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柔观(摘要3)
“‘松’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耳!”“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
郑曼青在其晚年谈及练拳的体会时称:“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杨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那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
如何是松,郑曼青大师是练了 48年之后才“悟通”的,李雅轩大师临终前对松字作出了绝对的肯定,并认为太极拳还有许多待解之谜。即使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半年,还进一步肯定了杨式太极拳“专气致柔”的特点,指出“松软”对练功盘架、推手打斗的绝对意义:
“我这一向练功夫又忽略了我以前想的松软,一松百松的要领了,所以两年来不进步也。推手之要领是要有精细的听劲,如果听劲不细致,不知对方之来力,那就绝对发不出人去。听劲细微全靠一松百松,如稍有力在身上就绝对听不出对方之劲来,此所以练功夫时一松百松。养出这种松来,在推手时才能听对方之劲,去手时,对方不知不觉,化对方之手也使对方不知不觉,能打人于不知不觉之中全在松软耳。发冷快绝伦之劲,发入里透内之劲皆须一松百松。如对方用大力来攻,硬手来攻,其来必慢。我以松软冷快之手法将其打出,必百发百中也。 1975年 11月 27日夜悟。”
所以李雅轩对松软的感悟和要求反反复复,不断地要求松软松软,我们一定要理解他的苦口婆心:
“按太极拳的道理本来是很简单,只要是把身势放松下去,头脑稳静下来,调匀了深长的呼吸,身桩坐得稳稳静静的,本着老论一手一势地去用功,经过老师的指点,日子久了就成了。但是近来有些人练拳胡思乱想,参上些其他的道理,又添上些外功的劲道,弄得心里思想乱了,神气不能集中,就进步慢了。”
“无论练拳、推手、比斗,都要松软着在轻妙上、空虚上、虚无上、轻灵上去找。本此意思,提起灵机来,用心用意用神用气下功夫。有此数句话,整个太极拳功夫包括无遗。何必胡思乱想,多费精神!”(未完待续4)