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清林:盆景为什么需要意境
▲薛以平作品《秋上枝头》(木瓜)
▲郑光作品《钟吾雄姿》(柏树)
【盆景大家谈】
盆景为什么需要意境
原创作者|骆清林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之间关系互相作用的产物。这也是人的意识升华的产物。这种境界是遵循客观事物而产生的意识结果,她具有情景相生和虚实相成以及激发想象的特点,使人身临其境,而得到审美愉悦。即: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由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的因素作用而去为之的相应的行为结果。
然而,意境这个问题,有人说,这是搞不清楚的是什么和无法搞清楚的问题,是高大上的虚无的抽象的东西。这么说,是对还是错呢?我认为,说搞不清楚的观点是错的,至于是否属于高大上的问题,这就仁者见仁了。这就像一篇著名的文章,你读有你的感受,不能因自己读不懂就否定是不好的文章。若今天与任何一个人讲,说盆景创作不需意境,我想没有一个人能接受。但,为什么需要意境呢?我们必须又回到原点来看。
▲石凯作品《碧云出岫》(真柏)
▲李财源作品《麒瑞》(真柏)
人与一般的动物不同,是有意识的。人在于具有高级的意识能动作用,可以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去获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差别,是在于人的追求自我发展。这种自我发展既受本能控制,也受力图从本能出发去创造新的生命意义影响。人的意识可以使人的欲望变成力图创造无限可能的全部意志,这就激发了人的各种不同的内在综合素养,包括先天和后天的潜能,产生内在不同的意识层次。这就是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内在差异。
意境,除了客观景象部分,主要是来自于人的潜意识转化为意识的行为结果,在文字上是一种描述性的释义,在行为上就是创造性的客观实物。
▲张忠涛作品《历尽沧桑》(石榴)
▲石凯作品《恋歌》
盆景为什么需要意境?因为盆景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侧重在于景的概念。这个景既有天然的属性,也有人的意识能动作用的行为属性,是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相一致而形成的境界。由此可见,盆景的自然属性和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属性,两者是缺一不可的,缺了之一,就不是完美的意境了。古往今来,归根到底,盆景的意境,就是在相对的客体上,通过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去创造一个合乎客观自然规律和自己的主观情思一致的符合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的实践出来的结果。在形式上,从一物的景象转变成另一个景象,似乎是意识作用出来的结果。于是有一些人就走上了唯心主义论,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违背客观自然规律,自己想怎么就怎么做,找一个存在感。盆景离开了意境,盆景的艺术性也就缺失了灵魂似的一样。盆景的意境若是违背自然客观规律的,再灿烂也是一盆无法激发审美愉悦的东西。
▲李运平作品《花厅风韵》(真柏)
▲李飞鹏、周云林作品《涛声依旧》(大阪松)
意境,是盆景艺术中的最核心最高级的部分。也可以说是盆景艺术的灵魂。因为,意境中的情景表现,是激发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的最基本的要素,也是艺术的亮点。这是盆景艺术文化通过其特有的生命载体的属性体现。这也就是根据客体的客观性,通过人的意识能动作用,围绕着自己心中的意境去创造出的景象。说白点,就是围绕自己的创作主题以景言志或以景抒情的载体。
▲曹立波作品《岭连浩榆》(榆树)
▲薛以平作品《山林舞曲》(罗汉松)
意境的产生和形成,不是凭空捏造的,均源于人对客观的客体事物的认识。这是如何确立创作出更完美的主题的问题。然而,意境的度量,却受人的自身的素质和对客体的认识以及感悟的广度和深度的相对限制。从现有的客体到创造出另一个客体中去的是息息相关的一个意境想象和创作行为的过程。意境和创作同时也受到客体的客观实在的制约。因此,好与不好,这是关系到人的综合素质差异性问题。由于,意境的产生和形成必然是有不同的差异,多少带有一些个人的感情色彩。这也验证了艺术的百花齐放的现象。意境,从其产生和形成之后的作用,主要就是指导自己去为自己所需要的景象而进行创作的行为活动,让创作的行为活动围绕着景象中的意境不断张扬外延。不管用什么技术手法和格式,都是为了实现意境的境界去创作的。我曾在自己写的一首词《沁园春:盆景》有一句话:看似画魂,读如圣诗。这就是盆景中的意境。
2020年11月8日
▲姜玮作品《千手》(对节白蜡)
▲王建作品《飞天》(真柏)
(以上盆景照片由荷香园主管潮锋拍摄于第十届全国盆景展)
精彩回放:
中国盆景欢迎您!
随时欣赏的盆景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