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20日原创微头条
我发现文字是有灵魂的,假如一个人的生活很顺畅,平时又对其他人的不同遭遇感悟不够深,他一般是写不出深刻的文字的。
即便写了,也是很难打动人的。我们就拿民国时期萧红和冰心的文字做对比。
我第一看萧红的文字,我看完久久回不过神,心中有一种哽咽却无法排除的那种憋屈感。说不上来是什么。
但是,这种感觉让我对萧红的文字上了瘾,我开始着迷于这种文字。
冰心是我很小的时候接触到的,小的时候接触时是课本上要学的,感悟不深,之后长大后,看过其他作家的很多文字后,
我几乎有种不想再看冰心文字的感觉。这就如同我吃了味道重的菜以后,对味道淡的再去吃,已经很难有味觉了。
多年以后,我开始回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同样都是民国的作家,而且都是大家,差异为何如此之大?
对比萧红和冰心两个人的经历,我知道了原因。
我的父母性格直爽,但是乐于助人,但是,帮助过别人后,有的人会感激,而多年以后有些人则只记得我父母对他们说过的不太好听的话,
而不记得我父母对他们提供的帮助。
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这到底是为什么?按理来说,人一般应该记住的是别人给自己提供的帮助。
后来,我在看书的时候得到:有些人之所以会记住别人对自己说过的不太好听的话,而会忘记别人给自己提供的帮助,
原因是人对语言伤害的疼痛要大于其他。也就是语言对一个人的伤害是很大很大的,大过很多疼痛。
大到可以忽略掉其他很多的好处。
我的这种解释算是对的,也算是比较合理的,可是,昨天看到的书中的解释让我则觉得更合理。
这本书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终身荣誉教授埃德加·沙因所写的《恰到好处的帮助》。
书中说道:“帮助”看似简单两个字,却牵扯了至少两个人。它看似是一个简单的概念,但对我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却是极其深刻的。
书中还说道不是所有的帮助都会得到应有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是好心的,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多的帮助最后还会闹得不欢而散。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引起了我很大的兴趣,我想知道我父母到底做了什么会让本来好心的帮助变成别人多年后的不记得。
首先是急于展露智慧。
不管是你求人,还是人求你,你可能都会听到如下对话。“这道题还不简单?你咋这么笨呢?”“这件事你都不知道,你真孤陋寡闻。”
“这种事就是小case,你的能力是真差。”你看,否定对方的回应会让受助者非常难堪。这件事再往下进行,即便你帮了对方,对方能记你的好吗?
不会的。他多半会记住你的嘲讽。因为解决问题是理性思维,嘲讽是感性思维。
在人际交往中,感性是人的第一直觉。也就是说,他不会记住你说过什么,做过什么,帮过他什么,但是他会记住你给他留下的感觉。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你该有的态度是:“噢,我明白了……你可以这样试试……” “这事儿不容易,我上次是这么做成的。”“这件事很少碰到,这样吧,你可以这么试试。”
当你用安抚和同理心更强的话跟对方沟通时,即便最后这个忙你没帮上,对方也只会记住你温和的态度。你们的关系反而会更好。
其次是面对抵触情绪时,施加更大的压力。当别人求助自己时,有些人容易高估自己。他就忘了“成功帮助别人”这件事,其实是个概率事件。
也就是说,也许对方的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你不一定能帮到别人。
所以,在沟通的过程中,助人者往往会不自觉地带入“领导视角”。他们会说:“你要这么办,这么办。”
而一旦当求助者质疑他们的方法时,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并且给对方施加更大的压力。
而且往往质疑越大越多,助人者就会表现出急于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给出的建议,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建议是有效且正确的,认为只是对方还没有弄明白而已。
最后,助人者会发现,原来的求助演变成了让双方都很纠结的对错之争,甚至可能导致双方一拍两散。
最后是立刻回应,而且表现得胜券在握。
当助人者很快就答应了他人提出的帮助请求,并且表现得信心满满时,就会令对方感到可以依靠他,但实际上助人者并不一定能帮上忙。
比如:“我听明白了,我肯定能帮到你,咱们马上开干……”
“我知道你的问题出在哪儿了,咱们这样做……”
“如果你能做这几件事……我就能帮上忙。”
从表面上看,这些回应非常妥当,但实际上很可能是陷阱。因为一旦他无法帮到对方,就可能误事。
在微博投票中,网友选出的最让人反感的帮助方式是:答应好好的事,但没做到。热评第一的描述是:与其答应了做不到,还不如最开始就别答应,白白浪费很多时间。
这个陷阱叫“大包大揽”。如果你在没有充分了解对方的问题之前,就急着提出建议,甚至针对下一步行动发号施令。那么,当你无法帮助对方时,你的可靠度就会大打折扣。
人际交往难就难在不可预测。打招呼、帮个小忙、礼尚往来这些事上尚且会产生很多矛盾和误解。
帮助别人更是一个需要花心思的事。如果有人找你帮忙,不要盯着那件事,而要想办法维护好你们的关系,才是重中之重。
这段话有一句话是重点,那就是:在人际交往中,感性是人的第一直觉。解决问题是理性思维,嘲讽是感性思维。
萧红一生很坎坷,看她写的散文,我觉得她好像一直在流浪,很少在一个地方安静的生活,静下心来好好的打磨文章的。
还有一个感悟,那就是她一直在和男人纠缠中,一个男人刚分手,另外一个就无缝衔接上了。
随意的怀孕,随便的生孩子,生了还不抚养,准确说是没有能力和条件,可是,我似乎更相信她是不想承担抚养孩子的那份责任。
对萧红有了系统的认识后,我假如在生活中遇到了困惑,困难,不顺心的事情,我就会无形中和萧红做对比。
你看萧红比起我要坎坷的多,人家不是还一直一直坚持写作,还坚强的想办法让自己活下去。
萧红给我最大的感悟大概就来自于这里。我无法从我看过她的文字中不滋生悲哀,悲悯,还有对比。
萧红遇到的男人好像都不靠谱,嫁给的人也都不是很幸福,我的这种评价标准是站在今天女性对幸福的总体角度去评价的。
或许在萧红的眼中自己是幸福的。
当然了,没有遇到对的男人,在一定的程度上她也是有着很大的问题的。
但是,纵观萧红的一生,她最大的不幸是身体差,是没有活到三十几岁以后,准确说没有活到“觉得男人和婚姻都不是人生必需品”的时期。
她命运坎坷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社会动荡赋予的,要知道生于乱世,一个人是很难用写作存活下来的。
从这点来说,萧红其实比起我们今天的很多写作者都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人生的伯乐---鲁迅。是鲁迅给予萧红的帮助让她走上了民国文坛的高位置。
我在想假如那个时候的避孕手段,医疗水平高一点,让萧红活得再长久一些,或许她会更了不起,也更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惊鬼神的传世之作。
可是,我用她和冰心做一对比,我突然觉得或许正因为她的命运坎坷,所以她笔下的文字才打动人。
看萧红写的《饿》《生死场》,我就觉得一个生活优渥的人肯定不会写下这样的文字,因为她没有感悟过,所以,不会那么的感人。
早上刚打开手机,一条佟丽娅和陈思成离婚的新闻映入我的眼帘,我赶快点开去看,是不是真的。
要知道得知杨幂和赵丽颖离婚消息的时候,我一点也不惊讶。这些好像就在我的预料之中,而佟丽娅就不同了。
他的那句:男人出轨了,只要回家就好。深刻的刻印在我的心中,我也把她定性为一个长得很现代很漂亮,但是在婚恋关系中骨子里面非常清朝的女子。
而今,她终于敢于面对渣男,放弃他去凝望远方了。
这对于佟丽娅真的太不容易了,最起码她从最初的传统意识要改变到今天现代的一步,肆意妄为的一步着实不容易。
我首先恭喜佟丽娅喜提单身,恢复自由。丫丫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喜欢你的人太多了,不光是男人,还有更多的女性。
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