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建霞」|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个人简介】

齐建霞,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书协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妇女专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书协青少年书法工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女书法家联盟副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北京巴蜀书画艺术院特聘书法家、四川省新联会书画院书画家、成都文艺志愿者协会顾问、蜀都书画院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书画家、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书法作品主要获奖:“四川省第三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四川省第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四川省第二届星空灿烂书法美术摄影展”书法一等奖、“四川省第二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一等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展”艺术奖、“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四川省书画作品大展”书法三等奖、群星璀璨全国群众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铜奖、四川省首届“永逸杯”行草书展览三等奖、第二届四川省“文华美术奖”书法三等奖、第三届中华艺魂峨眉山杯全国书画作品展书法作品三等奖、《翰墨成都》书法作品年度展三等奖、《咏成都》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三等奖等、《看四川》诗书创作工程优秀书法作品、第二届四川艺术节四川文华奖美术奖优秀作品展。由四川出版集团、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齐建霞书法作品集》、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齐建霞—作品集、福宝印社出版《齐建霞团扇精品》作品集。书法作品主要入展:“第七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院“渊源与流变二王及帖系书法展”、“全国第四届妇女书法篆刻作品展”、“第二届中日女书法家代表作品展”、“第二届中国优秀女书法家作品展”、“第二届北京国际知名女书家书法精品展”、“第三届北京国际知名女书家书法精品展”。“四川·湖南中青年书法家提名展”、 “巾帼情怀——第一、二、三届四川省女书画家精英展”、“经典与清雅—当代优秀女书法家作品展”、“第三届四川·北京书法双年展”、“西南四省市优秀中青年书法篆刻提名展”、“四川更加美丽—四川美术书法名家优秀作品展”、首届中韩优秀书画家邀请展、 “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100周年四川书法家进京展”、“笔墨东方”中国书法艺术国际大展、“首届四川文华美术奖作品展”、“翰墨四川——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巴蜀画派》杂志、《大家》杂志、《书法导报》“巴蜀翰墨”、《华西都市报》艺术圈“唯其极简、所以极难”、《金融投资报》“蜀中才俊,书坛奇女”、《四川广播电视报》“气韵生动,淋漓尽致” 、《境界杂志》、《中国航空旅游杂志》“举止真淑女,落笔大丈夫”等书法专版介绍。有多件书法作品被中日、中韩会馆等国家级会馆永久性收藏,擅行草书、篆隶书、楷书。2008年随中国书协女书法家代表团赴日交流访问。开设“齐建霞书法工作室”。长期从事书法教育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及省、市书法展览中获奖。

【作品鉴赏】

翰墨随笔

文/齐建霞

翰墨随笔之一

毕加索说:“他如果生在中国,他将成为一位优秀的书法家。”从他的话中,我们可以洞察到书法线条的艺术魅力所在。东方书法艺术那根神奇多变的线条让西方艺术大师如此的迷恋。而我则在自己二十多年的书法实践中充分地享受和体验到了书法线条的运行之美。起行顿挫犹如音乐、舞蹈的节奏与旋律。中国书法“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由于喜爱国标舞蹈的原故,我则更能感受到书法“无形体而有舞蹈之优美”,并延伸着我的舞蹈之梦。在书法中找到了如何调适我的生活,安顿我的精神情感的方式。在自如、自得的书法语言中体察、丈量、表达自己内心深处丰富细腻浪漫的情感世界。

翰墨随笔之二

熊秉明先生言:“书法是中国艺术核心中的核心。”书法是极简的艺术, “通道必简”而唯其极简,所以极难。康有为有论书句云:“书法亦尤佛法,始于戒律,精于定慧,证于心源,妙于顿悟。”我感觉学习书法很像参禅,一层有一层的境界。书法的临摹就是为自己思想感情寻找最恰当的表现形式,将传统中符合自己心灵诉求的造型元素从原作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各种书体的反复融合变为自己的书法风格语言。

整个书法学习的过程之中存在着太多可思可悟的问题。今人之意与古人之意相距多远?相互间有多大程度上的契合与悖逆?……这是无法测量的。只有凭借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与素养逐渐接近和深入。故我每天临池不辍,一本喜临的法帖碑版,一颗恬静的心,一间翰墨飘香的书屋,就可以让我度过十分惬意的一天又一天。

翰墨随笔之三

刘熙载论草书特色曰:“草书之笔画要无一笔可以移入他书;而他书之笔意,草书都要无所不悟。”傅山说:“若不习篆隶,楷行书纵写到妙处,终是俗格。”我的学书历程始终沿着行草书为主线、篆隶为延伸的脉络进行着,碑帖结合是我学习训练与创作的方向。我认为学习篆隶和魏碑重在吸取碑刻线质的金石气,但二者与行草书创作之融合确实需要一个长期而艰苦的学习与探索过程。故我近十年来更加深入地临习了大量的篆隶经典范本:《袁安碑》、《峄山碑》、《新莽嘉量》、《秦诏版》、《散氏盘》、《大盂鼎》、《石门颂》、《好大王》、《张迁碑》、《鲜于璜碑》等碑版,收获颇丰;尤其在篆隶书中融入行草书的笔意,使其更具书写性又不失篆隶书的古朴风貌,反之又将篆隶的线条融入到行草书的创作中,两者相摩相荡,相得益彰,行之有效。我想,好的作品中要有传统中核心的东西,又要有传统中没有的东西,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所学的各种书体融会贯通,谓之“化渣”也。

翰墨随笔之四

书法作品能否给观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主要取决于作者内在生命或心灵世界的能动性和丰富性。而个体精神与情感是书家的主观意识和艺术创造力的源泉,并经过笔墨的整合与释放传递情感的内在意蕴,便是其才情的自然流露。对于我来说,书法是我心灵与情感的寄托,似乎只有毛笔与宣纸的碰撞,才能与心性相契合,笔墨的水乳交融,才能放飞我心灵的翅膀,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书法艺术的海洋之中,在书法创作中透射出一股生机勃勃的鲜活气息,雍容非凡的气质,以及内心深处那些不可言喻的丰富情感和豪迈的性格。“书家学养见行藏,机巧由来展大方。笔走龙蛇胸臆吐,烟云漫卷纸生香。”(自作诗)

翰墨随笔之五

我始终认为,书法是“默默无闻的艺术”,因为它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是一种很“自我”的艺术。但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书法家,第一需要天赋与才气;第二需要有名师引入门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相继拜了著名书法家谢季筠、何应辉先生为师,深入系统的学习书法,后来又在川大书法大专班和研修生班学习书法和中国文化史,在四川省诗书画院何应辉书法工作室研修班和高研班继续深造,这让我的书法艺术之路从一开始就站在了一个较高的起点;第三是在掌握娴熟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上要有“技近乎道”的执著追求;第四是更为重要的长期积累的综合文化素养。在多年的书法学习中,我有过兴奋、有过迷茫、有过痛苦,而更多的是孤寂。一路走来颇为艰辛,且甘苦自知。好在不同时期的作品都留下了我心灵轨迹的变化历程,有我的沉郁、我的哀愁、我的性灵、我的心境在里面。我常在内心中感谢生命的眷顾,品尝自己坚守的成果。欣慰的是自己二十多年来执著的、义无反顾的对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从未间断过。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坚持就能成功。“冻草暮云无限意,齐家三妹笔关情。此中甘苦唯天识,待到春风满地青。”(自作诗)

绘画随笔
文/齐建霞
近几年来我开始潜心学习中国山水画,虽然有几十年学习书法的笔墨经验,但绘画对我来说还需通过深入临习古人的精典范本来解决绘画中的山石、树木、河流的基本造型、笔墨技法、章法构图等等。

黄宾虹先生认为临习古画的目的是:“扶躬自问本而求,自体貌以达精神,以理法以期笔墨”。他还认为,画有章法而乏笔墨者,可通过“摹,取其位置得宜” ;画有笔法者,可通过“临,得学其用笔”;“画法之妙,纯视笔法”。习画初期,吾尤喜宾虹老绘画中“勾勒”之书法用笔,常常临习之。

中国画临摹不只是选择问题,还需考虑如何临摹,用怎样的方法和态度临摹。黄宾虹先生强调:“应该从实到虚,先要有能力画满一张纸,满纸能实,然后求虚。”我在绘画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实处易,虚处难”之绘画真谛。在学习探索中不断琢磨体会怎样将书法的用笔灵活运用到千变万化的绘画中去。

古人云:“讨得千家米煮成一锅粥”取前人之长,各家技法,兼收并蓄,皆为所学,以丰富自己的绘画笔墨……我想花三五年时间认真研究传统,可以使自己终生受益。近四年来我把临习的重点集中放在:1.龚贤的山水精典小品、2.范宽《溪山行旅图》、3.李唐《万壑松风图》、4.郭熙《早春图》5.王蒙《青卞隐居图》、《东山草堂图》、《具区林屋图》 、6.黃宾虹山水画精品等。通过反复深入的精临而收获颇多。

曾去杭州看过黄宾虹原作画展,让我流连忘返,那山石中透露出玉石之感,时时在脑海中萦绕。在临习龚贤画作时,那山那石那树,皆隐透着玉石之光,龚贤画作中所营造之境界可登可涉可止可安,笼罩其画面之天光水气和空气之混合物是一种自然之生气,使人望之动情。

临习宋画的深刻体会是:宋人画山水如夜行山,混然一体,有一种神秘莫测的状态。对古人各种笔墨笔法有了深刻的体验,皴染要注意山石的走向,虽然是淡墨一层一层的染,水分很多但不能跑墨,能感觉到墨色的通透,浑然天成而不露痕迹,托裱后仍能看到笔触的微妙变化,显得浑厚华滋。树干与树枝的形态与山石形状接近,浑然一体。

郭熙《林泉高致》曰:“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烟云为神彩;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烟云而秀媚”。画中生机勃勃的意象表现生命力的蓬勃向上与深刻复杂。我在临习郭熙《早春图》时,感觉用笔较快,灵动圆浑,笔法协调统一,.淡墨中弥漫着空气感,时常在其中寻找古人画山水的心境。

临习王蒙的山水画最大的收获是能将书法用笔的丰富性,灵活的贯穿于绘画之中。

一是王蒙利用笔墨技法丰富多变的笔墨语言描绘出山水画的繁密。

二是意境表达,苍茫繁密,可居可游。王蒙常年隐居在黄鹤山中,常常深入自然,体悟自然,用心求得道和,以得自然之法。他以苍茫繁密的自然物象为载体来描绘高山流水、幽幽深林、茅檐高士等,并营造出了深远幽邃、苍茫繁密、可居可游的意境。画中的山水蕴含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再现,也是画家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入思考。作为具有入世情怀的文人画家,王蒙描绘的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生活情境,透露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和对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画作中满满蕴含的都是情意美。

三是王蒙的山水画还表现出了无尽的诗意美。他笔下的崇山峻岭、屋舍行人、溪水山石若隐若现,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静谧的诗化般的世界,可谓画中有诗、诗画交融,让人心灵不禁为之震撼。正如李泽厚所言:“它并不能使观赏者感受到某种特别具体的思想感情,却能使人真实清晰地感受到自然与人的田园牧歌式的亲切之感,可居可游,蕴含了一种人生的理性和生活的精神。”

笔墨修养是在不断的临习古人精典范本然后到大自然中去写生转换到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的。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意境美,笔墨美的完美结合。

庚子秋月光雾山写生得此诗二首

光雾山名自古来,烟笼雾罩散难开。

朝阳斜照如仙境,云海攀峰上九垓。

其一

看雾才知云亦雾,清晨云里藏奇山。
日蒸霞蔚盈清趣,故我归来得画还。

其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