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寻浙大西迁路 感怀百年求是魂——记公共管理学院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为浙江大学的第二故乡,贵州省湄潭县承载着求是人一段难忘的记忆。为了追溯和传承百年以来历久弥新的求是精神,回馈和奉献赋予浙大新生的湄潭人民,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已连续7年远赴湄潭永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2014年7月12日至2014年7月30日,浙大学子再次踏上西迁之路,在永兴通过义务支教、社会调研、红色寻访等形式,体悟历经百年岁月的求是之魂,让新一代求是创新之精神在美丽的第二故乡不断发扬光大。
支教汇聚力量 感恩第二故乡
为了进一步提高湄潭县当地中学的教育水平,做求是精神的有力传承者,实践团队在湄潭县永兴镇永兴中学进行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在这过程中,他们走出象牙塔,在大山深处传播知识,传递爱心,传承正能量;他们躬身课堂,用赤诚之心收集梦想,收获情谊,收藏感动。
团队授课的对象为七年级和八年级的优秀学生,教授的科目不仅包括传统科目,还创造性地增设了礼仪培训、影片赏析以及心理卫生等个性课程。互动课堂,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多彩教学,实现寓教于乐的理念。此外,队员们还利用课余时间主动走近学生,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成长的困惑;通过书信和课堂反馈,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周末的郊游,领略自然风光,深化师生情谊。一张张笑脸,一份份真情将会成为实践队员们珍贵的回忆。实践路上,新一代浙大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情系湄潭,携手同行。
X
共话教育现状 深入调研永兴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了深入了解贵州省湄潭县永兴镇义务教育现状,实践团队对此展开了深入的调研工作。调研分为问卷调查和家长访谈两种形式。在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也遇到了一些不愿意配合的家长,在大家的解释和劝说下,他们终于同意接受采访。通过 调研,团队了解到永兴镇全镇现共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含3个教学点),小、中学义务教育普及率较高,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师资力量薄弱;二是办学条件较差。因此,同学们建议永兴镇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师水平,让尚学之风葳成气候。
在将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后,实践团队将及时把问题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为帮助湄潭县永兴镇改善教育现状做重要参考。
寻访西迁旧址 重拾红色记忆
实践期间,队员们在当地湄潭友人的指引下,探访了多处西迁当年浙江大学在湄潭永兴镇的办学旧址。在山间小路上寻找母校的办学印记,听老一辈的小镇居民述说当年浙大人的故事,在浙大西迁历史陈列馆中了解竺可桢、李政道、谈家祯等老校友的感人事迹。在永兴,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作为浙大人的荣耀,也感到身为新一代浙大人的责任与使命。
贵州遵义是回溯革命历史非常重要的一站,遵义会议旧址,红军烈士陵园,315级台阶……通过实地寻访,队员们的历史责任感油然而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应满怀报国之情,心系天下大事,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贵州湄潭曾是战火硝烟中浙江大学得以保存并逐步发展壮大的沃土,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湄潭的命运将继续与浙江大学紧密联系。重走千里浙大西迁路,感悟百年求是文化魂,是当代浙大学子义不容辞的责任。继承和弘扬浙大在湄潭期间的办学精神,不断赋予求是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终会让浙江大学久经沧桑而不衰,历经磨难而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