宏

    艺术简历 刘新宏 男 大专 党员 陕西省潼关县人 自幼酷爱书法,近几年来常与老师们交流学习并临摹欧.颜."二王".赵孟頫等书法,并于2018年荣获<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美术考级 ...

  • 国粹艺术名家——​刘陆生

    刘陆生的草书临张旭古诗四帖.怀素自叙帖:楷书临颜真卿自书告身帖:行书临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 刘陆生的书法里融入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也蕴涵了老庄的虚淡,散远和沉静闲适,还往往以一种不求丰富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