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潘书朋:教育不是在制造恨,而是传递爱
教育不是在制造恨,而是传递爱
文/潘书朋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有这样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那就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们如何正确做人。
试问我们今天的教育做到这一点了吗?恰恰相反,我们很多孩子在经过了一段学校的教育之后,竟然沾染了很多成人的习气,已经不太会说“孩子话”了,有些孩子的成熟与老练,让人如此地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今天孩子这是怎么了,为何看不到原本属于他们的那份童真与质朴?
前几天和几个孩子的一次谈话,孩子们一句无意之谈,却让我感到心里一震,孩子们为何不敢说真话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前几天为了调查一下孩子们在家学习的作息时间,以获取孩子们在家的第一手信息,于是有的班主任让孩子们把自己在家学习的作息时间。这本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接下来发生的情况让人不得不引起深深的思考。
在经过了双休之后,孩子们把自己在家学习的作息时间表上交了。看着孩子们的作息时间表,让人不得不有所怀疑,如果按照孩子们提供的时间表,孩子们应该在双休期间不会太累,那么为何每当到了星期一上学的时候,孩子们的状态是如此低迷。
后来我私下里偷偷询问了几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你们双休写作业到什么时候?当孩子们告诉真实情况的时候,我心里震惊了。原来孩子们上交的作息时间表是假的,根本不是真实的作息时间。
当我不解地问他们:为何你们不写真实的作息时间。孩子们一脸委屈的样子:不敢。
一句“不敢”,让我感到了无奈。我们的孩子为何如此害怕说出真话。这不由得不让人想起了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由于孩子们刚刚进入毕业班的学习生活,对于彼此(指的是老师的性格特点)并不太了解,当需要孩子们提供在家的作息时间时,很多孩子其实写的都是真实的作息时间。结果一些写作业时间过长的孩子遭到了一顿训斥,接下来的事情就变得更加糟糕起来。在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一些“聪明”孩子就开始不说真话了,竟然把自己在家的作息时间进行“造假”了,只是为了不会遭到训斥,也是为了博取老师的欢心。
通过这件事情我一直在不断地思考:我们的孩子为何不敢说真话了?这到底是谁的错误?我们今天的教育为何会让孩子们感到害怕?我们的孩子为何会变得如此“世俗”?
记得以前《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一书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雷夫就曾经努力用信任取代恐惧,做学生可以信赖的依靠,让孩子们不会在教室里感到害怕,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彼此信任与心灵的交融。
可是看看我们的孩子竟然因为害怕而不敢说真话,这真是失败的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的败笔之处。有时我总在想:为何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不会微笑了?是谁夺走了老师们的温柔?我们到底要制造多少恐惧与痛苦的回忆给孩子们呢?
其实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那就是“考试分数”在主宰者学校教育的一切。看看那些教学成绩“优秀”的老师,有几个是和风细雨地和学生平等交流,更多地时候是带给孩子们是害怕,因为惧怕才会不得不全力以赴地学习这些老师的学科,仔细想来,这样的教学业绩到底有多少可以值得骄傲的地方。因为在获取所谓的“高分”的同时,却丢掉了“仁爱”与“宽容”,渐渐地也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幸福完美的教育生活,因为自己的一些“强势”做法只会给孩子制造恐惧,带来心灵的阴影。
我们的教育是在传递爱,不是在制造恨。给孩子们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用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这才是高明的教育之道。
只有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教养,才会付出自己的真爱!唯有此,才会真心在教书育人中体会到那份完美的幸福感!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