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海南骑行14,神州半岛到三亚-兴隆农场
第五天,2021年3月17日,神州半岛到三亚,144公里
神州半岛这家酒店有免费巴士发往海棠湾国际免税店,老婆坐车去海棠湾,我从今天开始单飞。
今天路过的第一个点是南燕湾,位于礼纪镇东南部,濒临南海,和石梅湾相连。因有春燕渡寒栖身之地,故名“南燕”。县志说“南燕湾巨石林立,瀑布飞溅,沙滩雪白,岩石广阔,风景迷人。”
南燕湾对面的加井岛,右边是石梅湾所在的海岬
南燕湾背倚港门岭
下坡后到石梅湾,从威斯汀酒店外的小道绕到海滩。在凤凰九里书屋对面的沙滩上立了一块大牌子,上书“海南最美海湾”,据说是《非诚勿扰2》取景地(之一)。石梅湾由两个形如新月的海湾组成,长六公里的碧海银滩,白沙碧海,蓝天流云,自成画卷,更有青梅翠带,溪流湖泊,秀屿奇石,细浪柔沙,美不胜收。
清代,石梅湾一带归陵水县管辖,当时没人在意这儿是否最美海湾,他们很担心外人前来砍树,因此上诉陵水县府,要求禁止砍伐山中的树木。县府听取了乡人的诉求,发文禁伐。
万宁旅游公路到石梅湾为止,不再向西南延伸,那里是高速公路G98。我需要沿兴梅大道,先向西北骑8km,再左转进入兴隆莲兴西路,5km左转进入G223国道。
兴隆原是个小墟市,乾隆年间形成集市。相传清朝官员冯公宝路过此地,察其地理物产,为之命名“兴隆”。
1950年前,兴隆地区乃不毛之地,疟疾盛行,令人生畏。墟市间有几间低矮茅屋,卖土糖果、烟丝,有理发店2家。1951年,国家安排700多名难侨分三批来兴隆垦荒种植。1952年成立集体农庄,尔后继续吸收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还有一些客籍人。1956年改为兴隆华侨农场。
兴隆农场以种植橡胶为主,与其他农场类似,在初创时期缺乏经验,在平原地区种胶失败。1953年后,总结“依山靠林”的植胶方法,胶树成活率提高,1956至1957年,橡胶生产得到稳定发展。
橡胶树成活到稳定出胶有一个过程,为解决短期生活的问题,采用“以短养长”的做法,就是用咖啡、香茅、水稻等短期作物收入来弥补橡胶等长期作物收入,兴隆的归国华侨从海外引进咖啡种植。
万宁市南部与海南陵水县相临,以牛岭为界。冬季,北侧的万宁有时阴雨蒙蒙,空气湿润寒冷,而南侧的陵水却往往阳光灿烂,气候宜人。兴隆华侨农场以及周边几个村镇,位于这一特殊气候的交界处,生长出来的咖啡豆与众不同,品质优良。
兴隆咖啡的主要产区处于太阳河中游,河水清澈,水质良好。产地范围属丘陵地带,表土深厚,土壤有机质丰富,适宜咖啡的生长。
太阳河
咖啡的大粒种虽然高产,但品质口感差;小粒种虽然口味极佳,但其生长环境为高原气候,兴隆海拔很低,也不适宜。所以兴隆种植的为中粒种咖啡,据说兴隆咖啡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不过我没本事分辨出来,感觉都很苦。
2007年12月2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兴隆咖啡”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转入G223国道后,看了一眼(高德)地图,发现前面有“洪常青就义遗址”,顿时懵圈,洪常青不是电影中的人物吗?标示遗址就在国道边,就去看看吧。
那是一棵大榕树,树干上有块标牌,说是“电影《红色娘子军》拍摄场地之一。绕着榕树转了一圈,遇到一位大妈,是南林农场常青队的老职工,指着榕树根上的那个窟窿,说是当年拍电影时,洪常青就是在这个窟窿里被南霸天烧死的。
常青队的队部,好像被废弃的样子
大榕树
树窟窿
南林农场的前身是海南军政委员会橡胶处于1951年建设的陵水垦殖所,1954年改为南桥垦殖所,1955年8月改为南林垦殖所,1957年改为南林农场。1959年划归万宁县。
南林农场与南桥镇,分分合合,很热闹,现在应该是分开的。
1990年时,南林农场主要种植橡胶,种植面积为85,000多亩,其他的椰子、槟榔、胡椒种植面积基本都在2,000亩左右。现在这个比例应该改变了,我看到有大片的桑蚕田,属于南桥镇,南林农场应该也差不多吧。
宣传口号是:一户种好三亩桑,脱贫致富奔小康。
有了桑树,就可以发展丝绸和文化。
骑到此处,骑友多了起来,仔细一看,都是前二天遇到过的,他们主要沿着国道骑行,照说路程少很多,看来速度不快,不过前二天都纷纷超了我们。此时大概10点半,看他们样子笃悠悠的,难道要在南桥镇打尖?我脚下用力,超过他们,前面是分界岭,应该有一段上坡路,我打算中午赶到陵水县城吃酸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