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郴州市 2021 届高三第一次测试
一、 选择题: 本题共 15 小题, 每小题 3 分, 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W 市常住居民只有 1 . 6 万人左右, 城市规模虽小, 却是南极科考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 也是众多高端游客青睐的旅游胜地。据此完成 1 -3 题。
1.W 市位于
A. 澳大利亚
B. 新西兰
C. 阿根廷
D. 南非
2. 导致 W 市成为南极科考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的主要因素是
A. 劳动力
B. 经济
C. 地形
D. 位置
3. W 市面向游客的商店主要出售旅游纪念物和
A. 文艺书籍
B. 家用电器
C. 御寒用品
D. 高档木制家具
【答案】
1.C2.D3.C
【分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四个国家中,只有阿根廷位于南美洲,故W市位于阿根廷,故选C。
2.W市位于南美洲最南端,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半岛隔海相望,是世界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地区,因此成为南极科考理想的起航和补给基地,地理位置优越。故选D。
3.由于南极洲气候严寒,赴南极旅游和考察必备防寒物品,故W市面向游客的商店主要出售御寒用品,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通过读经纬网图,判断图中地区所处的位置。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 。治沟造地是乡 村振兴背景下, 集支渠排水灌溉、 防洪坝系建设等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 综合整治模式, 实现了 乡 村生产、 生活、 生态协调发展。延安市治沟造地工程已经完成预期目 标, 但因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约 20%的新造地撂荒。据此完成 4-6 题。
4. 下列选项中, 属于第一阶段的预期目标但没取得理想效果的是
A. 增加耕地面积
B. 增加粮食产量
C. 增加林草面积
D. 遏制水土流失
5. 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评估, 第二阶段治理措施的弊端主要是
A. 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B. 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C. 植被覆盖率高易发火灾
D. 治理水土流失的效果欠佳
6. 针对新造地撂荒引起的问题, 宜采取的措施是
A. 加大开荒力度
B. 增加粮食进口
C. 鼓励农地流转
D. 完善水利设施
【答案】
4.D5.B6.C
【分析】
4.由图示可知,该区第一阶段是开挖梯田,梯田可增加沟壑区耕地面积,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但会减少林草面积,增加林草面积不是开挖梯田的目标;梯田建设对于坡地来说平整了土地,利于缓解水土流失,但不能遏制水土流失。选D正确。
5.第二阶段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主要是从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利于生态修复,利于缓解水土流失;但只注重生态建设,不注重农民经济发展,不利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建设不会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火灾与植被覆盖率多少无大的关系。选B正确。
6.村民外出务工导致约部分的新造地撂荒,所以针对新造地撂荒引起的问题,应鼓励农地流转,加强土地的利用,减少撂荒;加大开荒加度,可能加大撂荒数量,不可取;增加粮食进口,也会加大土地的撂荒;完善水利设施,与村民外出务工导致撂荒无关联,不能避免撂荒行为。选C正确。
【点睛】梯田的作用: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梯田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形态受居民通勤条件、 工业产业类型、 居民环保意识等要素的影 响。位于江淮地区的 Y 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在 1 979-201 7 年经历了 强—弱—强的演变过程。下图示意 Y 市 1 979-201 7 年期间的居住—工业空间关联模式。据此完成 7-9 题。
7. Y 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模式在 1979-2017 年的演变顺序依次是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丁→丙
C. 丙→丁→甲→乙
D. 丁→乙→丙→甲
8. 在电动助力车取代自行车成为主要通勤工具、 通勤距离显著增加的阶段, 其对应的居住—工业空间关联模式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 在丙模式中, 布局在工业空间的产业部门可能有
A. 甘蔗制糖厂
B. 水泥厂
C. 高端服装厂
D. 有色金属冶炼厂
【答案】
7.B8.D9.C
【分析】
7.读图可知,图中四个模式中丁模式的居住空间和工业空间完全隔离分开,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为四个模式中最弱。甲模式和乙模式中城市功能分区较少,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较强,此两种模式应该为城市发展较早时期。乙模式中居住空间和工业空间的边界相互穿插、渗透,中间没有隔离带,因此乙模式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比甲模式更强。丙模式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较强,城市功能分区较多,此模式应该出现在城市发展较晚的时期。故Y市居住—工业空间关联模式在1979-2017年的演变顺序应该是乙→甲→丁→丙,故选B。
8.通勤距离显著增加的阶段应该是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最弱的阶段,四个模式中丁模式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最弱。故选D。
9.丙模式居住—工业空间关联强度较强,城市功能分区最复杂,城市发展水平最高。因此在丙模式中,布局在工业空间的产业部门最可能是技术要求较高的高端服装厂,而甘蔗制糖厂 、水泥厂、有色金属冶炼厂对技术要求不高,对原料的要求较高。故C对,ABD错。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对图的阅读和题干材料信息的解读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进行试题解答。
为排除城市热岛效应等干扰因素,选取位于郊区的甲、乙、丙、T 四个气象站多年观测数据研究某直辖市的气候变化趋势。研究表明, 该直辖市近百余年经历了 两次明显的增暖 时期(1937-1953年和1987-1999年) 。下表为两次增暖期的年、 冬季气温相关数据(单位: ℃) 。据此完成 10-1 2 题。
注: ①气候要素多年平均值以 1 961 -1 990 年为基准;
②气温距平是指某时段的气温平均值与对应基准值的差值。
③气象站海拔: 甲, 4. 6m;乙, 4. 0m;丙, 4. 4m;丁, 5. 5m
10. 该直辖市为
A. 上海市
B. 天津市
C. 北京市
D. 重庆市
11. 该直辖市两次增暖期均体现出日夜增温的不对称性, 具体表现为
①1937-1953 年:白昼增温为主 ②1937-1953 年:夜晚增温为主
③1987-1999 年:白昼增温为主 ④1987-1999 年:夜晚增温为主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据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推断,该直辖市 1987-1999 年较 1937-1953 年明显减少的是
A.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B. 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C. 地面的植被覆盖面积
D. 天空中的云层厚度
【答案】
10.A11.B12.A
【分析】
10.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该地的年平均气温大于0℃,说明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天津市和北京市排除,BC错误。重庆市位于第二阶梯上,平均海拔在100米以上,D错误。上海平均气温高于0℃,且郊区的四个气象站的海拔符合上海是的地势特征,A正确,故选A。
11.从表格数据可以判断,1937~1953年,最高温比距平多1.72,说明白昼增温为主;1987~1999年,最低温比距平多0.68,说明夜晚增温为主。①④正确,故选B。
12.两次增暖期的日较差相比,明显减小了,说明阴雨天气增多了,大气的削弱作用比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变少,A正确。天空中的云层厚度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BD错误。单纯从气温日较差,无法判断地面植被覆盖面积的变化,C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图表数据的判读,仔细阅读材料,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从中获取增暖其的气温变化特点,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分析。
图 1 示意山河相间、岭谷纵贯、平行排列的“三江并流” 最狭窄段。图1所示区域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的孟加拉湾,甲山山顶年降水量达3000mm以上,乙山则减至1000-1200mm,至云岭北段仅600-900mm。甲山、云岭北段的西坡年降水量均随海拔上升而增加;甲、乙两山年降水量均是西坡多于东坡,但云岭北段年降水量西坡少于东坡。白马雪山是云岭主峰,位于云岭北段,图2示意白马雪山附近气象观测点分布。据此完成13-15 题。
13. 德钦县地处三省交界, 该三省的行政中心分别是
A. 贵阳 昆明 成都
B. 昆明 成都 拉萨
C. 成都 拉萨 西宁
D. 拉萨 西宁 贵阳
14. 给图 1 所示区域带来大量降水的盛行风是
A. 西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15. 云岭北段西坡年降水量少于东坡, 其原因包括
①澜沧江河谷过于狭窄 ②水汽受云岭北段西坡抬升距离短
③云岭北段与乙山高差小 ④云岭北段东坡对水汽抬升作用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3.B14.A15.A
【分析】
13.德钦属于云南省,位于云南、西藏和四川交界处,该三个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分别是昆明、拉萨和成都,B正确。故选B。
14.由材料可知,图1所示区域降水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可知为南亚季风,该季风夏季吹西南风可将印度洋的湿润气流带至此地,带来丰富的降水,冬季吹东北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基本无降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云岭北段西坡年降水量少于东坡,主要为澜沧江河谷过于狭窄,不利于湿润气流的深入;水汽受云岭北段西坡抬升距离短,无法形成丰沛的降水;云岭北段与乙山高差小,;湿润气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云岭北段东坡对水汽抬升作用不明显,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选A。
【点睛】东亚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南亚季风则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的,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
二、 非选择题: 本题共 4 小题, 共 55 分。
16.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太平洋西南部群岛国 B 国, 人口约 600 万, 主要集中在沿海狭窄平原。新几内亚岛是该国主陆所在岛屿, 多山, 有一条连绵延续的中央山脉横贯全岛。该国生态保护较好, 近年来在科考调查中发现了众多新物种。目 前, 该国经济较为落后, 陆地交通落后, 仅城市内部有会路通车, 以初级产品(矿石、 椰子等) 输出为主。响应“一带一路” 倡议, 该国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 近期更是邀请中国 Y 集团 投资创建椰汁生产基地。右图示意 B 国主要陆地分布。
(1)评价 B 国承接 Y 集团椰汁生产基地转移的条件。(6 分)
(2)简析近年来在 B 国发现众多新物种的原因。(6 分)
(3)用粗线条绘制中央山脉在 B 国范围内的山脊。(2 分)
【答案】
(1)优势:椰子产量大,原料充足;经济欠发达,廉价劳动力丰富;政府支持。
劣势:工业基础薄弱(或社会协作条件差);陆地交通落后,原料运输困难。
(2)B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复杂,生物生长环境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群岛国家,受外界干扰少,生物独立发展;山区人类活动少,植被茂密,物种不易被发现。
(3)如图所示。山脊若与水系相交,该小题不得分。
【分析】
【详解】
(1)读图可知,B国为巴布亚新几内亚,该国位于赤道附近,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主,盛产椰子,为椰汁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该国经济较为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该国为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希望与中国开展多方面合作,有政府的支持。但是经济较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社会协作条件差;该国主陆所在岛屿多山,陆上交通落后,原料运输不便。
(2)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地形起伏大,自然条件复杂多样,生物生长环境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为群岛国家,被海洋包围,远离大陆,受外界影响小,生物在独立的环境下发展,逐渐进化为独特的新物种;山区地形起伏大,人类活动干扰少,新物种隐藏在茂密的丛林中,不易被发现。
(3)如图所示。山脊线应画在主要河流的源头,山脊不能与水系相交。
17.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16 分)
美国国家荒野风景河流体系(NWSRS) 是全球最早建立的河流保护地类型。NWSRS 反对整治河道、 裁弯取直、 消除河道分汉、 梯级开发、 整理河谷滩地等常见的河流整治措施。很少有整条河流都设置为国家荒野风景河流(NWSR) , 通常只有部分河段成为 NWSR,同时一 条河也有可能出现多处 NWSR。美国遴选 NWSR 的标准有三个: 一是杰出价值,指生态价值、 科考价值、 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二是水质优良;三是无坝, 河流保持自 流状态。在实际 遴选 NWSR 时, 通常会忽略“杰出价值” 中的两项价值。下图示意美国本土基于自 然地理分区的 NWSR 空间分布。
(1)结合美国国家荒野风景 河流的分布特点, 判断美国实际遴选国家荒野风景河流时忽略了哪两项“杰出价值” ,并说明理由。(6 分)
(2)分析美国国家荒野风景河流主要分布在河流上游的原因。(6 分)
(3)从河流生态作用的角度,简述国家荒野风景河流体系反对河流整治的目的。(4 分)
【答案】
(1)(忽略了)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理由:美国平原地区开发历史(较山地、高地)悠久,(平原地区)河流(多为河流中、下游,)具备的杰出价值主要是历史、文化价值;美国平原地区的荒野河流占比小。(从山地、高地河流具备较高的生态价值、科考价值方面作答,亦可。)
(2)河流上游主要流经山地,人为干扰小,生态系统保持较好,生态、科考价值高;水质优良;防洪压力和水资源利用需求均较小,修建大坝的需求少,河流易保持自流状态。
(3)①维持河流的自然状态(自然河道、沿岸湿地、河流长度、流速等);②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丰富生物多样性;③保障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分析】
【详解】
(1)读图可知,美国国家荒野风景河流主要分布在美国的高地和山地,平原地区分布少;美国平原地区多为河流的中下游河段,开发历史早,对河流开发利用的比较充分,历史和文化价值比较高;山地高地的河流多为河流上游,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少,河流的生态价值和科考价值更加突出;由此判断,美国实际遴选国家荒野风景河流时忽略的河流杰出价值是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结合上题分析,美国国家荒野风景河流突出的河流的生态价值和科考价值,河流上游多分布在山地,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人为干扰少,河流水质好;人口稀少,产业分布少,防洪压力和水资源利用需求均比较小,修建大坝的需求少,河流易保持自流状态;上游生态系统保持好,生态价值和科考价值高。
(3)河流生态主要包括湿地、生物多样性、河流水质等方面。反对河流整治,有利于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如自然河道、沿岸湿地等;有利于扩展河道宽度,延长河流长度,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强河流的自然生产力和对污染的净化能力。
18.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 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 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 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未完全退化前, 冠下水、 土、 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从水源补给角度分析, 荒漠化是地下水位下降、 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的过程。塔里木盆地北部的 荒漠化表现为草甸退 化为灌丛再退化为沙漠的过程。右图示意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 过程与肥岛效应强度变化关联模式。
(1)简述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的原因。(3 分)
(2)描述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的强弱变化,并从水源补给角度说明灌丛化阶段肥岛效应强度变化的原因。(6 分)
(3)从保障灌丛生长水量的角度,针对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4 分)
【答案】
(1)(与灌丛间空旷地带相比,)灌丛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减少蒸发,(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
(2)(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肥岛效应增强。
(3)(增加水量补给)①适时适量引水灌溉灌丛;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证生态用水。(减少水量支出)①修剪灌丛,缩小冠面(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减少生长用水量):②控制灌从生长数量;③(灌从冠下及灌丛间)铺设草方格,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分析】
【详解】
(1)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指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丛下方土壤养分富集,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灌丛可以截留降水,冠下遮阴,可以减少蒸发,因此冠下土壤水分含量高于周边;降风滞尘,截获沙尘;灌丛凋落物及冠下动物排泄物补给表层土壤有机质,因此灌丛冠下水、土、肥数量均高于灌丛间空旷地带。
(2)据图分析可知,在塔里木盆地北部荒漠化过程中,肥岛效应先增强后减弱。据材料可知,肥岛效应强度与灌丛生长状况密切相关,灌丛化阶段,地下水位下降,浅层土壤含水量减少,根系更深的灌丛较根系浅的草甸能获取更多的水分,因此肥岛效应增强;而沙漠化阶段,灌丛退化为沙漠 ,肥岛效应减弱。
(3)退化初始阶段的灌丛提出合理保护措施应从增加水量补给或减少水量消耗等角度分析。例如适时适量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灌丛;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保证生态用水。据材料可知,灌丛的冠面越大,蒸腾量越大,灌丛的植株越大,生长所需水量越多。因此可以修剪灌丛,缩小冠面,从而减少蒸腾量,削减灌丛植株,从而减少生长用水量,控制灌从生长数量;还可以在灌从冠下及灌丛间铺设草方格,改善地表性状,增加截水面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治理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应该退耕还林,退耕还牧。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诀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19. 阅读图文资料, 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造礁珊瑚生活在浅海区, 总的生长趋势是不断向上靠近海面生长。珊瑚礁是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等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 根据珊瑚礁与陆地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岸礁、 堡礁和环礁。我国南海以环礁为主, 其珊瑚礁沉积为二元地质结构, 即表层为珊瑚碎屑沉积, 下层为已成岩的礁灰岩。下图示意岸礁→堡礁→环礁演变过程。
(1)从地质运动和造礁珊瑚生长习性角度,解释岸礁→堡礁→环礁的演变过程。(6 分)
(2)说明环礁礁灰岩上珊瑚碎屑沉积的成因。(6 分)
【答案】
(1)岩浆喷出海面形成锥形火山岛,造礁珊瑚在火山岛周围浅海生长,紧贴火山岛形成岸礁;(板块运动导致)火山岛逐渐下沉,造礁珊瑚持续向上靠近海面生长,期间形成的珊瑚礁与锥形火山岛有水域相隔,形成堡礁;火山岛完全沉降入海,造礁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礁内全为水域的环礁。
(2)灰岩在风化、侵蚀作用下产生珊瑚碎屑;经海浪搬运作用至礁灰岩顶部沉积;(高、低潮海面间的)部分珊瑚碎屑经风力搬运至高潮海面之上沉积。
【分析】
【详解】
(1)通过材料及图文可知,首先是通过岩浆喷出海面形成锥形火山岛,造礁珊瑚在火山岛周围浅海生长,紧贴火山岛形成岸礁;其次是地壳运动导致火山岛逐渐下沉,而造礁珊瑚持续向上靠近海面生长,逐渐珊瑚礁与锥形火山岛有水域相隔,形成堡礁;最后随着地壳运动,火山岛继续下沉,直至完全沉降入海,而造礁珊瑚仍向上生长,形成礁内全为水域的环礁,这就是岸礁→堡礁→环礁的演变过程。
(2)环礁礁灰岩上珊瑚碎屑沉积会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的过程。首先灰岩受外力作用风化、侵蚀等作用产生珊瑚碎屑;然后珊瑚碎屑受海浪搬运作用至礁灰岩顶部沉积;同时,也有部分珊瑚碎屑经风力搬运至高潮海面之上沉积。
说明:广州中学地理组为本公众号曾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