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三星堆

解密三星堆

来源:开国际玩笑

中东人与彝族人(上)

编者按:三星堆的黄金面具最近大火,高鼻深目的青铜头像,复杂的青铜树,诡异的黄金面具,怎么看怎么像是舶来品的风格,后来查阅资料,发现早就不止一人有此猜测:三星堆文明、金沙遗址都是舶来品。非但如此,商代墓葬中有白人,中山国乃是白狄所见,匈奴人中也有白人。中华历史纷繁复杂,有外来成分不丢人。
  (一)彝族与闪族人
  1. 称谓
  彝族原称'夷族'、'倮倮族'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会见彝族代表时提到以前彝族名称不统一,其中'夷族'、'倮倮族'都有侮辱性的含义,因为'夷'原意是'外族',大家认为新中国是由兄弟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家应该平等互爱,不应有夷内之分,'夷'不利于民族团结。于是,毛主席提出把'夷'字改为'彝'字,他认为'彝'是宫殿里放东西用的,房子下面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代表日子富裕,大家听了很满意。从此'彝族'就被正式定为彝族各支系的统一族称。
  彝族多散布在四川三星堆附近或者'南丝绸之路'附近地区,如云南和贵州等地。这个民族原称为'夷',发音为'yi',有没有可能是'以色列族'的汉语缩写呢?或者是埃及人(Egyptian),也可能是埃塞俄比亚人(Ethiopian)?这三个居住在中东地区的闪族人其民族的第一个音节全部都接近中国汉语的'yi',也就是'彝'。还有一个可能,他们的祖先因崇拜太阳神'伊'而得名为'yi',在希伯来语中'太阳神'为'伊莱',在希腊语中为'赫利俄斯'[1]。这个'伊'、'赫'崇拜会导致两个发音'yi'和'he'。
  以色列人作为一个民族,最晚从3900年前以色列人的祖先雅各出生后,就开始称呼自己的民族为'以色列'了,之前他们叫犹太人和希伯来人。今天我们熟悉的'以色列'是后来的文人根据发音信手翻译过来的,没有特别的意义。'以'完全可以是'夷',更可以是'彝',甚至可以是'伊'或者'易'。
  其他两个民族的名字起源恐怕也很早,仅只以'Ethiopian'(埃塞俄比亚人)为例,它是古希腊人对埃及以南地区皮肤较黑的人的一种称呼。中国著名画家罗中立所画的《父亲》就是典型的黑皮肤人,这位四川大山里的邓姓农民很可能正是来自埃塞俄比亚地区,并且就是三星堆众多人头像的后裔,他们的脸型与鼻部特征极其接近。
  闪族中的古埃及人(非今埃及人)与犹太人的鼻子相对较高,彝族兄弟可能与其有密切联系。美洲的高鼻子玛雅人也可能与此两者有直接关系。
  五官平和的云南白族等是否又是其另外一个支系?无论如何,他们肯定都是同样利用相近的渠道来到中国的,那就是红海。古闪族中有很多复杂的人种。
  2. 人种
  彝族人的长相大多比平原人更高鼻深目,其选美崇尚'卷发、高鼻、双眼皮、高个、大眼、蜂腰'之人。闪米特犹太人除了高鼻深目的脸部生理特征外,头发特征恰好就是'黑色卷发'。在眼睛与头发上他们与欧洲的人种有着明显的区别。
  要证明彝族人是不是'yi'族,可以考察其定居在高山密林里的人群基因。基因鉴定已证明彝族人与闪族人的基因实际上是互不排斥的,他们与高加索人都属于同一人种系列,这有生物学定论。
  3. 习俗
  比较彝族、三星堆人和闪族之一的古以色列人的文化习俗,可以看出有许多相似或相近之处。如下表所示:
  古代犹太人穿着本来与同为闪族的阿拉伯人一样,穿袍子、缠头巾,后来才戴了帽子,有了自己的服饰特点。目前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许多人仍然有缠厚头巾的习惯,这应来自于阿拉伯头巾风格。
  性别问题是笔者比较注意的问题。古代闪族人重男轻女,所以在他们的青铜器上看不到女人,华夏民族至今全体继承了这个重男的传统,至今羌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仍有吃饭时不让女人上桌的习惯。假如说他们真的有重男轻女的思想,那么其根源到底在哪里呢?是犹太人在埃及境内为奴时所有的男婴都被杀死的这个历史惨痛吗?还是埃及人本身的重男轻女思想?例如埃及实际上曾经有过一个女王,但为了避讳男权压迫实际上她一直用假胡须来表明自己是男性统治者,甚至在死后的石像上也保留了这一造型。我在埃及旅游时亲耳听到过埃及导游的解说。另外,当时的其他统治者都会尽量涂抹掉有任何女性统治者的痕迹或文字解说。可见对待性别中国人与红海岸边的埃及人也是如出一辙的。
  4. 世系与姓名
  彝族人可以称呼出十三代人以内的子孙。第一代称之为'潘'(父);第二代称之为'惹'(子);第三代称之为'尔'(孙);第四代称之为'乃';第五代称为'机';第六代称之为'吾';第七代称之为'次';第八代称之为'色';第九代称之为'黑';第十代称之为'俄';第十一代称之为'薄',第十二代称之为'席';第十三代称之为'洛',而称祖父以上为'普'。
  有解释说,彝族人对其子孙后代的主要称谓是按动物的内脏之名而命名的。如'惹'(儿子),原来词根为'支',后音变为'惹',意为'牙';'尔'(孙),意为'齿龈';'乃'意为'胰腺',俗称'链条';'机'意为'胆';'吾'意为'肠';'次'为'肺';'色'为'肝';'黑'为'心';'俄'为'肾';'薄'为'膀胱';'席'为'手';'洛'为'脚'。

中东人与彝族人(下)

我们可以试着将中东地区的闪族人语言与其相比较,不过可能会较困难。尽管3000年前就有希伯来语,但此语言在以色列境内也曾经一度消亡,如今恢复后可能会存在一定差异。并且闪族语言有许多的分支,主要应该是阿拉伯语吧,此外还存在古今差异的问题呢。

彝族有奇特的父子连名制的传统。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便是儿子名字开头的一个字,如一世'希孟越',二世'越道觚',三世'觚觉世'。每隔九代进行一次大祭祖。从第十代起,各个家支之间即可开亲(通婚)。氏族家支又以长子为首,连名下传。而今的凉山地区,还有它的踪迹存在。

应该说这种命名方式不太科学,因为假如不看族谱的话,用不了多久人们就不记得祖宗了。太不稳定,这也给今天人们对他们名字的'解码'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无论是西方总是把家族的姓氏固定在最后,如一看到'David Smith'就知道他们祖先姓Smith,还是汉族人总是有把姓氏固定在最前边的传统,比如'王红军',惟独彝族的这一来回滚动的姓氏给人们的识别带来了一些麻烦和困难。

5. '5'和'6'的祖先传说

'6'不仅在以色列本土有着特殊的意义,比如国旗上即有六角星,并且与中国彝族支系也有重大关系。彝族在几千年前产生了武、乍、糯、恒、布、慕六个分支,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多年的相互竞争,最终他们形成了五部祖先的格局。这从彝族《铜鼓王》的介绍片段可以体现出来:

从天地混沌、万物初始、人类产生、民族起源。彝族远古先祖以虎为图腾,是虎族人,始居昆仑,名罗罗(即虎族之意),又称昆明人。他们最初以狩猎、打鱼为生,后来逐步豢养猎物为畜,驯养牛、马、羊,开始了'随畜而迁徙'的游牧生活。部落形成后发展壮大,为了争占山岭和草场而起纷争、积怨仇、相残杀、互吞并,随后部落分成五个大姓,灾星厄运纷至,千里昆仑呜咽。族人四散五离,从此分支。一部分族人跟着波奔(罗罗支系的老始祖)南迁至雪山脚下安营扎寨,重建部落,男耕女织,烧山撒种,收获无几,一代复一代。后有一女能人[1]发明以棍耘田埋种的方法,传给族人。人们又用石斧深种,生产有了改进。后来人们学会了盖房栖身、以泥锅煮食、炼铜造工具、以羊皮制衣御寒等等。

彝族神话里,各部族间战争不断。在中东本土,古代闪族人之间也有许多内部战争。我们可以认为,'大房子'的'五个平台'所指正是《铜鼓王》所叙述的时代和家族。如果这个神话确实为他们的历史,则彝族五个部落、五族祖先和三星堆之间的联系就可以顺利建立,也从侧面印证了三星堆人对'5'的崇拜的根源。

但是,此'5'也可能有另外的来源。埃塞俄比亚这个闪族人的国家也尚'5',他们的国旗上有颗五角星。约旦国的国旗上竟然也有五角星!而他们都属于闪族人。今天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国旗上也有五角星。由此,彝族人神话中的祖先很有可能不是发源于中国,而是发源于红海沿岸'老家'。

(二)羌族与闪族人

  '鱼凫村'传说为古蜀王鱼凫(羌族)的国都所在地,在成都附近。三星堆文化之前的宝墩文化时期的城墙形状都呈长方形或接近方形,但鱼凫城的城墙却呈规则的六边形,这个形状作为一个城形非常罕见,一定有其特殊的含义,并且可能与犹太人有着紧密联系。

今天以色列的国徽图案取自耶路撒冷圣殿及会堂中的圣器,即七杈大烛台。它有七个灯座,可以盛油或插上蜡烛。

但我们应该注意到,中国人没有太多'7'的概念,这给我们提示了'中国人'离开红海的时间底线,那就是当有关'7'的事物在红海流行之前。我觉得'7'数字在以色列人中的流行是在摩西出埃及之后,具体载体是犹太教,比如每星期七天,著名的蜡烛台为七枝,后来以色列的民族徽标也以七枝蜡烛台为标志。

以色列的国旗来源是这样的:1949年,当以色列在纽约莱克萨斯成为联合国第59个成员国之时,这面国旗便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使用,设计者是达维德·沃尔夫森。

以色列国旗为白底,上下有两根蓝条,中间一个'大卫盾',又称六角'大卫星'。每个星角中又有一个小的'大卫盾','大卫盾'正中间可能是一头站着的狮子[1]。达维德关于这面旗帜设计的解释说:'白底标志着犹太人纯洁的新生活,七颗金星(一个大的'大卫盾'和六个小的'大卫盾')代表我们为犹太人走向新的故土每天工作7个小时。'

达维德在一次祈祷中,偶然想起了犹太人传统的祷巾:这是一条长白布,两端各有一条蓝颜色的条子,并装饰'流苏'。受此启示,他设计出了一面旗帜装饰会场。

著名的六角形'大卫盾'以及大卫又是什么时间的呢?公元前1025年,扫罗建立统一的犹太人'希伯来王国'。公元前1013年,大卫打败扫罗即位,公元前1006年建立了著名的古城耶路撒冷。大卫是个极其善战的以色列古代英雄,力大无比、勇猛顽强,据说在他即位的40年中几乎天天都在打仗。所以'大卫盾'应该是个非同一般的器物。将这么一个重要的器物设计成一个六角形不是偶然的,一定有更古老的传统。最大的可能是,在以色列本土或者闪族人中间就有六角形的城市,而鱼凫村不过是一种对故乡风俗的效仿而已(见 图)。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以色列人有'天地六合'的古老思想,一直到今天还作为一种民族意识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中国的《淮南子·要略》中有言,'原道者,卢牟六合,混沌万物'。万水千山之隔的两个民族的古代贤哲在'6'上面达成了一致和重合,假如不是同族同根,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雷同?

而秦始皇在中国北方改制多以'六'记。或许我们可以从秦代的'南五北六'来追溯生活在。中国的先祖们的部落秘密,从而揭开中华民族的真正起源之谜。虽然在长江上游地区'五'、'六'被频繁使用,但它们的重叠很可能是由于部族之间的频繁战争引起的政权更迭造成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