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盈袖 摇曳春秋 | 折扇非“扇”

折扇乃风雅之物,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不管是画作还是影视剧中,主角手里似乎都会有一把折扇。

中国人民邮政邮票中的折扇形象

今天,折扇渐从消夏必须品变为了生活的装饰,那些精美且内涵的折扇,也成为了收藏市场的新宠。

折扇非扇

其实,对于“扇”而言,从生活感转为仪式感,本质上是一种回溯。要知道,扇子,原本就不是拿来扇风的

中国扇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可溯源至三皇五帝时期。

唐·阎立本《步辇图全卷(宋摹本)》

据传,黄帝时代已有“五明扇”,宽长巨大,须有专门人员持着。这种扇子根本没有办法挥动起风,只因它并非用来拂凉,而是为帝王障尘蔽日,实际功能约等于后来的“伞”。

明·佚名《入跸图》

明神宗朱翊钧出行时的“伞”

简单地概括一下,扇子起初就是一种仪式用具,是古代皇家身份的一种彰显。

清·郎世宁《弘历观画图》

康熙身后的孔雀雉尾扇只为装饰

文人画扇

身着冬装,手持折扇,在古时的文人圈子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

关于我们现在常见的“折扇”,起源之说莫衷一是,目前较为明确的记载可见于1500年前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

“褚渊以腰扇障日”。

“腰扇”也就是折扇,它成为市场爆款发生在北宋时期:

“如市井中所制折叠扇⋯⋯展之广尺三四,合之止两指许”。

市井有制,说明折扇的市场规模已经成型。这时的扇面多用纸或者绢。

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就曾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烦恼,时人称之曰“东坡画扇”。

宋·苏轼《墨竹图》

明代时,折扇的选材更为精细,大量外海材料进入国内,冶铁技术快速发展,处理名贵硬木的能力越发精湛。

其中的佼佼者黄花梨、小叶紫檀不仅是明清时期家具、木雕的最佳首选,在扇骨领域也打开了一片天地。

明·仇英《询路图》扇面

成交价:5,750,000 RMB

明永乐帝就曾命内务府大量制作折扇,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众臣,折扇一跃成为国民时尚宠儿,文人雅士以此题诗作画互赠,甚是高雅。

自此之后,折扇也就坐稳了名士的必备清单。风流才情得以通过折扇为媒,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乃至于海外。

闺阁与扇

女子间还曾盛行过一种别致的折扇,其扇面非绢非纸,而是各色半透明的纱,名曰“瞧郎扇”,是当时才子佳人传情的道具。

明·仇英《西厢记》图页

崔莺莺手持“瞧郎扇”

17世纪末,折扇自中国传入英国。至18世纪,折扇已成为欧洲宫廷中订婚、结婚、加冕、欢庆胜利、舞会等重要礼仪中常见的礼物和纪念品。

毕加索《扇子女人》

无论冬夏,一把绢制的折扇是宫廷贵妇必备的随身饰品,以至于当时全欧洲都流行一个法文新词儿:Chinoiserie,即“中国趣味”,或“中国时尚”,指的是对中国风格的工艺品和日用品的爱好。

折扇的构成

传统折扇大致分为扇面、书画、扇骨三大部分。额外还能衍生出扇坠、扇架、扇匣等附加品。

折扇结构示意图

◎ 扇面

扇面是最直观的主要部分,其取材广泛,蒲、葵、棕、藤、竹、苇,绫、绸、绢、纱等都可入扇。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 扇面书画

自宋代起,扇面上的书画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性的标配,甚至成为了与册页、条幅、对联等并列的书法形式,几乎每一个文人墨客,都曾在扇面上小露身手。好友之间书画合璧的共同创作更是难能可贵的趣味。

折扇令名家书画成为了可以在手中把玩的艺术品,也有人将手中最好的扇面装裱之后作为书斋中最显眼的装饰,甚至有不少人会花重金求一柄名家之作用于身份品位的象征。

溥儒、启功《水墨洒金笺扇面》

成交价:1,250,000 HKD

◎ 扇骨

对于内行人士而言,一柄上佳的扇子,扇骨其实占了很大的分量。

古时文人用扇,虽说扇面各有千秋,但大多数人的扇骨所用无非竹骨或松、桧等白木,因此需要洒上香料以增加香气,挥动曰之为“香风”。

《高士水仙图》竹扇骨

张大千、溥心畬画;金西厓刻

成交价:4,025,000 RMB

到了后来,工艺水平以及海运的发展使得红木也能够被制作为扇骨。尤其是黄花梨及小叶紫檀两大珍材,不仅材质细腻,坚固耐用,自带木香的同时还兼顾药性,使用愈久则葆浆愈发凝润,自然成为了收藏级折扇扇骨的“顶配”选择。

左:小叶紫檀扇骨

右:黄花梨扇骨

均为15档制式

扇骨的数量单位叫“方”或者“档”,包括大扇骨与小扇骨都算在内,例如15档、18档等。历史上不同时期扇骨的数量有着较大差别,30档以上则扇骨纤细,常为女性所执。

◎ 扇钉

扇钉是扇子的轴,虽然体积很小,但是却赋予了折扇开合的能力。通常为牛角或金属制成,金属钉一般用于高档的硬木扇骨上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金属扇钉与小叶紫檀木色相衬

拍场新贵

折扇的实用性和仪式感从来没有淡去,它的艺术价值也不只因扇上的美画佳句。

不少近现代书画名家的扇面作品也都有所传世,且各自均在拍卖场上拍出了惊人的数字。“百万一扇面”的情况并不罕见。

齐白石 张大千《花草神仙 梅竹双清》扇面

成交价:3,277,500 RMB

吴湖帆《国华缤纷·行书七言诗》成扇

成交价:2,415,000 RMB

潘天寿《小园花图》成扇

成交价:1,955,000 RMB

古董折扇孤品难求,价格高高在上,令大多折扇收藏爱好者望尘莫及,一些当代艺术家的精品折扇也就成为了文人扇的收藏主力。

牡丹湖石

《牡丹湖石图》成扇

扇骨材质:黄花梨

规格:十寸 十五档

艺术家:包若冰

包若冰 《牡丹湖石图》成扇

以写意画法展现江南园林的一角,园中牡丹盛如朝阳,艳压群芳,甚是动人。

画中主体湖石以“没骨法”绘制,辅以少量皴擦,玲珑有致。

包若冰 《牡丹湖石图》成扇

牡丹以“写意”点,敷色清雅,浓淡合宜,笔法率意潇洒,枝叶亭亭舒展,犹如一位优雅自如的女子。既展现了牡丹绽放的柔美大气,又不觉艳俗。

包若冰 《牡丹湖石图》成扇

题刘禹锡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书画相映成趣,清丽雅致之感扑面而来。

包若冰 《牡丹湖石图》成扇

作者绘制此幅《牡丹湖石图》时正值阳春三月,园中牡丹盛如朝阳,艳压群芳,甚是动人。

包若冰 《牡丹湖石图》成扇

背面题诗为王维所作《红牡丹》,描绘春日牡丹盛开时婷婷婀娜的姿态,与正面画作可谓相得益彰。

包若冰 《牡丹湖石图》成扇

黄花梨扇骨由艺尊轩精制

扇骨选用的黄花梨油润质醇、鬼脸满布。数百年的风雨锤炼使得富贵华丽溢于其形,以如此罕见的黄花梨老料衬托牡丹国色,更助整体气韵。

花间鸟鸣

《花间鸟鸣图》成扇

扇骨材质:小叶紫檀

规格:十寸 十五档

艺术家:包若冰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山茶花以通透的胭脂与花青色点染,花瓣片片分明,叶片翻转,形态清朗。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集古人意气,又不失率真童心。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以浅绿色绘制飞鸟,浓墨重提鸟喙羽翎等部位,通过色彩反差展现寒风中的热烈活力。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花间鸟鸣图》之山茶花敷色澹薄,绘制工整精致,犹如泠冽寒风中默默绽放的一株嫣红茶花,与浅绿色的小鸟共同喻示陆游《山茶》中所描绘的勃勃生机。

包若冰 《花间鸟鸣图》成扇

小叶紫檀扇骨由艺尊轩精制

扇骨以小叶紫檀千年老料制成,坚固耐用、弹而不断。削至直薄后手工打磨至表面圆润,金星、牛毛纹毕现,暗藏的精光恰好契合作品顽强坚韧的精神内核。

艺术家简介

折扇两面,一面是艺术,一面是传承。

折扇之美,来自岁月长河里的文化变迁。

能够在历史道路上走得如此久远,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脉络,远比当一面“扇”来得更为重要。

点小花花,让他们知道你“在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