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瘟疫十大名方——清瘟败毒饮
本篇将为大家介绍的是在这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及专家意见中推荐率颇高的一首方剂——清瘟败毒饮,主要用于治疗新冠肺炎重型患者。
清瘟败毒饮出自清代温病学家余霖所著的《疫疹一得》。当时余霖的父亲不幸感染瘟疫,为群医所误,余霖痛定思痛,开始走向学医之路,这首方子就是他在总结前人治疫经验所创立的大清气血方,“清瘟败毒饮,治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不论始终,以此为主。”此方清解气血热毒之力尤为突出,可泄十二经之火,是“气血两清”的代表方剂。

清瘟败毒饮具有清热解毒,凉血解毒之效,主治瘟疫热毒,充斥内外的气血两燔证。在这里解释一下对于外感温病我们常用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来判断温热病邪侵袭人体表里的程度。出现气分证说明病变已由卫表入里了,热象比较严重,伤及阴液,出现大热,大汗,大渴引饮,脉象洪大,简称“四大”症。营血分指热盛动血破血妄行,就是有出血瘀血的症状了,血分证是在有出血瘀血症状的基础上,还出现心烦,神昏谵妄等热扰神明的症状。气血两燔证候是指由于热邪太盛,传变迅速导致的气分血分同时受累,“燔”本意为“焚烧”,也更体现了热邪之盛,病情之重。
清瘟败毒饮的组方特点就在于气血两清,该方是由生石膏、生地黄、犀角(水牛角代)、黄连、栀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甘草、丹皮、鲜竹叶组成。本方重用辛甘大寒之生石膏,此乃清气分热之上品,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清肺胃热。胃为“水谷之海”,十二经的气血皆禀于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所以胃热清则十二经之火自消。石膏配知母、甘草,取白虎汤之意,清泻阳明气分之热而保津;连翘、竹叶轻清宣透,给气分之邪以出路,又可清心除烦。黄连、黄芩、栀子三药合用,取黄连解毒汤之意,通泻三焦实火;犀角(水牛角代)、丹皮、生地、赤芍专于凉血解毒,养阴化瘀,取犀角地黄汤之意,清血分热邪兼顾护阴液。玄参、桔梗、甘草清热透邪利咽,桔梗又可载药上行。诸药合用,既清气分之火,又凉血分之热,能够治疗一派实热之危象。并且在临床药理研究发现其具有解热,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粘度,抗炎,镇痛,镇静,抗菌,抗病毒,保肝,解毒,强心,利尿等作用。

一直以来,清瘟败毒饮被广泛用于防治瘟疫方面。在《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治疗新冠肺炎重型是由清瘟败毒饮化裁而来,现代临床也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及其他重度感染性疾病。值得注意的是,清瘟败毒饮清解力强,适合疾病处于火热邪盛,正邪交争之极时使用,对于素体阳虚,脾胃虚弱的患者不宜使用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