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进拴|我读丰子恺散文

【郭进拴原创】我读丰子恺散文想拜读丰子恺先生的作品,源于我对老先生漫画的喜爱,简洁的笔触,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给人以深深的震动和启迪。当封面上白底浅绿色纹样中丰子恺漫画映入眼帘的那一刻起,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丰老一生身兼数家:漫画家、翻译家,作家、美术教育家,我一早便知道他的漫画功底甚是了得,但阅读后才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质朴的文笔中透出的是丰老深厚的文学基础、生活积淀,而漫画的简洁点缀得恰到好处,让人读来如清风拂面,意犹未尽。让我印象颇为深刻的是《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用回忆甚至略带忏悔的语调描写了丰老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真实反映了一个父亲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极其负责的态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地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对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位开明的、具有强烈责任感的父亲对自己年轻时候对待孩子的鲁莽草率深深忏悔,希望长大后的孩子能体谅为父的心情,并接受真诚的道歉。也许他的软儿早已对十几年前发生的事情没有了记忆,但却一直纠结在父亲的心上,如今又郑重其事地描写出来,不管过去了多久也要对自己曾经的错误道歉,丰老率真的个性在此可见一斑,丰老这样的深明大义更是让我为之动容,这与那个年代一些专制跋扈的家长相比,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读完丰老的书,使我更清晰了与孩子相处的艺术,那便是:只要心中有爱,与孩子真诚以对,孩子们一定也会对你喜爱有加,在相互的沟通交流中彼此影响,共同成长。丰子恺是一位懂得生活真谛的人,用有色的彩笔,把生活勾勒得有姿有色。《愿你一生清澈明朗》记录他在生活之中的点滴,处处充满了哲理, 2017年5月由现代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人间有味是清欢、聆听万物之美、艺术的生活、岁月静好,不忘初心、无宠不惊过一生五章。作者的童年是与众不同的,先是父亲中了举人,生活优越,处处受人尊敬;后来,父亲去世了,他的生活变得窘迫。大起大落的人生,容易让人变得情绪不稳定,再难保持平常心。但是作者能够轻松地穿越苦难,打破困苦,成就自身。他在优越的环境下不骄傲,在困苦的环境之中不悲观。当然,这离不开作者有一位好母亲。作者的印象里,母亲常坐在老屋西北角的八仙椅子上,与店伙计谈店事;与朋友亲戚交涉应酬;母亲闪耀着严肃光辉的眼睛,诫告他作者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作者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作者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渐渐地树立起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母亲对作者影响深远,即使多年以后,他依然记得母亲嘴角慈爱笑容和双眼给予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最大的特色就是作者与孩子们交流的篇幅。这个时候,作者不是画家,不是作家,也不是父亲,而是孩子们的朋友,比如:《标题音乐》之中,作者听到一宁与李家大妈的对话,李家大妈并没有能够理解一宁天马行空的问话,一宁只能用哭声表达不满。作者作为旁观者却能轻松翻译孩子的想法,明白一宁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是因为作者没有站在大人的角度上想问题,而是与一宁站在同一条线上,所以他能够轻松地理解一宁的真实想法。《给孩子们》之中作者针对每一个孩子都做了细致地描写,不愧是一位画家,几笔之下,孩子们都变活了起来。作者是一位称职的父亲,蹲下身来与孩子一样高度,把爱送入孩子内心深处。他从来没有给孩子们强加任何东西,真正懂得孩子们的需要。散文集篇篇文章都很暖心,读之却如沐春风,让人欲罢不能。散文集带着作者美好的祝愿,也带着浓浓的情意,把爱洒在人间,让我读之收获良多。世界太宽广,生活太繁杂,我们如何能够在凡世之中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花一样,这本散文集是一个很好的指引书。“愿你一生清澈明朗,所求遂所愿。做你愿做之事,爱你愿爱之人。愿我们都能像皎洁明月一样,内心纯净,看世间繁杂却不在心中留任何遗憾。”书的封面朴素的一句话却很令人深有感触。让我想去了解丰子恺的恬淡率真的诗意和与世无争的内心。读完他的散文让我向往于平平淡淡,细水长流的人生。 使我热衷于一点一滴的平凡日子,热爱于身边事物,拥有着平凡的梦想,心无杂念的为之努力,无宠不惊过一生。欣赏他的散文可以看出,丰子恺热爱生活,把难忘的事物或是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画在纸上。我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私塾生活,虽清苦但却掺杂着儿时的童趣与欢乐。懂得了外面的世界再舒适自在也不如家乡的本宅亲切可爱。散文中描写到“主人回来了,芭蕉鞠躬,樱桃点头,葡萄棚上特地飘下几张叶子来表示欢迎……故乡的冬菜,故乡的红米饭。窗外有故乡的天空,门外有打折石门湾土白的行人……”字里行间仿佛让我置身于那个可以脚踏实地的故乡,见到那些惦念的故乡人。所谓“凉亭虽好,不是久居之所。”大概领略完丰子恺的感想,我也有了对故土一丝一缕的触动。很喜欢书中他的苦学经验那一篇内容。他在四年级的时候兴味忽然集中在图画上了,甚至抛弃其他一切课业而专心图画。“我的一生都是偶然的。”恋上图画,缘于偶然。在他家境等现实原因的踌躇之际,由缘于偶然,做了专科示范的创办人之一,教授西洋画等课。后来又经过了种种曲折,赴日本留学,苦学日语。开启漫漫的非正式的求学。他读书非常吃苦,也深知这条路的坎坷,可一切的辛苦都不及他对艺术的酷嗜。他做不到对学习过目不忘,所以不得不用机械的方法而下苦功。他把那些笨法子记录下来,读完他的这些笨法子,我才知道,我从前所谓的那些努力也许根本算不上九牛一毛,丰子恺一字一句,一日一月的艰苦付出成就了他令无数人敬佩的人生。他没有正是求学的福分,所以“看见闲坐在青草地上,桃花树下,伴着了蜂蜂蝶蝶、燕燕莺莺而读英文数学教科书的青年学生,我羡慕得真要怀疑!”现在的我们埋怨的学习在他的眼中是件最美好的事情。或许是我们没有真正吃过苦,也或许是我们不够热衷于梦想……读完这本散文集,我懂得了有价值的人生不必拥有着荣华富贵或是任何虚无的事物,而是应该有一个坚定并且热爱的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磨炼自己,再苦再累在那个美好的理想前都不值得一提。我相信那些挥洒过的汗水终会化作黑夜的头顶的星,在无助痛苦时指引我,扶持我。这本散文集每篇都值得静静阅读,细细欣赏。车厢社会的人生百态,揭露着不同阶级人的截然不同的生活;丰子恺对孩子们的爱,对孩子遭遇失败的鼓励,陪伴孩子的成长……都让我在这本书中感受的淋漓尽致;他谈图画与人生的关联,谈艺术、山水间的生活,其中“爱一物,是兼爱它的阴暗两方面。”尤为印象深刻。世间没有什么事物只有明而没有暗,明与暗往往相互益美。同山水间的生活,有利亦有弊。他还记录了从前的爆炒米花,勾起了往事的回忆。记录了母亲眼睛里发出的严肃光辉,给他的几句勉励,也有口角上慈爱的笑容,就如同贤主、良师。丰子恺擅长于创作漫画,画风纯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他也是语言的巨人,简单易懂的记录自己平凡却独特的生活。有父母,有儿女,有对美景的眷恋,梦想的奋斗,也有喜怒哀乐。书中偶尔出现的简简单单的画,总觉得与这不引人注目的平华语言与这无奇却乐趣无穷的生活相得益彰,画与语,无论是写人、忆事、状物无不饱含对人间的深情。我深深敬佩也感激着他。记录自己的人生,为我们带来感动和向往。在这个浮躁,心灵居无定所的时代里,读完这本散文集,让我无比向往那人生的彼岸。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人生的美好在于有一颗澄澈的心,不求轰轰烈烈的波澜起伏,只求能一步一步的细水长流。看淡那些不安与喧嚣,成就平静与安宁。愿我们都能在以后的岁月里,装满温暖与阳光,奋不顾身的努力,活出自己的模样,在未来的某一日熠熠生辉。读着他的《母亲》,心中百感交集。狭窄的小屋,破旧的八仙椅,严肃的眼神,慈爱的面孔,这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普通是因为大多数的母亲都会表现出严肃、慈爱、节约的一面,但是在“我”的印象中,母亲不仅仅是一位普通的妇女,还很伟大,是一个撑起整个家庭的生活开销、对我的思想起引领教育的重要人物。文章围绕母亲的八仙椅子,那张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净的八仙椅子却是母亲经常坐的让我们产生疑问,为什么?因为这位子在“我”家最为冲要。“冲要”在百度百科里指“军事或交通要地”,在母亲八仙椅子所坐的这处正是可以顾到灶头,又是可以兼顾店里,同时也可以看到集市外头情况的“交通要地”,尽管这处地儿是如此地让人不舒服,但是在“我”母亲的眼里,为了要照顾到整个家,为了内外兼顾,她也顾不得自己是否坐得舒服,在她的眼里,顾好整个“家”才是最重要。在“我”的一生中,“我”在母亲严肃的眼神中长大,也在母亲“慈爱”的笑容中得到勉励,尤其是“我”远方求学,母亲更是告诫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关照“我”饮食起居的一切细事,尽管忙碌、劳累,母亲丝毫不会松懈对“我”学校生活的询问关切,“我”的成长无时无刻离不开母亲的勉励、教训或者责备。直到头上的青丝变成白发,在“我”整个成长的过程中,母亲身上肩负着父母亲的双重身份。直到母亲去世,“我”才后悔到,当年对于母亲的训诲或多或少我并未全盘接受,而如今,幡然悔悟,正是母亲严肃的目光,正是母亲严肃的教训,才使“我”保持深刻的警惕,这是对“我”有力的勉励,而如今,母亲却再也不可能训诲“我”了,“我”追忆母亲而不得,如此种种的思念,只能流淌在笔尖,化作文字来追思对母亲的爱。正是一个这样普通的女人,也是一个伟大的女人,生活带给了她许多磨难,但是他却坚强地撑起了整个家庭,其中的辛酸和痛苦岂是用文字的平铺直述所能言尽的?我们很多时间总觉得母亲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是应该的,有时候甚至还会嫌弃她的“叨念”,殊不知,这就是一位母亲表达母爱最直接的一种方式呀!等到我们为人父,为人母,才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时,是不是太晚?今天,接到母亲的一个电话“米粿已经做好了,你什么时候来拿?”言语里近乎是一种祈求,大概是想着我、念着我才会如此啊!其实昨天下午她已经给我打过电话,说准备明天开始包米粿,让我一定下去吃一点,因为她知道我喜欢吃。又怕我在忙,不敢老是给我打电话,怕影响我工作。这会儿又接到她的电话,我怎么会不知道她第二次做这些东西纯粹是为了她的孩子。当我把车子开到家门口,母亲听到车子熄火的声音就猜到我来了。连忙从厨房走了出来,边快速地朝我走过来,边打算帮我开车门。脸上洋溢着尽是幸福的笑容。“赶紧的,我还给你火上烤了几个,你去尝尝,妈妈包了两种米粿呢!”我连忙走进去,拿小板凳坐了下来,看着炉火上被碳火烤着的米粿滋滋地往下流油,腾起一股白烟,恍惚间,我又回到了小时候。快过年的前几天,母亲照例是要包些米粿,粽子的。还会炸点油节,这些东西是小时候我们最爱吃的零食。她有一双巧手。看着母亲围着围裙在灶台边忙碌,还不忘转过头来和我们说上几句话。我就坐在那儿“享受”,她从来不让我帮她。我也“乐享其成”。有时候放学回来,闻着菜油的香味,就特别饿,我扔下书包就会跑去厨房柜子里打开看看,或者去饭桌上,掀开菜罩,找找妈妈有没有烧什么好吃的。有时候看到桌子上有我喜欢的菜时,我还会偷吃。当然,被抓到了好几次,挨了骂。后来就不敢了。做完作业回到厨房,看着灶台边米饭快要催熟时,锅里的白烟透过木头锅盖以氤氲的姿态蔓延在厨房时,我就知道,让人期待的晚餐开始。落日的余晖在天边慢慢地延展,村子里房屋顶旁的炊烟一缕缕。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狗叫。这就是妈妈在身边的小时候啊!“味道怎么样?好不好吃?”我在母亲的问话中恍然回过神来。“好吃,有小时候的味道,有妈妈的味道。”我如此调皮地说道。没想到母亲居然没有笑,要知道,她经常会笑。但我一瞬间又好像看见母亲脸上一抹红霞闪过。难道是母亲被女儿的这番“告白”觉得难为情了么?我不得而知。“待会儿带些去,还有园子里种的新鲜蔬菜,你也带去!”“算了,老妈,太麻烦了!”“怎么就麻烦了?你在外面买的不健康,打了农药的,哪里有家里的菜来得绿色健康?”我被母亲的一番话打动。短短一个小时不到,我就准备回去写材料了,后备箱里都是母亲为我准备的米粿和蔬菜。每一次母亲都送我到门口,目送着我的车子离开......开不远处,遇到其他车子会车,我一转头,发现母亲还站在门口,朝我这边挥挥手。随着年岁渐长,越来越体会到母亲的不易和母亲的温柔。我想,天下的母亲大抵都是如此,只是每一个母亲的性格、对孩子爱的方式不同罢了。丰子恺有一个干练、慈祥、严厉的母亲,而我却有一个温柔的、贤惠、爱笑的母亲。在还没拜读丰子恺的作品时,他最令我着迷的点是他的漫画:简单明了。通过简单的色彩和线条,勾勒出那时社会生活的形形色色。当封面上丰子恺漫画映入我的眼帘的那一刻起,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丰老先生一生身兼数职:漫画家、文学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在我读这本书之前我就知道丰子恺的漫画功底非常了得,但阅读过后才领略到什么才是真正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纯朴的文笔中透出的是丰子恺的文学基础和生活积淀,而简洁的漫画点缀恰到好处,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丰子恺运用回忆甚至略带忏悔的语调写了自己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事情,真实反映了一个父亲在对待孩子问题上的态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软儿,你常常耍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去,而有一次,我甚至打了你,看你嚎哭的样子,我竟不安慰,还大声说:'这就是你的下场!’我现在痛苦极了,后悔自己那么无情。可后悔有什么用呢?我只能十分真诚的对你说:软儿,原谅我吧!我错了,我应该平下心对你讲对与错,不该那么粗鲁,当时你也还是个小孩,什么事也不懂!”丰子恺用自己真诚的一颗心,期望去弥补过去的错事,也对自己的鲁莽后悔莫及,多么负责人的父亲啊!也许软儿已不记得这件早在十几年前的事了,可他还是向我们描述出来,如同对待一件大事一样,郑重地进行道歉,丰老先生这样的个性让我反思。有的话又让我在读的时候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瞻瞻,你最纯真可爱,我每次剃了头,你都疑心我变成了和尚,好几时都不让我抱。最好玩的是,今年夏季,你发现我的腋上长满了毛,又以为我是黄鼠狼,忽然挣脱了我的怀抱,好久都不理我。”多么可爱啊!都说,童年是天真的,是啊!我们的心里充满了莫多的问号,大人们却非常死板,总是不能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而且还拿我们说的话不当回事,或者应付两句就完事。不想像们小孩,对任何事情都充满热情和好奇,我们的世界总是那样的美丽、纯真,怪不得丰子恺会这么羡慕我们的童真。我认为童年就应该自然地过,要真实,要快乐,因为它是一个人最美好的回忆。在丰子恺先生看来,孩子眼里的世界黑白分明、不杂不染,能撇去世间事物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在他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给我的孩子们》《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多篇文章中,都可见作者对孩子们天性纯真的珍爱。送阿宝一文,读来更是感人肺腑、为之动容。他对女儿阿宝少女初长成既有发自内心的欣慰,也有深深的落寂。的确,世间有一种爱,是以最终的分离为目的,这就是父母的爱。可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脱离父母的“羽翼”,独立于社会,纵然有千般不舍万般柔情,也需接受现实顺其自然。故作者套用古诗表达自己的心情是,“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这岂不是天下为人父母的共同心声。丰子恺先生的童心童趣、率性而为跃然纸上。在《扬州梦》一文中,他这样写道:“我忽然发心游览久闻大名而无缘拜识的扬州,立刻收拾《白香词谱》,叫他到八仙桥去买明天到镇江的火车票。”可见,他游扬州的迫切心情跟孩子似的刻不容缓。还是在扬州,他为了确定二十四桥的具体所在,问了一人又一人,直到众说一致方肯罢休。而为了观看钱塘江大潮,他不顾脚疾所累,穿了一大一小的鞋子,在路上还担心车夫笑话自己,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正是有着这样的童心童趣,他才会同鸡雏的售卖者讨价还价,可却因诚心外泄险些被“宰”;他觉得所豢养的猫咪异常可爱,还纵容它们做出一些对待客人不恭的“行径”;他对一只大白鹅青睐有加,从它的体貌、吃相、习性等多方面详加笔墨,也让读者喜欢上这个生灵。丰子恺先生作为一代大家,他的艺术观很明确,认为“多样的统一”“黄金律”“均衡”等美的法则,都不外乎“自然”之理。“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可见老先生追求的是自然本真的状态,去完成他的诸多创作。他之所以特别重视孩子的“天眼”和“慧根”,也正是因为孩子们用一颗干净的心面对复杂的世界,在至简至真中发现事物的本质,拓展了想象的空间。追赶不上的不追,不属于自己的不要,挽留不住的不留,生活并不复杂,一切随遇而安。如果人人都能有这样的心境和气度,那将去除多少浮躁,得到怎样的恬静安宁。丰子恺先生用他的人生理念告诉我们——简单甚好。读《丰子恺散文集》,心中不自觉笼上了一层悲哀,来得如此无奈。隐隐约约中,仿佛看到了自己那些无法挽回的岁月,清楚地罗列在眼前。想抓住,却已飘远了。那一刻,才发现自己不复是黄金时代的人了。尤其偏爱丰老的《送阿宝出黄金时代》,记得他曾在文中说道:“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屈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这确是一种悲哀!当我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便是明白了这道理。于是我开始回忆我的黄金时代,却发现无畏可爱的岁月仿佛早已离我而去。或许是我早忘了那样的生活,便也不再去想。可这竟是多么荒唐的事!不知不觉的几年以来,天真、无邪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而面孔上,多了一份为重的思考。这没什么不好。知识与那黄金时代相比,少了心中的畅快,少了自己的真性情!我多想在此刻重温一个孩子的温度,但一切都太晚了!说出这番话时,便已与黄金时代划了一道横。成长,你能否放慢脚步,让我感受黄金时代的余温?有一丝恐惧,腐住了每一根神经。我有些担心。“眼看见儿时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孩童时代的我们只知成长如何是好,充满羡慕地眼巴巴地望着大人的生活,急于冲破时间的牢笼,奔向下一个目的地。那一刻,我们永远也不会明白成长的“代价”。或许“绵羊”并不是所有人的选择,但或多或少,我们丢弃黄金时代的奔放与热情。或多或少,带上了世俗的气息来应和这个世界。这样的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压抑!无奈,只因我不再是黄金时代的人儿了,要学会“生存”。我避不开,躲不掉,只求能否放慢脚步,让我在黄金时代的在最后末端沾回一些过往的气息?即使是掩藏其真面目的时刻,也不至于做一只“绵羊”。刹那间,仿佛觉得人生像是一场分段的冒险赛,时间像是那只计时的秒表。黄金时代,是这场游戏的开始。因为你不懂游戏规则,所以犯了错也不会受到惩罚。只是此刻,我已具备了初学者的水平,不得不步入下一个阶段。我必须学会谨慎、小心,却步是屈服、妥协。出黄金时代,意味着另一个新的开始。不是不敢向前,想再次留恋过往的美好罢了。让我们的黄金时代被烙在心底吧。

(0)

相关推荐

  • #早读#445《丰子恺散文精选》

    世界是一本书,共享阅读之乐 ♥ 今天是小一大书建群的第725天 #早读#445  2017年4月22日 周六 一.图书简介 <丰子恺散文精选>是丰子恺的精篇散文集,作者将自己成长历程中所经 ...

  • 贵州作家黄彩梅散文集《石头开花》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散文集<石头开花>一书收入了黄彩梅近几年来文学作品七十三篇,分为"杜鹃花开"."石头开花"."核桃之恋"."冬日暖阳& ...

  • 作家严英秀:就连河流都不能带她回家

    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丝半毫的预知力,我的2018年,最终会不会有一点点的不一样? 这一生,注定有一些年月,一些时间节点,会从漫长的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中脱颖而出,成为生命中的特殊印记,一个痛点,一个死结 ...

  • 散文||我与季羡林的散文

    我与季羡林的散文 小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读了一篇季羡林的散文,很是喜欢. 那时,我还是懵懂的少年,读的刚好是他年少的那段经历,心里瞬间激起了千万层浪花. 年少的他,喜欢发呆.只在看书的时候,眼睛有光 ...

  • 【总第1245期】【河南】郭进拴丨读阎连科散文有感

    读阎连科散文有感   作者/郭进拴 阎连科,1958年出生于河南嵩县,1978年应征入伍,1985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政教系,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1979年开始写作,代表作有长篇小说&l ...

  • 郭进拴|我读《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郭进拴原创]我读<何建明报告文学论> 最近邮购了一册天地出版社出版的<何建明报告文学论>,全书共73万余字,是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的创作专论集,也是一部汇集了其40年来报告文学 ...

  • 郭进拴|我读《萧红大传》

    [郭进拴原创]我读<萧红大传> 她曾被鲁迅赞为"当今中国很有前途的女作家",被柳亚子誉为有"掀天之意气,盖世之才华",但在生命的黄金时代却悄然凋零, ...

  • 郭进拴|我读刘庆邦《堂叔堂》

    [郭进拴原创]我读刘庆邦<堂叔堂> 刘庆邦,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十部,译成外文作品集六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七十余种.短篇小说<鞋>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神木 ...

  • 郭进拴|再读《烈火金钢》

    [郭进拴原创]再读<烈火金钢> 最近重读了一遍长篇小说<烈火金钢>.<烈火金钢>是一部以评书形式写成的小说,描写冀中人民的抗日斗争故事,展示了冀中军民在黎明前的黑暗 ...

  • 郭进拴|王剑冰散文启示录

    [郭进拴原创]王剑冰散文启示录 我曾参加过6次奔流文学院作家研修班,听了王剑冰老师的6堂散文讲座.他每次讲的都不重复,都有新意,百听不厌.我听说王剑冰老师要到栾川拨云岭为第十五届奔流作家研修班讲课,又 ...

  • 【总第1341期】【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白银时代》有感

    读<白银时代>有感   作者/郭进拴     白银时代里,无人不疯癫,那个时代不允许人正常.数盲.傍肩.保安以及干技术工作的技术家们.在王小波笔下的世界里,王二用他独特的解释,独特的妥协之 ...

  • 【总第1332期】【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浴血罗霄》有感

    读<浴血罗霄>有感   作者/郭进拴 萧克将军的长篇小说<浴血罗霄>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硝烟之中,直到五十年后才得以出版,其中曲折,令人感叹.驰骋战场60余年的萧克,从1926年参 ...

  • 【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黄金时代》有感

    读<黄金时代>有感   作者/郭进拴 说到<黄金时代>大家一定会想到的句子肯定是:"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