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气化理论与天人合一(一) 2024-07-28 22:10:27 郑晓红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 138 号,210023)本文刊于《中医杂志》2019年6月第60卷第12期[摘要]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六气属性,标本中气从化,神机气立,根结之穴,药物性味,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脏气法时,气动于中、象形于外,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载体。认为气化论是运气学说所阐述的核心,影响和促进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关键词]天人合一;五运六气;气化 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载体。天人如何合一?人与天如何相通应?试作探讨如下。气化学说发端于中国古代的气一元论,《黄帝内经》创造性地将其与生命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以气化为灵魂和主线的认识自然、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医学体系。《黄帝内经》气化理论中的五运六气气化说,将人体的气化规律置于自然整体气化之中,基于自然天地阴阳之气化,提出了五运、六气、三阴三阳开阖枢、标本中气从化的气化理论,着重揭示自然气化与生命气化的宏观整体关系,亦即天道-气候-物候-病候之间的关系,以指导疾病的防治,形成了中医学这一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整体动态、重视调整人天关系的生命科学。1 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生命是自然的产物,人与天地相应是中医学最基本的法则,而相应的基础是天人合一,同源一气。从现存史料来看,最早把气的观念引入到医学理论中的当推春秋时代的医和,藉天人合一,以说明人体发病的原因和机理。《春秋左传·昭公元年》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医和明确提出了天有六气,天之六气生五味的观点,已经包含了形气转化的思想。宇宙间的一切味、色、声都是六气的作用,四时、五节等自然气候变化都是六气作用的结果,疾病的发生正是六气的运动紊乱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人禀天地之气生,天地之间,无论是九州还是人之九窍、五脏、十二节,都是通过气与天相通的,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2 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彰明四时阴阳六气,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是上古圣人对于六合宇宙之经气及其与人体之经气如何相通应、相联系的探知。在长期观察实践的基础上,《黄帝内经》吸纳了古代哲学关于气、阴阳和气化的认识,创造性地将其与生命健康疾病相联系,丰富了其内涵,构建了天地人、自然与生命同构一体的原创医学模式,其基础是气化理论。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医学的灵魂和特色,而天人相应观的形成则是建立于对自然与人体气化关系认识的基础之上,离开气化,便割裂了人天关系。3 五运六气气化学说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与主要载体3.1五运六气——源于“律”的天地阴阳变化的周期性规律《黄帝内经》依据“肇基化元”的气一元论,论述了宇宙万物的五运和六气两大气化系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五运气化是循一年季节演进时序的气化,座标是地日关系;六气气化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模式的气化,以三阴三阳来表述,机原在于空间因素,座标是月地关系的十二地支。中医学是依据自然规律和生命规律来防治疾病的,五运六气的变化导致了气候、物候、病候的变化。顾植山认为,五运六气产生的原因,是“律”的作用。五运六气理论的产生,源于黄帝时代四时阴阳五行与五音十二律、二十四节气的发现发明。《汉书》曰:“言阴阳五行,以为黄帝之道也”;“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阴六为吕,律以统气类物,……吕以旅阳宣气,……其传曰:黄帝之所作也”。叙述了十二律与天地阴阳及气运循环变化的关系,十二律纪天地之气,故历法亦取则于十二律,是谓“以律起历”。十二律被用于制历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候气功能,据十二律考正确定二十四节气之变化时运。黄帝时期在律历的基础上,完成了阴阳五行理论的构建。五运六气体现了以二十四节气所表征的源于“律”的天地阴阳变化的周期性规律。“五行者,五常之形气也”。自然“五常之形气”轮流不息,“五气更立”,“五运之始”。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五行是揭示天地之间四季(五时)气候的运动变化规律,揭示人与自然内在联系,揭示人体各器官气机特性和相互联系的学说。天有五行化五运,五运主要指的是受天之五行气化影响之下的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气机气化,通过经络把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肉筋脉、七窍二阴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构成“内五行系统”,通过“气化”与“外五行系统”相通应,与岁运(中运、大运)、五时、五方、五步年运等相联系。在此特定系统中,天的五运即名木风、火热、土湿、金燥、水寒,六气即名风、热、火、湿、燥、寒。人之五脏气因而也就被称做肝木风、心火热、脾土湿、肺金燥、肾水寒。人体脏腑由此与某一特定自然气候属性相关,两者在同构形式下息息相应。中医学认为,气与宇宙的演化、物质的组成、生命的起源、人体的健康疾病相联系,六气化生万物。《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天地源于一气,气又分阴与阳,气的属性有六类分为三阴三阳:风-厥阴、寒-太阳、热-少阴、湿-太阴、燥-阳明、火-少阳,它们分别与一岁中六个时段的某一时段相联系。六气与六个时段以及脏腑、经络等构成了六个系统,六个系统之间既有空间的联系,又有时间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顺天以察运,因变以求气”。五运是象态,以象统物;阴阳是动态,变生之动力;六气是性态,机变之根本。五运与三阴三阳六气相合,即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人体的三阴三阳、脏腑经络类分其中,构成了人体与天地三阴三阳六气相合的整体循环系统模式。生之本,本于阴阳,人身三阴三阳之六气,通应天之六气,化生于五脏,六气是气化、经络、脏腑的统一体。五运六气学说的特点是以五运六气统括天地三阴三阳的气化特征,人体感应天地三阴三阳后表现出自身的三阴三阳气化特征,以及与之相应的时间、方位、脏腑、经络等的气化特征。《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把五运(五脏)气化和六气(六经)气化的关系结合起来,以气化之机论述疾病之征兆,即“病机十九条”。《黄帝内经》气化理论通过五运六气合参,可以分析自然气化作用影响人体的时空条件与特点、发病时间、病位、病性及其传变规律。天之阴阳化生地之五行,地之五行又上应天之三阴三阳。《黄帝内经》创造性地将阴阳与五行结合,将天地自然与人体,与人体之脏腑、经络、官窍、形神、情志等融合,构建成整体的生命体系。《黄帝内经》天人合一思想主要体现在以阴阳为纲,以五行为纪,合天、地、人为一有机气化联系整体的天人相应的同构系统。3.2 天人相应——人体脏腑经络之气与自然五运六气相通应人生于天地之中,是自然的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的五运之气和三阴三阳六气,感应化生为人体的五脏之气和三阴三阳六气。《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通过“神”的作用,天的五运六气就与人体的六气、脏腑、经络、体窍、音色、情志、性味等构成了“神系”系统。所谓“神”,应当就是神秘宇宙的气化规律、宇宙的气化力量。人体通应五运之气的功能时空定位主要在脏腑,《黄帝内经》以“五运”将人体与自然之气相联系,《素问·金匮真言论篇》曰:“东风生于春,病在肝,俞在颈项;南风生于夏,病在心,俞在胸胁……”。人体通应五运之气的功能时空定位主要在脏腑,颈项、胸胁、肩背、腰股、脊等为主要通应的部位,五运之气直接作用于脏腑气化。人体通应天之六气的功能时空定位主要在经络,《黄帝内经》以“六气”将人体与自然之气相联系,人体通应天之六气的功能时空定位主要在经络,根结之穴等为通应的机关,通过六气气化与三阴三阳开、阖、枢将自然气化与人体经络、脏腑气化相联系。如2019己亥年,主运是土运不及,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通过“神”的作用,司天的厥阴与人体的厥阴发生联系,厥阴又与少阳联系,主运的湿土与人体的湿土相联系,人体承担与宇宙沟通联络任务的主要系统就是肝、胆、脾、胃、厥阴经、少阳经、太阴经等。跟天沟通的过程中,由于负荷不同,保持联系的脏腑经络高速运转,其他脏腑经络相对得到休息,承担任务的脏腑经络受到损害的几率较大,如原有病则容易发作。3.3 六气属性——三阴三阳开、阖、枢与调整天地阴阳动态节律《史记·历书》曰:“以至子日当冬至,则阴阳离合之道行焉。”三阴三阳的划分以一年中阴阳气的盛衰变化为依据,表述的是自然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阴阳离合规律,合则一气,分则衍生阴阳五行。《素问·阴阳离合论篇》表述了自然六气三阴三阳,联系定位人体六气三阴三阳及开、阖、枢离合之道。三阳之离合,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太阳在东北方,冬至过后,正是阳气渐开之时,故为阳之“开”;阳明在西北方,阳气渐收,藏合于阴,故为阳之“阖”;少阳在东南方,夏至太阳回归,阴阳转枢于此,故为阳之“枢”。太阴在西南,夏至以后,阴气渐长,故为阴之“开”;厥阴居东向南,阴气渐消,并合于阳,故为阴之“阖”;少阴在正北方,冬至阴极而一阳生,故为阴之“枢”。《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曰:“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也,三阴三阳上奉之。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也,生、长、化、收、藏下应之。”《素问·六微旨大论篇》曰:“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这些经文阐明了气有六种属性,配属以天地阴阳共命名,则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气各自的属性决定了三阴三阳的开、阖、枢运动,人气应天,三阴三阳既是对自然阴阳离合六个时空段的划分,也是对人体气化六种状态的表述。三阴三阳在天为风木、君火、相火、湿土、燥金、寒水六气,在人则各一脏腑经络。宇宙由太极生阴阳,阴阳之气有了开、阖、枢三种运动变化状态,于是化生万物。六气各自的属性和寒热、燥湿、升降、沉浮等不同特点决定了三阴三阳的开、阖、枢运动,即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阴三阳六气系统存在三大自稳调节机制,即太阳少阴的寒热调节、阳明太阴的燥湿调节和少阳厥阴的升降调节;三大系统失调,可以“开鬼门,洁净府,去宛陈莝”,调畅人体表里内外上下之气机。《素问·六微旨大论篇》说明,天有六气阴阳,地有五行五方,天之六气配地之五行,在自然气候各自表现其生化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运行时序与方位,依序为东方风木、东南方君火、南方相火、西南湿土、西方燥金、北方寒水。六气三阴三阳与五行具有时序与方位的内涵属性。天人相应的关键是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的盈虚损益关系, “七损八益” “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都是对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及调整的描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谓法阴阳奈何?……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从三阴三阳开、阖、枢方位可知,七是西方阳明燥金,由九到七阳气主降、主阖、主收;八是东北太阳寒水,虽然阴气最盛,但由一向三阳气主升主开主生。“七损八益”法则是三阴三阳升降沉浮、生长收藏、动态开阖的规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所谓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亦是同理。3.4 标本中气从化———人体三阴三阳六气与自然气候化生的六种特质规律相通应标本中气即以天之风、热、火、湿、燥、寒为六气之本,三阴三阳为六气之标,相表里的三阴三阳为中气,如厥阴为标,风气为本,少阳为中气。三阴三阳标识六气的发生、转化、时序、方位,是而为其标;风、热、火、湿、燥、寒彰明六气气化特征和生化作用,是而为其本。两者相合,厥阴为标,风气为本;少阴为标,热气为本;太阴为标,湿气为本;少阳为标,火气为本;阳明为标,燥气为本;太阳为标,寒气为本。标本从化规律是太阳、少阴从标从本,少阳、太阴从本,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意即三阴三阳有一定的转化趋势,病可生于标、生于本、生于中气。从化理论强调每一气、每一经易生之病,例如,少阳多热,太阴多湿;还强调每一气、每一经受病的发展趋势,例如,少阴从本化热与从标化寒,太阳有表寒、表里俱寒、表寒里热等证。自然气候就是由六气、三阴三阳以及中见之气共同作用,表现出不同的气象。一年六气风、热、火、湿、燥、寒的特征,与三阴三阳,阳极阴生,阴极阳生,周而复始,其中又受到中见之气的影响,构成自然气候化生的特质与规律。《黄帝内经》中以三阴三阳标本中气及从化理论承载与体现了天人相应与同构,说明自然气候生化规律的常与变,类比于人体气化经络脏腑运作的常与变,说明天有六气人亦有此六气,天有三阴三阳人亦有此三阴三阳,六气统六经,人体生理运作特征与自然六气三阴三阳的生化相应与同构,同气相感,六经病证的发生是由六气的特性所决定的。《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六气标本从化理论是《伤寒论》六经气化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为张仲景构建气化经络脏腑方药模式的伟大实践留下了宝贵的哲学思想指导和实践实证空间。张仲景“太阳之为病”等三阴三阳提纲证辨的是六气为病的三阴三阳开、阖、枢关系,“六经辨证”的实质是“六气辨证”,三阴三阳开、阖、枢气化理论可以说是《伤寒论》的灵魂。《伤寒论》六经理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关键在于三阴三阳开、阖、枢的气化关系贯穿其整个辨治体系。其实质就是《伤寒论》彰明了《黄帝内经》气化学说、将《黄帝内经》天人合一的气化理论系统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以三阴三阳六气为纲,是对《黄帝内经》三阴三阳开、阖、枢气化理论在病机、脉证、时位、方药等整个辨治过程的临床实践与创新总结。 赞 (0) 相关推荐 解读《内经》“风”相关内涵 由于风具有多重涵义,因此,在<黄帝内经>中,诸多对"风"的表述,部分是对所有外邪.虚邪致病属性.内涵特征的总概括与标定,我们可以称之为广义之"风": ... 天人的链接 作者:肖军 古观象台常务副台长.研究馆员.1986年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之后在北京天文馆工作.在古观象台研究天文学史近三十年,头十年做了天文学史的整体发展脉络的研究,参加过中国天文学史大系的编撰,合著 ...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气化理论与天人合一(二) 郑晓红 ( 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 138 号,210023) 本文刊于<中医杂志>2019年6月第60卷第12期 [摘要]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 ...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流年主运的推算运用方法!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流年主运的推算运用方法! 2021年辛丑年牛年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分析 2021年,辛丑年,从2021年阳历2月3日22点59分立春点正式进入牛年,按照多年来的惯例,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下2021年的五运六气的情况.坦率来讲,五运六气的推算比较 ... UC头条:2021年辛丑年牛年黄帝内经五运六气分析 2021年,辛丑年,从2021年阳历2月3日22点59分立春点正式进入牛年,按照多年来的惯例,江南易林根据<黄帝内经>中的相关理论,分析一下2021年的五运六气的情况.坦率来讲,五运六气的 ... 五运六气理论的基石——气化学说 气化学说源自<内经>的运气理论,它贯穿整个运气理论,说它是五运六气理论学说的基石不为过,因此也是我们步入五运六气理论之门的钥匙. 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是标示着占有 ... 理论资料整理:《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 这个内容有点枯燥,不过仔细体会里面讲的内容很有意思. 1.运气学说 运气学说来源于古人对于天文地理人事对应关系的长期观察,寻找其总根源,是以地球生物圈为基准宏观规律的总结,其中有其理,有其象,有其数. ... 《黄帝内经》的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理论(1)——阳历、阴历、农历篇 导读 : 不懂天文历法,就无法研读古代经典,就无法学习<黄帝内经>.这是缘于古人应用五种天文历法知识构建的生命科学知识体系,随处运用这些历法知识,度量生命活动过程中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康 ... 五运六气+黄帝内经古典理论图表-遗篇 第一节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一.运气的概念五运六气,主要是由"五运"和"六气"两部分组成的.什么是五运呢?五运,即禾.火.土.金.水五行的运动.什么是六气呢?六气 ... 《黄帝内经》的历法知识与五运六气理论(3)——十月太阳历、五运六气历篇 享受生活 心安神泰 中医老苗说 我和大熊将在2月17日晚七点,继续和大家直播五运六气的课程,这次课程讲<天元纪大论>的第5讲--五运主时.在讲这部分内容前,我们还将继续给大家讲解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