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华||伟大的文明是兼容并蓄的

2021年第034期||总第673期

艺海风│673期

伟大的文明是兼容并蓄的

文/王长华

西北大学原校长张岂之先生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中华文明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与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并称为历史最悠久的世界四大文明。与这三个古文明相比较,能够清楚地看出中华文明的延绵不断。

何以如此?乃在于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不断融汇和吸收了其他文明的有益成分,更加丰富了自己的内涵,构成了自己的特质。

张岂之先生近照

首先,体现在价值观层面,中华文明早在自己的童年时期,就已经自我突破了“华夷之辨”的界限,显示出一种灵活变通和豁达大度。例如,楚国自称蛮夷,其后文明日进,中原诸侯与之会盟,则不复以蛮夷视之;而郑国本为诸夏,如行为不合义礼,亦视为夷狄。因此,中华文明在长期的演进过程中,从来不是僵化地固守一种不合时宜的价值观,而是不断地吸纳外来文明,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成分,这是中华文明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再如,元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蒙元开国文臣集团中的代表性人物郝经,提出了“能行中国之道, 则中国之主也”的民族思想,冲破了“严夏夷之大防”的狭隘民族观,在促成元朝正统地位的确立,促进北方各民族文化融合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

元代政治家郝经提出了“能行中国之道,则为中国之主也”的思想

中华文明的这种巨大包容性,在当代的具体体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西方文明的吸纳。

中共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由此回溯,则可以发现,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明显地来自于西方文明——这是近现代东西方文明碰撞之后,中华文明吸纳西方文明之后所结出的硕果。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华文明从来就不是固步自封、保守排外的。反之,在文明交流和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包容力,善于将异质文明中的有益因素,内化为自己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从价值观层面,具体落实到制度层面,这个过程还相当漫长。

其次,从宗教层面来看,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和中华文明的碰撞交融中,也逐渐发生了变异,甚至成为“中国化”的宗教。

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汉明帝十年(公元67)时,开始传入中国,逐渐在中国兴起了十个不同的宗派,其中俱舍宗和诚实宗,属于小乘佛教,其他均为大乘,即所谓的八大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三论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和禅宗。

天台、华严、法相及三论四宗,着重在义理方面的探讨;而律宗、密宗、净土宗和禅宗,则偏重在个人的修行。

禅,是印度禅那(dhyana)的音译,是指集中精神,并且是有层次的冥想或静虑。

日本著名禅学大师铃木大拙博士说:“禅是中国佛教,把道家(老、庄)思想,接枝在印度思想上,所产生的一种流派。像今天我们所讲的禅,在印度是没有的。中国人把禅解作顿悟,是一种创见。中国人的那种富有实践精神的想象力,使他们在宗教的感情上,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太虚大师说,中国佛学之特质在禅。

佛教思想已经融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天主教神父毕利也说:“中国的禅,是亚洲精神的高峰。”

梁启超认为,当六朝、隋、唐之间,有万丈光焰于历史上者,则佛教是也。六朝三唐百年中,志行高洁,学识渊博之士,悉相率而入于佛教之范围。

禅宗以为,我们的心,并没有什么特别,原是平平常常,只要一尘不染,就与佛心无异。

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罗锦堂则认为,禅是中国固有的产物,早在《庄子》中,就已经有了禅的萌芽。他把禅宗在唐、宋时代,所谓五宗七派中的禅师们所表现的各种特色,与传统佛教不同之处,归纳为三点:不打坐、不拜佛、不读经,这正是中国佛教禅宗特立独行的思维与方式。

罗锦堂还进一步指出,禅对于中国的文学,也开发了智慧的源泉,在文人的创作上,另外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所以严羽的《沧浪诗话》说:禅道在妙悟,诗道也在妙悟。他用一句话总结道:佛教(也就是佛陀教育),主要是讲人与法界众生之间的关系。

2016年5月20日,罗锦堂先生在岳麓书院讲学

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精神根基。基督教提出了人的生命、自由和尊严高于一切,促使产生了以生命、自由和尊严为首要价值追求的文明律法。基督教提出了人人平等的号召。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神圣婚姻的观点,赋予婚姻和家庭神圣的光辉: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男女平等的概念。基督教开设了第一所医院、孤儿院、养老院和慈善机构,促使了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的建立。基督教在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病人服务机构——医院(4世纪末);基督教创立世界上第一所精神病人医疗机构(公元321年);基督教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所精神心理医疗机构(14世纪)。基督教发明并率先建立“姊妹护理会”,“护士”的称呼是基督教的发明,这是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医疗护理机构;基督教创立了“红十字会”,染成红色的十字架,成为救赎敌对双方互相残杀中高举的人道主义象征。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普世教育”,即任何人均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基督教在世界上首次提出“两性平等教育”——这和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何其相似!

基督教的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而兼爱,指同时爱不同的人或事物。则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子提倡的一种伦理学说。东西方的这两种思想,在内涵上具有很大的重合性。

基督教进入中国,是从明清之际的西方传教士开始的。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基督教的思想、精神、文化和制度,也已经融入中华文明的肌体,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也已经内化为中华文明的特质之一

伊斯兰教从公元7世纪中叶自西亚、中东传入中国。

早在唐宋时期,中国政府给穆斯林侨民指定了安全的居住地,叫“蕃坊”;为传承他们的文化,建立了“蕃学”,更重要的是指定蕃坊有学识的人做行政长官和民事法官,叫“噶最”,在蕃坊内部称“筛海·伊斯俩目”,即伊斯兰的长老。唐宋时期,只要有穆斯林聚居区,就有“噶最所”,相当于穆斯林行政院。各地的“嘎最”用伊斯兰的法律法规管理蕃访,调解民事诉讼,主持婚丧嫁娶,与伊斯兰国家的状况没有两样。“蕃坊”实行高度的自治政策,享受政府丰厚的待遇,自由履行自己的宗教和社会职责。正是由于有了这样英明的举措,中国的穆斯林不仅发展壮大起来,而且把中国当成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祖国和自己的故土。

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号召人们去思考自身和宇宙的一切奥秘。《古兰经》赞美知识和学者,拒绝毫无证据的信口开河,反对主观臆测。通过这些原则和教诲,伊斯兰为学术和科学的繁荣营造了一种精神的、社会的氛围,为科学家们的探索提供了自由展翅的空间。

《古兰经》中还要求,必须把掌握的知识和科学用于给人类带来福利的事业,而不是把它用于涂炭生命、灭绝人性(如二战中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屠杀行径、美国在日投下原子弹造成30万人死亡,等等)。这种独树一帜的文化观和科学观,使穆斯林的科学文化不仅独步中古,光芒万丈,而且,它以信仰为中心,向各个学科领域辐射,从而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科学运动。

《古兰经》认为,“求知是每个穆斯林的主命”,但没有把“求知”限于宗教知识,而是囊括了一切有益于人类社会的知识,自然科学当然也被纳入其中。

无怪乎当代伊斯兰思想家优素福·格尔达威说:“在穆斯林看来,宗教便是科学,科学便是宗教。”法国哲学家杜斯塔夫·鲁本说:“正是阿拉伯人,让世界学会怎样把思想的自由与宗教的虔诚统一起来。”

中道思想是伊斯兰教的重要思想,它要求人们在宗教功修、道德修养、社会生活、人际关系上做到不偏不倚,恰到好处。

伊斯兰教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不偏不倚。在《古兰经》和圣训中有许多经文和传述,教导人们不可过度饮食,不要过度花费钱财,反对享乐主义,也反对苦行主义。

二元忠诚指的是既忠于所信仰的真主,又忠于所生活的国家与政府,二者是不相悖逆的。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穆斯林学者们遵循了一条中正之道。

历史上,中国穆斯林根据经、训中关于热爱自己生长的土地,服从执政的长官等内容,将顺从的涵义和范围进一步扩大。早在元代时期,新疆的穆斯林在每周聚礼时,开始给长官做“都阿”(祈祷);到了明代,穆斯林学者将其形成理论。这种二元忠诚思想实际上是对中国古代君臣观念的吸收,从而也解决了中国穆斯林应对非穆斯林君主持何种态度的问题,调和了伊斯兰教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系,对中国伊斯兰教的传播和发展至关重要。时至今日,这种二元忠诚的思想已经演变为“爱国爱教”的现代理念,在爱国和爱教之间寻求一条中正之道,既爱国又爱教,正是伊斯兰教中正思想的延伸——这是中国穆斯林学者智慧的结晶。

伊斯兰教的中道体现在方方面面,多元文明的“和而不同”是伊斯兰中道思想的核心体现。

今天的中国穆斯林,已经成为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坚力量

中庸之道,是指不偏不倚,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出自《论语·庸也》,是儒家文化的精髓之一。

伊斯兰教的“中道思想”,和儒家的“中庸之道”,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中国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的中华理念引入到国际外交领域,倡导应该维护文明的多样性,而不是全球化的单一性,这是对“文化中心主义”、“西方至上主义”、“极端主义”、“原教旨主义”和“文化美国化”等思想和行为的睿智回应,这跟《古兰经》上述经文的意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关于中华文明吸纳外来文明,并将其“中国化”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

可以说,永不止步、不断吸纳、兼容并蓄,是中华文明能够延绵不断的根本原因。

数千年以来,东西方文化精髓的积聚与沉淀,本土文明与异质文明的浸润与滋养,内陆中原文明、北方草原文明与西方外来文明的交融聚汇,不同文明的生成、辐射与激荡,使中华文明形成了一个内敛而不自闭,外延而不异化的具有强大自持能力的文明系统,使其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直至今天,中华文明还在永不停息地吸纳不同文明的进程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涵。

正如张岂之先生所指出的:中华文明中的一些优秀文化精神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要求我们以时代精神激活其生命力。中华文明中的历史智慧、思想理念能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思想滋养,如“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思想提供了历史镜鉴,“尚中贵和”、“允执其中”思想提供了方法论基础,“立己达人”和“兼济天下”思想提供了重要精神源泉,这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庶几可以贡献“中国智慧”。

中庸之道是儒家核心思想之一

王长华,甘肃陇

西人,中国报告文学

学会会员,甘肃省作

家协会会员,甘肃省

杂文学会会员,现供

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0)

相关推荐

  • 关于哲学,文艺复兴和沙特阿拉伯的六点文明

    今年,沙特阿拉伯将以新文艺复兴为主题,主办" 未来投资倡议"全球会议,世界将注意力转向沙特阿拉伯.有些人会嘲笑:阿拉伯人与文艺复兴有什么关系?我经常遇到这种傲慢和失忆症.实际上,阿 ...

  • 《世界宗教源流史》伊斯兰教之三十六:伊斯兰复古主义评价

    伊斯兰教之三十六:伊斯兰复古主义评价 近代以后,伊斯兰教中各种思潮.各种运动.各个教派的共同旗帜就是伊斯兰复古主义.瓦哈比运动.赛努亚运动.巴德利运动.圣战者运动以及伊斯兰其他地区的宗教改革运动均以纯 ...

  • 伊斯兰教人口增长迅速,未来几年将超过基督教人口

    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其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之所以能成为三大宗教,不仅因为信仰人群总数多,也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各自被一部分国家列为国教的宗教,有着相当大 ...

  • 晨雨声工作室||王长华:延安底色:曾经沧海 兼容并蓄

    2018年第105期||总第217期 王长华 延安底色:曾经沧海  兼容并蓄 革命圣地延安,因为哺育了红色中国而闻名于世. 但延安的光荣历史却绝不仅限于此. 拂去一层层厚重的历史烟尘,梳理延安的纹理, ...

  • 王长华||清凉世界

    2021年第043期||总第682期 艺海风│682期 清凉世界 王长华  文|影 南五台景区已被确定为"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 如果说坐落在秦岭北麓终南山下的"五台留村& ...

  • 王长华||千年鹿苑 浴火涅槃

    2021年第062期||总第691期 艺海风│691期 在废墟上兴修一座建筑,在当今时代,这并不很难:而在人心的废墟上重建信仰,却是困难重重.但佛家说,只要发下宏愿,那么,普利一切众生的善愿,都会得到 ...

  • 王长华 ‖《古今乐游原》跋

    作 者 风 采 王长华,男,汉族,甘肃陇西人,1968年生.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双本科学历.1994年,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兰州大学法 ...

  • 王长华||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康仲英的牡丹文化情结(上)

    2021年第065期||总第694期 艺海风│694期 原产于美国,从日本引进的牡丹品种"海黄",一年能开两季花 国色朝酣酒  天香夜染衣 --康仲英的牡丹文化情结 (上) 王长华 ...

  • 王长华||万物之灵还是万物之祸?

    2021年第077期||总第706期 艺海风│706期 万物之灵还是万物之祸? --人类中心主义应当摒弃 王长华 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刚刚开始,一场汹涌而来的新冠疫情就波及全球--世界各地每天不断攀 ...

  • 王长华||核桃绿 花椒红 ——陇西县云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见闻

    2021年第080期||总第709期 艺海风│709期 加工成品的花椒 核桃绿  花椒红 --陇西县云辉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见闻 王长华  文|影 8月9日,虽然时令已到了立秋时节,但位于陇西县文峰 ...

  • 王长华、易卫华 : 汉代河间儒学与《毛诗》

    汉代<诗经>学的发展,经历了从鲁.齐.韩今文三家诗立学官受青睐,到鲁.齐.韩.毛四家诗并存,而后又由四家诗走向古文<毛诗>独尊的过程.这一发展轨迹固然体现了一代学术自身发展变化 ...

  • 王长华 : 河北古代文学的历史变迁

    一 从先秦到清末,古代河北文学走过了一条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 在河北地域内,最早出现的.较为成熟的文学形态是上古时期的神话.中国古代四大神话之首的女娲补天即与河北的冀州有关,河北省邯郸市的涉县至今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