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命最好的方式,是远离这三种人
孔子厌恶的三种人,一定要远离。孔子厌恶哪三种人呢?他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厌恶紫色取代了朱红色,厌恶郑声搞乱了雅乐,厌恶口舌锋利之人倾覆了国家。这三种现象分别代表了三种可怕而必须远离的人。
01、远离以邪夺正的人
古人以青、黄、赤、白、黑五色为正色,而朱色是五种正色中的赤色,黑色加上赤色就变成了紫色。紫色中有赤色的成分,但比赤色更浓艳美丽,令人喜欢,因而可以侵夺赤色的正统地位。
紫色中有朱红,给人以正义的感觉,但暗藏黑色,意味着以正义的面目出现,而内含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紫夺朱,即是以邪夺正。
王莽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年轻的时候就以孝悌仁爱、知书达礼、生活俭朴而声名远播。
当时王家以外戚的身份,在朝廷中风光无二。王莽对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王凤极为恭顺,王凤重病,亲生儿子都不能够在床前尽孝,而王莽不梳头,不洗脸,亲尝汤药,接连几个月不脱衣服睡觉,侍候王凤。
王莽初入仕途时,清廉俭朴,常把自己的俸禄分给门客,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声名日显。家族地位及个人声望使他迅速爬上了权力的顶峰,在38岁的时候就当上了权倾朝野的大司马。
汉哀帝死后,他失势了一段时间,被迫退隐新都,期间他的二儿子失手打死了家奴,王莽逼着他自杀,获得了朝野一致赞誉。
后来王莽重任大司马,一路受封,直至代天子朝政,称“摄皇帝”;最后,篡夺汉朝称帝,改国号为“新”。
王莽喜爱儒家文化,即位前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受到儒生拥戴,当上皇帝后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但是政策食古不化,大多不合实情,百姓没享受到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终于搞得天下大乱。
王莽打着无比正确的价值观,干着毁坏价值观的事情,可以说是以紫夺朱的典型。
02、远离纵情享乐的人
郑声之乱雅乐有出处。
传说殷朝末年,乐师延为纣王作曲子,纣王非常的着迷而倦于政事。后来武王伐纣,乐师延抱着琴向东逃亡,到了濮水河边投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靡靡之音传出。
公元前534年,卫国的灵公应邀去参加晋国虒祁宫落成大典。半路上夜宿在濮水岸边,半夜的时候,朦胧之中忽有美妙的琴鼓丝竹之音传来,十分悦耳。
他召来乐师涓。乐师涓听了两遍,就掌握了其中的曲调,开始演奏起来,灵公听后,觉得非常的美妙。
到了晋国后,晋国大摆筵席,宴请各国宾客,酒至半酣,卫灵公吩咐乐师涓,速速演奏在濮水岸边所获的妙曲,以助雅兴。乐师涓起初不肯,后来在灵公的严令之下,只得弹奏起来。未等弹完,晋国的乐师旷厉声制止:“此为亡国之音,不可听。”
但灵公不仅不听劝阻,反而随着歌伎翩翩起舞。
卫灵公从晋国归来后,整日沉醉于靡靡之音,贪图享乐,荒于政事,使卫国的政局日渐混乱。
03、远离口蜜腹剑的人
赵高,本为秦国宗室远亲,因精通刑名之学,受到秦始皇的重用。
秦始皇崩于沙丘,随同的赵高以一张利嘴游说宰相李斯。说如果太子扶苏即位,肯定是蒙恬当宰相,您的地位就没了,不如咱们合伙拥立胡亥,您可长保荣华富贵。
最终李斯经不住赵高的忽悠,同意诛杀太子扶苏,扶持胡亥即位。
胡亥即位后,赵高又纵容胡亥,不理朝政,日日斗鸡走马,一味寻欢作乐,而赵高趁机把持了大权。
李斯作为辅佐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功臣,在朝廷内外有着巨大的威望,赵高把他当作攫取权力道路上的最大障碍,利用各种手段离间李斯与胡亥的关系,使胡亥失去了对李斯的信任,把他腰斩于市。
在赵高的胡作非为之下,秦国终于大乱,在农民起义的狂风暴雨中迅速崩溃。
像赵高这样巧言利舌,以利害诱惑同僚,以享乐蛊惑君主,言不及仁义,毫无道德底线的阴险小人,就是“利口之覆邦家者”的典型。
▲ 李斯行刑前:大秦忘也
紫之夺朱,是指打着正确的价值观,满嘴仁义道德,实际上是以此为自己谋私的人;
乱雅乐之郑声,是指沉醉于享乐,不顾别人死活的人;
利口之覆邦家者,是指那些口蜜腹剑,包藏祸心的人。
碰见这三种人,一定要远离,他们或使你怀疑人生的正路,或麻醉你奋斗的意志,或表面上言语动听,背地里却害人。离这三种人越远,越能免祸消灾,平安顺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