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腻而不乏张力,探索音乐的更多可能性
文 | 张硕
“我对中山公园音乐堂有种很特殊的感情,从坐在二层看台上的观众,到成为台上演出的演奏家,这里见证了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3月25日,青年钢琴演奏家李达文的独奏音乐会“从暗夜到黎明”在中山公园音乐堂上演。演出结束后,李达文表示,音乐堂完美的声场效果带给他许多即兴的灵感,让他临场加入了一些巧思和设计,“这是一个让演奏家和观众都能充分享受的舞台。”
即兴调整带来意外之喜
除了震撼的声场效果、钢琴悦耳的音色之外,李达文对自己“全国巡演第一站”上的表现也颇为满意,在这场演出中他也成功探索出音乐演绎的更多可能性。如在演奏拉威尔的《镜子组曲》中“悲伤的小鸟”这一乐章时,李达文在原本设定好的“多层次”的鸟鸣声中即兴加入了从远方穿越群山峻岭飞来的小鸟发出的空灵的叫声,这一乐章的呈现也因此变得更加鲜活和灵动。这样的即兴调整也更加具有“代入感”,让观众得以沉浸在五光十色的自然世界中。
巧思设计呈现音乐张力
此次独奏音乐会的五首曲目几乎涵盖了钢琴演奏的所有技巧,对演奏者来说是全方位的挑战,而“重头戏”则是被誉为世界上最难演奏的《伊斯拉美-东方幻想曲》。在李达文看来,精准的表现曲目的难度技巧并非是演奏家追逐的惟一目标,二次创作是否够出彩、能否调动起观众的热情,都是他在演出前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和设计的。在这其中,情绪和体力的调配就显得颇为重要。“从开场的沉重、逐渐温暖迎来朝阳,到下半场万物的复苏,再到欢快起舞,相信观众能逐渐感受到音乐的张力。”在演奏《镜子组曲》的过程中,李达文并不会过多炫技,而是从声音的表现力入手,给观众营造一种瞬息万变的画面和色彩,同时也能更好地积攒体力,最终实现《伊斯拉美-东方幻想曲》中情感的喷薄而出,点燃情绪的高点。
在演出现场,普通观众会惊讶于李达文高超的演奏技巧,而专业观众则更多地为他作品中丰沛的感情流露所打动。中央音乐学院钢琴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附小校长陈曼春,在演出结束后表示:“刚认识李达文的时候,他还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业余小琴童,十几年过去了,他已经蜕变成一个优秀的钢琴家。这场音乐会上,他对钢琴声音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非常丰富,色彩感也非常强。他对每一首作品的表达,都有很强的思想性,这点我非常欣赏。而他对李斯特两首作品的演绎,非常有深度,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国音乐学院附中钢琴系主任许飞教授评价道:“李达文的演奏朴实真诚,同时又具有丰富的色彩感和想象力,令人激动和振奋。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音乐家。”打击乐演奏家王佳男称赞道:“李达文的音乐十分细腻,富有张力,对作品的演绎极具表现力。”
除了众多业内同行的肯定之外,更让李达文的感动的是一封观众写给他的信。信中写道:“感谢你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追求迎合大众需求的音乐环境中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把这种思考人生意义的能量带给世界。”在李达文看来,把音乐带来的美好传递到普通观众中间,带领他们感知音乐,是演奏家能够传递出的最大价值。
李达文中山公园音乐堂音乐会精彩集锦
坚持成就更好的自己
和很多琴童从小被父母“逼迫”学琴不同,李达文走上钢琴之路完全是启蒙老师的“无心插柳”。老师陈佳友意外地将李达文挑选进入幼儿园的“电子琴实验班”后,李达文第一次感知到了音乐的美好。之后他又在刘沙、韦嘉两位老师的启蒙下开始学习钢琴。进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后,李达文一直跟随关常新老师学习钢琴十年,直至本科毕业。在谈到对这位“得意门生”的期望时,关常新表示:“商业价值固然重要,但演奏家不能一味地追求市场上的成功,而是要在学术上坚持立场,不断精进。前往美国深造前,他还略显生涩;但这次音乐会上的他,焕然一新,已然成为成熟的演奏家,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谈到从琴童成长为演奏家的历程时,李达文表示,学琴之路枯燥而辛苦,但是仍然要坚持下去,每一次越过一个坎儿,成功就多了一份可能性。一如这场音乐会的主题,学琴之路对于任何琴童来说都是一场从暗夜走向黎明的过程,“经历过那些挫折和黑暗后,我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光明。”李达文说,他很享受当下的状态,享受舞台上的每一束聚光灯,“舞台绽放的美好无可替代。”
据悉,继中山公园音乐堂之后,李达文还将于广东演艺中心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杭州余杭大剧院、无锡大剧院等全国多个城市的音乐厅进行巡演,除了将带来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和《第二叙事曲》,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以及巴托克的奏鸣曲等一系列的钢琴独奏名曲之外,李达文还将与他的太太、青年古筝演奏家刘颖,以“珐琅彩——筝与钢琴的对话”的音乐会形式与各地观众分享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