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东 | 那些年,曾就读过的孝义中学

往期回顾 

·  孝义在外优秀创业人才展示——王红丽

·  李忠生 :孝义新城“三路两街一巷”名字的由来

▼  点击收听  

作者:赵晓东
孝义中学是我学习和生活过的地方,在那里,我度过了自己17岁的雨季;在那里,我学会了如何去独立思考问题;在那里,我懂得了去体谅父母的心情;在那里, 我为自己今后人生的远航奠定了基础。后来无论是在太原、北京,还是在遥远的大洋彼岸,在孝义中学曾经历的点点滴滴总是出现在我的梦境中,带给我美好而又温馨的回忆。母校作为我人生的起点,使我对人生的懵懵懂懂逐渐明朗化。它是个大熔炉, 把我从未成形的铁块,冶炼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值此母校六十年校庆之际,我将通过对过往的回忆,向母校谨表祝贺之意。
1999年9月,17岁的我开始了孝义中学之行,那时候的孝义中学还未搬迁,与原先的新城小学坐落在府前街的南北两侧,它东侧紧邻崇义园,西侧是孝义中学老师的家属区。校园内前排是老师的办公区,中间是教学区,后排是操场。当时所在的班级 180班是在教学区二层的最东边。我这一届有八个班级(175班——182班),到高二的时候,八个班中179班和182班被分为文科班,其余是理科班,现在想想觉得很庆幸所在班级没有被分成文科班,否则班级的同学会有很大的变动。在这里,我开始了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
还记得入学第一天,大家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班主任段增荣老师做了简短介绍 后,要求每个人作自我介绍,那时青涩的我们都只是简单的说说自己的姓名,之后才逐渐熟悉起来。开学没多久,学校给每人配发胸卡,要求每个学生上学进校门前都佩戴(作用类似于上小学时需带的红领巾),否则不让进校门。当时我曾好几次由于忘记带而 不得不返回家中去取,现在想想其实也能体会学校的良苦用心(为学生的安全着想)。由于是高一,学习没有那么紧张,因此大家的课余时间过得都比较轻松,我当时参加了学校广播站,专门负责每天某一时段为大家讲一小段故事,可能因为这样才锻炼了自己的 普通话水平,为后来的普通话等级考试奠定了基础。在参加的活动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学校演讲比赛。那是我第一次在全校师生面前脱稿演讲,当时心里十分紧张,对于讲稿反复修改、反复练习,甚至连自己最爱的体育课都不去上用来准备演讲,班级同学一 直鼓励我,给我信心,班主任段老师也找时间让我在班级上进行练习,虽然当时准备得很充分,但比赛当天仍然出了差错,刚站在台上的时候脑中出现的都是讲稿中的内容, 因此起初表现还可以,然而讲了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走了一下神,往台下望了一眼, 看到那么多老师和学生,顿时整个人都傻掉了,脑袋一片空白,以致后来断断续续的才把能想起来的讲完,就这样草草结束。演讲比赛结束后,我心中很是内疚,但同学和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给了我更大的鼓励和安慰。我很感谢这次机会,它让我成长,也 很感谢180班的老师和同学,他们让我懂得宽容的力量。
▲ 孝中180班毕业留念
多年之后,高中时期的段增荣老师、张小艳老师、侯志明老师、任廷瑞老师、吕 光川老师、胡耀华老师和雷立军老师等经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段老师对我的严格要求,任廷瑞老师对我学业的不放弃,雷立军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等等。正是由于他们的鼓励和坚持,让我一直走到现在。而让我最难忘的是英语课的任廷瑞老师,高三 那年,我的学习成绩不仅没有起色,反而一直下降,那时的我已放弃了努力。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上课铃已经响了,我却还在教室最后一排拍打篮球,已走上讲台的任老师看了我一眼,什么都没有说,她的眼神里没有责备,更多的是无奈,课后她把我叫到办公室和我谈心,也正是这次谈心让我重振旗鼓,在高考来临之际重新拼搏了一把。以至于到现在每当我遇到难题想放弃的时候,总是会想起任老师的那个眼神,它总是给我很多动力,支持我前行。政治课的雷立军老师,印象中总是笑眯眯的,说话 做事都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在上课过程中提问题,所以我们不得不经常集中注意力。在这里提到这两位老师,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我后来的学习甚至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思绪随着回忆前移,好像自己仍 处在高中的那个时段,和同学们一起在母校的大操场上进行着激烈的运动会比赛,在大礼堂里参加元旦文艺表 演,在教室的长廊前相互聊天……这一幕幕似乎都在眼前。曾经无数次路 过母校的校门,回想着以前的点点滴滴,十年之后的我们,奔波在祖国的各个地方,为自己,为家庭,为祖国 一直在努力着、忙碌着。闲暇之余, 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在孝义中学学习生活时我们对自己未来的期望?我们有没有辜负母校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育?如果在这些问题面前,你都能拍着胸脯作出肯定的答复,那你就没有白活这一生,那你就不愧为孝义中学之子。母校之于我们情似海,恩如山,永世不忘,万古流传。
更多人在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