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理学五子”

北宋理学五子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

北宋时,出现了著名的理学五子,他们是邵雍、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据传,《铁板神数》为邵雍所写。张载,字子厚,河南开封人,因父张迪死于四川任上,他便侨居于陕西凤翔的横渠镇,素有横渠先生之称,后人在当地建了庙宇纪念张载,民国大教育家于佑任还为其庙题词立碑。张载年轻时最崇拜范仲淹,范送给他一本《中庸》,他广学儒学、佛学、易经,传世名作有《正蒙》,他认为,宇宙最本源的是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他提出,一个有使命感的读书人应该终生追求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周敦颐是儒释道大师陈抟老祖的再传弟子,陈抟老祖是位神秘人物,他有个弟子穆修,周敦颐就是穆修的弟子。周敦颐著有《太极图说》与《通书》,其名篇《爱莲说》脍炙人口。

邵雍、周敦颐、张载三人是宋朝理学的开创者,真正建立者是程颢、程颐两兄弟,人称“二程子”。他们二人是周敦颐的弟子。周敦颐在教二程时,让他们去寻“孔颜乐处”,孔子和颜子为什么快乐,道出了儒家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与人生境界。有人就此比较认为,儒家是讲乐生,道家是讲长生,佛家是讲无生。

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六派:李斯为代表的小康派;孟子为代表的大同派;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派;孟子、告子为代表的心性派;荀子为代表的考证派;司马迁为代表的记篡派。其中有两派在日后发扬光大,一派是天人感应派,在汉代如日中天;另一派则是心性派,即是理学的源头。程颢、程颐两兄弟从老师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无极”理论中抽出“理”和“道”的概念,自成一家,这就是理学的雏形。

理学认为,在超现实、超社会之上存在一种标准,它是人们一切行为的规范。周敦颐说它叫“无极”,二程说它叫“天理”。而“天理”的敌人则是“人欲”。每个人都要“存天理,灭人欲”。比如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人参燕窝,就是“人欲”;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就是“人欲”;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由此可知,“天理”其实就是满足生存的最基本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满足“刚需”即为天理,而追求奢侈品消费则为人欲。

那么如何“存天理灭人欲”呢?程颢和程颐的方法各有不同。程颢认为,人性本是善的,天理就在我心中,所以只需要在自身上下功夫就可以了。而程颐却认为不能仅仅在心上用功,必须依靠外界的力量约束自己,让外界的规则来规范自己的心,让自己的人性达到至善的境界。

二程兄弟的这种不同认识,用在处理事务的方法上,也就截然不同。比如,二人同往一处去参加乐舞活动,哥哥程颢面对美女是主动相应,而弟弟程颐则唯恐避之不及。不仅如此,弟弟还责怪哥哥本该亲近女色,而哥哥却说自己是“坐怀不乱”,当时迎合乃尊重舞女之陪伴,事后心中早已放下。这个典故,犹如师徒和尚背女子过河一样精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