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一日一得之理法方药(59)方剂阐微|附子汤里的三焦法(治周身骨节痛、背凉、气喘、汗多)

作者:曾培杰/陈创涛

附子汤里的三焦法

有个病人,女,68岁,周身骨节痛,背凉好几年,平时气喘,汗多,早上刷牙,牙龈容易出血,脉沉细,舌苔白滑。

脉沉细,是阳气不足,补充不了脉道。骨节痛,背凉,是寒邪趁虚而入,收紧经脉。舌苔白滑,乃水湿不化。气喘汗多,是心肾阳气不够的自救反应。

这该怎么办呢?老师说,《伤寒论》的附子汤就很对证,你们只需抓住里阳虚、水湿内停和肢节为寒邪所伤表现的怕冷疼痛这三方面,就可以用好这汤方。

于是开方为:附子10克,红参20克,茯苓30克,炒白术20克,白芍30克,竹茹50克。3剂。

病人吃完药后,气喘、汗多好转,背没那么凉了,疼痛也减轻了。

老师说,药如果对证的话,一般三两服就有感觉。这附子汤是一个三焦汤法。

我们可以看,附子从下焦温煦,白术、茯苓从中焦健运,把湿气化开,红参在上焦加强心脏动力,把阳气布散到四肢去。这样身体阳气制造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加上宣发于上焦,整个三焦气化加强,寒邪得散,水湿得化,所以痹痛怕凉的症状就减轻了。

至于加上白芍,能够缓急止痛,利小便,在一派往上温通、温煦、气化的药里,有白芍从中间往内收,整个附子汤就能体现阳化气、阴成形的思路。

从这里可以看出仲景立方选药阴阳法度是非常分明的,不会搞孤阴不生,也不会搞孤阳不长。除非是急危重症,生命处于阴阳两极的,才重用阳药四逆汤等急救回阳,或重用阴药大承气汤等急下存阴。

但对于常见病,都是升降相因、聚散并调的。这里老师加了50克竹茹,就考虑到病人中间冲脉降不下来而出现牙龈出血的症状,这时在阳化气的同时,还要降冲脉,使气不会化散太过。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