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生活做减法
大家好,我是三公子。
前几天,有位读者特意从杭州飞来北京,找我聊高收益债投资。午饭后,我俩在会议室里晒着太阳唠闲篇,他说:
咱俩有个共性,就是佛系了。
我是干金融的,他是做基建的,俩80后,大眼对小眼,都从对方眼中瞧出了沧桑感。
把他送走后,我特别留意了下公司里的年轻同事,有些比我还要老气。也不能说老气,大概是有些早熟。
最近火热的话题是中金的陈总和马女士。虽然私德有缺,但是不涉及经济问题。
扫了一眼大概,毫无吃瓜的兴趣。但是陈总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们不是每件事情都能做对,但是说到底,要做一个好人,(尽管)不能每一点都做一个好人,我说的这个世界的复杂就在这个地方。
估计只有中年人,才能读懂吧。
公众号上更文变得越来越少,不再公开讨论敏感的话题,感觉有些疲惫了。
近些日子,陆续有两家VC找过我。对公众号给出的估值是9位数,然后投进来8位数。
他们的逻辑很清晰:
固定收益领域,读者黏性最高的公众号,也是点赞率最高,群组讨论最热烈,知识星球会员最多,一线城市读者比例最高,地方ZF和金融机构中高级管理人员以及高净值投资人最聚集的垂直号。
如果变现,不管是对公,还是对私,年入到8位数,并不困难。毕竟,联系我的广告,有些报价都5-5.5位数了。
说实话,数字还是比较吸引人的。犹豫了。
想了大概2-3天,算了。
浮躁的世界里,难得有片自留地,大家可以放下各自的面具,放松的聊聊天,吐吐槽,探讨下业务,分析下市场,八卦下暗雷,吹吹牛皮,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能聚在一起,挺难得的。
在这里,你也不是王局,他也不是李董,我也不是孙总,只讨论观点,不勾兑业务。
原来曾经接过广告。后来觉得无法辨别和追踪后续,万一出点啥事,很伤信誉,何况也不缺这点钱。于是从元旦后,不再接任何广告。
后来有同样做公众号的A君联系我,说他的朋友B君,公众号上,每年广告和卖课收入都过9位数了。
感受着A君羡慕的语气,我已经毫无波澜了。
每天晚上抽出1小时,连续写了1年多公众号了。有时候会觉得,说的再多,讲的再透,市场还是这样子,社会还是这样子,说那么多干嘛呢,又不是嘴碎。
不知不觉唠叨多了。
还是失眠,睡不着,白头发了,也掉头发。
今天费这么多话,看来大姨夫来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