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层次越高的人,越“看谁都顺眼”,能懂的情商都不低
元末明初诗人仇远曾作诗感叹年华易逝:“人到中年万事慵,我今况是六旬翁。归心已薄西湖水,余力重修古泮宫。”
有心无力是很多中年人的感慨,虽然孔夫子说“六十耳顺”,但人到中年时就不要太挑剔了,毕竟很多事情都不会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
看谁都不顺眼,是年轻人的特质,他们就像蒸蒸日上的朝阳,有很多精力和时间可以浪费,但中年人却好似正午阳光,转眼就要西斜了。
到了中年这个阶段,就要明白一个道理,看别人不顺眼,其实是自己修行不够。人到中年,层次越高的人,越“看谁都顺眼”,这种人情商格局眼界高都不低。
一、情商高的人,懂得尊重人之间的差异
生活中很多人张口闭口都要提情商两个字,作为一个比较时髦的词汇,最初是心理学的专业术语,简单地说就是情绪、意志、性格、行为习惯。
一个人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否有共情心理和坚强的意志,都会被当做评判情商高低的参数。
生活中有一种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因为他们无论在任何场合,都能和身边的人聊得来,并且还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并得到大家的信任,最重要的是在和别人相处时,不仅特别懂得分寸,而且还能巧妙地化解尴尬,让每一个和他相处的人都如沐春风。
这样的人不仅情商特别高,而且还能成为一个很好的领导者。情商高的人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还记得国学大师曾仕强老师,曾讲过一个“三季人”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先是请教孔子的弟子,问他:“一年有几个季节?”
但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于是两个人便为此争论起来,听到声音之后的孔子来到院子里,告诉那个人:“一年有三季”,于是那个提问的人心满意足的走了。
后来弟子不解问孔子:“老师,你教我们的时候说一年有四季啊,为什么现在又说三季呢?”
孔子大笑着说:“难道你没发现此人身着青衣吗?它并不是人而是一只蚱蜢托生,春季而生、夏季繁衍、秋季而亡,他哪里见过一年四季。”
所以人到中年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由于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所以见识和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也不一样,没必要和这样的人争论。
作家亦舒曾说:“每个人说另外一个人,道理总是一箩筐一箩筐,丈八的灯,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君子和而不同” ,伏尔泰有一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其实,很多事情想明白了,就看啥都顺眼了。
二、情商高的人,习惯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是一副大家都比较熟知的对联,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寥寥无几。
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说白了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偏让别人去做到,完全违背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到中年如果还一事无成,不如学得宽容一点,这样不仅会让自己很轻松,而且也会让别人好过。
夫妻之间更应该做到相互包容,如果丈夫平时不爱做饭、洗碗,妻子就要换一个角度让他去拖地,而不是死盯着他做饭、洗碗,实在不行自己全干了又能如何,反正总比吵架划算。
家长对孩子也要宽容,这种宽容要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孩子犯错误是人之常情,如果他们不犯错就不是小孩了。
所以家长要知道小错不用过于苛责,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明白做错事不对的道理,而不是发现孩子一点小错就打骂,这样根本教育不出好孩子。
晚清名臣曾国藩当年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就曾明白了做人要宽以待人的道理。上学的时候他的课桌摆放在窗户旁边,有一位不懂礼貌的同学,却偏偏说曾国藩的桌子挡住了光线。
可是曾国藩却不与他争辩,只是默默地把桌子换了个地方。还有一次曾国藩中举人时,曾让他挪桌子的那位同学,竟然认为是曾国藩夺走了屋子里的风水。
虽然同学们都看不过去并为他抱不平,但曾国藩却劝阻同学不要吵架。后来他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曾经那个乖张的同学却名不见经传。
所以古之圣人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现在的中年人还有什么理由,不做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呢?
结 语
萨克雷曾说:“这世界是一面镜子,每个人都可以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
人到中年穷也罢富也好,毕竟这个世界上的平凡人是大多数,既然没有实现年轻时的理想,就要做一个看谁都顺眼的人。因为当你看别人顺眼时,别人也不会把你当眼中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