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唐敖君子国论道,鞭挞儒释道,打尽天下人的脸,太敢说了

本期,咱们还说一回镜花缘。

力求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挖掘出一些有趣的内容。以供诸君茶余饭后解闷。

上回书说到唐敖、林之洋、邓九公三人,在东口山遇到的11种奇珍异兽。

后来,三人遇到骆宾王之女骆红蕖。唐敖与骆宾王曾经是拜把兄弟,见到兄弟的后人流离海外,于心不忍,所以想带其回到大唐国土。

然而,骆红蕖是个孝女,誓要侍奉祖父晚年之后才肯离开。

唐敖苦劝无果,留下了家庭住址,跟着林之洋和邓九公来到了君子国。

镜花缘成书于清代,故事背景为武周时期,而君子国的风土人情与这两朝大相径庭。就说咱们现代,都比不上人家君子国的民风。

可谓在桃花源记之后,又一个乌托邦式的社会。

怎么说呢?

就比如人家做买卖,正常情况下是卖家抬价,买家讲价。而君子国恰恰相反,卖家绝对不肯多赚一文钱,买家也不肯少给一文钱。

如此民风,怕是现代文明都无法企及。

清代小说家能写出这样的社会,实属不易。更让人惊讶的是,唐敖遇到了两位老叟,一位叫吴之和,另一位叫吴之祥。

唐敖三人受邀,来到两位老叟家中做客。谓之'渭川别墅’。

这里,渭川二字大有来头。应该是出自于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渭川田家》。描写的是一副悠闲安宁的田园生活,与写《桃花源记》的陶渊明遥相呼应。

重要的是,这两位老叟也不是普通人,虽然居于田园,却是国王的座上宾。

而且,两位的见识之卓越,令人叹为观止。他们表达的观点极为超前,甚至对于现代而言,依然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

两位老叟都说了什么呢?狭义上说是在警示世人,广义上却是在鞭挞儒释道三教。这可能也是镜花缘火不了的原因之一。

太敢说了,得罪的人肯定也不会少。

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说说,这两位吴姓老叟的真知灼见。

第一论:驳斥风水说,揭开封建丧葬乱象,重构宿命观。

吴之和这样问:我听说,大唐贵为上邦,非常重视先人的丧葬。但往往很多做子孙的都没办法及时让父母入土为安。

为什么?

因为你们太重视风水,如果找不到宝地,就干脆把先人的棺椁寄存在寺院或是荒山。长此以往,竟然没有入土为安的机会,死者又如何能瞑目呢?

这看起来是为了让先人葬在福地,是孝心的表现。但实际上,这只是子孙的自私之心,希望把先人葬在宝穴,以期让自己升官发财,大吉大利。死者本身到底什么时候能入土,并不是他们所关心的。

这种行为反而是大不孝。

再者,风水到底有那么重要吗?历代成事者都有贤德先兆。比如伏羲、文王,乃至孔夫子。他们的成就,难道都是先人葬在了宝地?

非也,这些人之所能成事,一是因为自身过硬的素质,二是因为其生来就有气数加身。

这种宿命观漫夜并不苟同,但在清代出现并不意外。

总之,作者的意思应该就是借吴之和之口,来驳斥风水说。这打击面可太广了,直接把儒家抽了一耳光。

还没完呢,吴之和又以《易经》来继续论证宿命观。算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易经》正是孔夫子苦苦研读的著作。

《易经》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做好事的人必然有福,而且能荫泽后代。反之,坏事做得太多,自己没好结果,后世也没有好报应。

这么说来,什么风水宝地又有啥用?易经可是占卜一道的祖书,风水一道岂不是跟老祖宗对着干么?

这看似符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理念,也是尊重佛家道理。

但紧接着,吴之祥又发问了,直接又抽了佛家一个耳光。顺带也骂尽了那些为富不仁的伪善之辈。

怎么说的?

第二论:为祈福而造孽,为子孙而绝嗣。

吴之祥:我听说,大唐上邦有这么一种习俗。每逢家里生了儿女,待到满月、百日、周岁,都要大摆宴席,杀鸡宰鹅。

这看似是为儿女祈福,但后果是什么呢?

上天有好生之德,为了祈福而妄杀生灵,福又从哪里来呢?

还有的为了给儿女祈福,去烧香拜佛,花费无数。这反倒是一种罪孽。

正所谓贫寒家子女多享长年,富贵家子女每多夭折。如果把这些财帛拿去周济穷人,搞搞慈善,自必不求福而福自至,不求寿而寿自长。

还有人的子女从小多灾多病,家里就把他们送去寺院遁入空门,美其名曰:舍身。以期得到神佛庇佑。

但这么做的人多了,后果是什么呢?

真正的佛门弟子讲求一切随缘,这么生搬硬套,岂不是乱了佛门清净?长此以往,佛门也会变得乌烟瘴气,滋生各种贪婪奸邪之辈。

再者,如果出家的人太多了,世间阴阳失调,子嗣又该如何延续呢?

可见,这一问包含了更深层的内容。看似是在警示世人,实际上也是在抽那些伪佛家的耳光。

身为佛弟子,怎么能看着佛门乱套而不管,只顾赚得盆满钵满。这样的修行又有什么意义?

别说是福报,死后怕是各种地狱都要走一遍。

第三论:强调讼则终凶,斥责奢靡之风。

这一问更经典。从道德方面指出了法治社会的最终走向。同时,也大力驳斥了奢靡浪费之风。

《易经》有云:讼则终凶。指的是,无论打官司输与赢,都没有什么好结果。轻则枉费钱财时光,重则家道中落。

这句话拿到现在还适用。老百姓很少愿意打官司的,除非是没办法了,否则都讲究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法治社会不提倡这么做,人人都需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但问题的根源在哪呢?

还是道德上的问题,如果事端的双方都能像君子国那般,怎么会有打官司一说呢?

再者,打官司的人多了,就促生了一种职业,古时叫讼师,现在叫律师。

这种职业的现状,漫夜不想细说,怕是诸君心里都有个大概印象。毕竟,哪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

无论是哪一方遇到,都不是什么好兆头。

此后,吴之祥又开始驳斥奢靡之风。五谷非耕牛不长,但古时杀牛者还是屡禁不止。

这是要怪杀牛的呢?还是要怪买牛肉的呢?

毕竟,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嘛!

随着口舌之欲的旺盛,由牛肉又延伸到燕窝这种补品,说到了奢靡之风。

古往今来,权贵者请客,吃的不是什么美味,而是价格。吃过燕窝应该都知道,没什么滋味不说,营养价值上嘛!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镜花缘原文称之为'粉条子’,让人忍俊不禁。

吴之祥还曾这样比喻:如果有一天倭瓜变得很贵,是不是说有钱人请客都要吃倭瓜了呢?

等所有山珍海味都吃腻了,最后也只能吃金银了吧!

第四论:斥责不道德的市井妇女。

这里咱们提一个代表性人物,水浒传中的王婆。平时干些保媒拉纤,但祸害良家妇女的事也不少干。

原文中,潘金莲并没多么水性杨花,但实在架不住王婆的三寸不烂之舌。

最后的结局,可悲可叹。

遇到王婆这种人肯定没有好结果,但如果娶了王婆这种女人呢?那简直是惨到家了。

家里鸡飞狗跳不说,更可怕的是有了这种后妈,枉死城中不知道多了多少小鬼。

第五论:驳斥缠足,属相婚配之说。

不知道什么时候,士大夫阶层有了一种病态美,渐渐又延伸到了百姓阶层。妇女们深受荼毒,缠足本为美而设,但最后却造就了一种畸形的风俗。

李汝珍能在清代提出这种反对声音,实在太可贵了。可惜,一家之言难以与千年陋习对抗。

既然抽了儒家和佛家的嘴巴子,道家自然也逃不过去。

李汝珍又借吴之祥之口,驳斥了属相婚配的荒谬说法。

十二生肖本为历法单位,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种迷信说法,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男婚女嫁的殿堂。

属龙的就一定尊贵?属鼠就一定卑贱?属蛇的就一定阴毒?属羊的就一定好欺负?

滑天下之大稽。

漫夜说句题外话,古埃及的十二生肖还有猫呢,这该配哪个属相?

综上五论,不难看出李汝珍是一位极为大胆的小说家。能在封建社会提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论题,在现在看来振聋发聩,而在那个腐朽的年代,恐怕不是什么好事。甚至会招来天下人的冷眼。

可惜,世界上道理就那么多,可又有多少人肯听呢?如果特立独行,必然会被社会主流所不容。

这也可能是镜花缘始终火不起来的原因吧?

如果您有不同意见,可以写在评论区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