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君科普 | 与“癌症家族”130多年的抗争史!

癌症的发展历程“源远流长”,无论是古希腊医学之父希伯特拉底对癌症进行的“螃蟹”描述,还是我国古代王叔和《脉经》里的“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距今都已经几千年的历史,究竟世界上的第一例癌症患者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

当然,这也不是我们今天谈论的主要话题,今天我们主要来说一下自1884年肿瘤根治手术诞生以来,人类与癌症的抗争史!

这130年来的血雨腥风,展示了人类不屈与进取的执着追求,同时也体现“癌症家族”的狡猾与顽固。

自古正邪不两立,总结这130多年的交锋,虽然人类还未取得全面性的胜利,但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人称之为“癌症治疗的三次革命”。

第一次革命

放疗和化疗

也许经常听说,但未必了解!

放疗是指直接利用高能量射线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其实放疗的本质是一团高能粒子直接轰击肿瘤细胞,小机枪突突死你…直接破坏细胞的DNA,或者通过电离产生自由基,从而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的存在,开启了放射治疗的大门。1898年,居里夫妇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为放射性治疗奠定了基础。

而化疗是指使用具有抗癌功效的化学药物消灭癌细胞的治疗手段。氮芥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瘤化疗药物,它原本是二战中的生化武器,通过改变肿瘤DNA结构来杀死癌细胞。

经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后,美国 FDA于1949年批准将氮芥用于治疗霍奇金淋巴瘤,此后,化疗科学领域迅速进展,直到今天,氮芥仍在霍奇金淋巴瘤的联合化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化疗采取“以毒攻毒”的治疗方式,虽然对血液系统的肿瘤效果颇佳,但对大部分实体瘤却无能为力,只能短暂延长一小部分患者的生命,还要给患者带来痛苦不堪的副作用。

治疗方案的不足,继而刺激我们不断思考,进而迎来了第二次革命

第二次革命

靶向治疗

尽管手术、放疗、化疗延长了不少患者的生命,但“殃及池鱼”的疗法,牺牲了许多无辜百姓,也无法做到精准杀死癌细胞,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可特异性消灭癌细胞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治疗手段。

DNA双螺旋结构的破解,在基因层面上加深了科学家对癌症的了解,他们认识到癌细胞是因为基因突变而产生,科学家们聚焦于对突变位点进行针对性治疗的研究,最终靶向药物应运而生。

靶向药物又被称作生物导弹,区别于化疗的“敌我不分”,靶向药物进入体内后,会精准地瞄准并与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挥作用,从而特异性地消灭癌细胞而不影响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

但癌细胞何等狡猾,稍微来个靶点基因的突变,摇身一变换个皮囊继续作恶,靶向药物因认不出癌细胞而失去疗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癌症患者在接受分子靶向治疗后的几年内出现耐药性的原因。

第三次革命

免疫疗法

前两次革命我们与癌细胞硬碰硬,无奈它不讲武德,打不过就逃,易容之后再次为非作歹。

癌细胞动不动就突变,而且各类癌细胞五花八门,没有一种靶向药物能够战胜所有癌症,那怎么办?

聪明如人类,我们将目光转而聚焦于人体内的天然抗癌战士——免疫系统。与前两次革命截然不同的是,第三次革命——免疫疗法针对的是免疫细胞,也就是通过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你变任你变,我以不变应万变。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一是提高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甚至能治疗已经远处转移的晚期癌症;

二是可以治疗大部分类型的癌症,让异病同治成为现实;

三是正常的免疫系统可以防止癌细胞进化出耐药性,从而降低癌症复发率。

免疫系统全身巡逻,一经发现异常入侵,立惩不怠。

免疫疗法用于治疗实体瘤时,PD-1/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对肺癌、黑色素瘤、肾癌、膀胱癌、头颈癌效果颇佳;用于治疗血液癌症时,CAR-T细胞疗法对B系急淋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有治疗效果。

免疫疗法因其强大的杀癌作用和无毒副作用而在2013年被顶级学术期刊评为最佳科学突破,在2018年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130 多年来,随着我们对癌症的认识日益加深,我们对于癌症的治疗技术也日趋更新,战胜这个“家族”也是指日可待。

我们时刻期待着它们“俯首称臣”的那一天的到来… 

声明:本资料中涉及的信息仅供参考,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或指导。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任何个人或机构转载需获得找药宝典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标注来源“找药宝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